《课程的逻辑》之七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学科课程是以学科内容为核心组织“知识”与“经验”的;而综合实践活动是以现实的主题为核心组织“知识”与“经验”的。综合实践活动那个是以学科课程所派出了的现代社会及人类与人生的切实问题作为课程内容的。它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学习经验的基本框架。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金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利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地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课程开拓了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偏重“生活逻辑”--综合性的知识与经验。

双重课程,离不开“知识”和“经验”。因此,课程需要整体设计,体现两个原则。

第一原则,凸显“生活世界”的价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通过种种综合的策略--内容的综合、场所的综合、时空的综合、指导的综合、追求回归“生活世界”的跨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

第二原则,寻求生活与学术的交融。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仍然面临种种挑战、困惑和危险。

第一,认识层面的困惑。

第二,实践层面的困惑。

第三,制度层面的困惑。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中,倘若能够倡导如下三个原理,将有效地破解“灌输教学”和“分层教学”,并且有助于形成“探究知识共同体”。

1、差异性原理。要求从弱势群体的视点出发,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使学校成为创造新世界的场所。

2、参与性原理。学校知识不只是普适性的概念、规则和结论,学生的生活及其个人经验与知识,也成为课程内容的有机构成。教学不是教师面对教科书的独白过程,而是师生在对话中共同参与知识建构的过程。

3、合作性原理。

未来数十年,种种形态的实践共同体将会产生,可以视为一种学习与实践的人工生态系统。这些教学理论从“知识的能动建构”出发,强调“学习环境的建构”等等,都是支撑教师的决策与行为所需要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课程的逻辑》之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