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狼来了”全球最大量化基金落户中国

作者:张志伟

来源:证券日报之声

 

No.1  量化巨头Two Sigma落户中国

 

一眼望去,这只是一家外资私募机构,貌似没有十分特别之处,但正如一座冰山,相似的水平面下有巨大的差异,有的依旧是山头,有的却是巍峨起伏、深不见底的群山,Two Sigma就属于后者。

9月20日,全球知名量化对冲基金巨头Two Sigma获准落户中国,拿下中国私募牌照。这家基金管理规模约合人民币4110亿元,在量化基金中规模排名全球领先,对股票、商品、外汇等公开市场产品均有涉猎;是业界少有的应用机器学习和大数据来进行系统交易的大型对冲基金;11年的时间,基金的管理规模扩大了逾10倍之多,Two Sigma的主力基金能拿到3%的管理费和30%的利润提成,而行业的标准一般是2%和20%。

“大狼来了”全球最大量化基金落户中国_第1张图片

 

无疑,规模巨大、算法交易、野蛮增长的Two Sigma,是引人注目的。。

Two Sigma落户中国,一方面说明中国金融对外开放不断往纵深挺进;另一方面,欣喜和隐忧正如硬币的两面,不仅仅是“狼来了”,而且是“大狼来了”。

近年来,“开放”一直是金融业的高频词汇。从资本市场开放而言,仅9月份,就推出了取消QFII和RQFII的投资额度限制、“深改12条”等等。虽然准许Two Sigma落户中国,充分反映了中国资本市场开放的魄力和一往无前的勇气。

翻到硬币的另一面。量化交易在中国仍然处在快速发展阶段,特别是算法复杂的量化交易。Two Sigma落户中国,这给金融监管经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化监管之腕,解决好监管过程中的职责分工、责任落实、监管协调等诸多环节,覆盖各种监管空白,也显得特别迫切。

从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看,股指期货推出后,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量化交易,但中国量化交易发展起步晚、发展快,发展过程并非一帆风顺。2013年8月16日,光大证券套利策略系统出现问题,量化交易产品瞬间出现234亿元申购ETF180成分股的“乌龙指”交易。教训是惨痛的。

对尚处在量化交易探索期、发展期的中国量化交易企业来说,Two Sigma落户中国,是真正的“大狼来了”面对庞然大物,中国的量化交易者如何规避风险,如何健全风险监测预警和早期干预机制,快速发展壮大,敢与“大鳄”掰手腕,甚至有“沐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潇洒,这才是中国的投资者愿意看到的。

 

No.2  “洋”鲶鱼也会水土不服 ?

 

Two Sigma宣称,其此前在华设立的腾胜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已经成功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AMAC)登记成为私募基金管理人。

中基协官网显示,腾胜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是Two Sigma于2018年11月11日在上海设立的外商独资企业,登记时间为2019年9月11日。登记为私募基金管理人后,Two Sigma能够面向中国合格投资者开发和销售在岸投资产品。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龚秀国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称,“Two Sigma来华落户能够给中国市场带来新的投资管理理念,有利于强化中国基金管理与财富管理行业的市场竞争,在一定程度上会产生鲶鱼效应。”

鲶鱼效应出现

据了解,Two Sigma从18年前进入量化投资领域,是业界少有的应用机器学习和大数据来进行算法交易的大型对冲基金。主要投资于股票、商品、外汇等公开市场产品。管理资产超580亿美元。

2008年,Two Sigma的管理规模还只有46亿美元。在其他对冲基金业绩在下滑和资金外流的泥潭中苦苦挣扎时,Two Sigma借力市场对算法交易的需求呈爆发式增长的时机实现了快速发展。11年的时间,该基金的管理规模扩大了逾10倍之多,超过德邵基金,与文艺复兴基金Renaissance并肩成为全球最大的量化对冲基金。

 

“Two Sigma之所以能够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风云变幻的金融市场快速崛起,首先归因于其明确的基于人工智能系统的投资理念与管理目标,将最先进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直接应用于分析数据丰富甚至信息爆炸的金融投资市场,从而使基于现代技术创新的投资管理理念服务于广大投资者需求。”龚秀国分析称,Two Sigma落户中国有利于向中国投资者特别是广大个人投资者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投资选择与市场策略。

北京中诚志远投资有限公司是业内小有名气的私募机构,董事长尹勇对Two Sigma进入中国会产生一定的鲶鱼效应表示赞同。尹勇对《证券日报》记者称,现在的量化策略更像人工智能,机器会不停进行学习。拿CTA策略来说,可能过去多年来一直有效,但是具体参数经常变化,这就需要不停地学习。随着海外私募机构进入中国,将有一部分能够真正建立起稳定系统和实现稳健收益的机构发展起来。并与海外私募量化巨头一较高下。

龚秀国进一步分析称,Two Sigma通过海量信息筛选发现有价值信息、进而借助机器学习与重复优化等科学方法帮助投资者做最佳投资决策。因此,Two Sigma进入中国运营,显然有利于提升中国资本市场参与者的整体素养,特别有利于减少信息极度不对称、信息收集整理困难、当然也更难有胜算可能的个人投资者数量,同时更有利于进一步吸引和强化中国资本市场中兼备专业投资背景与规模经济效应的机构投资者及价值投资理念。

或存在一定水土不服

Two Sigma公司一诞生就具有了量化交易基因,创始人之一的John Overdeck曾是华尔街量化基金教父、德劭投资创始人大卫·肖恩(D.E. Shaw)的得力爱将,后被聘为到亚马逊做贝索斯的技术顾问,在数学和统计学方面颇有造诣。2001年,John Overdeck和同样擅长计算机、人工智能的David Siegel相见恨晚,成立了自己的量化对冲基金公司Two Sigma。

具有特殊基因,并一直秉持这样理念发展的Two Sigma在中国会否有水土不服问题?

尹勇对Two Sigma能否顺利扎根中国,有些许担忧。尹勇对《证券日报》记者称,量化是一种博弈,一直处于一个动态的竞争性环境,部分策略在海外表现优异,但在国内失效其实是很正常的事,因为市场在不停变化,国内量化市场还处于发展中的阶段,过去几年股指的贴水和流动性限制对量化市场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随着投资环境的成熟,未来会有很大改善,最近的股指限仓放松和保证金降低就是很好的例子。  

Two Sigma“野蛮增长”背后的脆弱和短板是存在的,龚秀国称。实际上,Two Sigma崛起的年代恰恰是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与国际市场充满太多不确定性的时期,在此阶段主动交易策略日渐式微并导致传统基金业绩大幅下滑与资金大规模外流,不过在进入2019年以来的美股单边牛市和低波动性市场环境中,Two Sigma等量化对冲基金业绩则饱受冲击和诟病,也就是说在不确定性大幅降低的市场环境中人脑决策比人工智能更及时有效。这样的脆弱性及其短板能否在中国得到补足,同样存在不确定性。

“过去几年表现较好的日内短周期量化选股策略未来收益也会面临更多挑战,对量化团队提出更高要求。”尹勇称。2018年,国内外对冲基金业绩相当不理想,过半对冲基金全年亏损。而Two Sigma成名已久的对冲基金却逆势盈利,这样的故事能否在全球其他地方发生,也存在着未知数。

曾经在中国本土量化交易公司工作过三年的海归刘先生(化名)对《证券日报》记者称,外来的洋和尚在中国不一定念的好经。自己曾经工作过的这家公司高层也大都是从海外留学回来的,国内目前的量化交易产品结构也是比较复杂的,里面也叠加了一些收益互换的东西。这些都需要有针对性的变化。

强化穿透式监管

据Two Sigma官网资料显示,公司超过六成的员工没有金融背景。大部分员工是从麻省理工学院、卡耐基-梅隆大学以及加州理工学院等院校的计算机科学、数学和工程专业毕业生中直接选聘的。

Two Sigma的联席主席 David Siegel表示,他是一位计算机科学家,他强调投资市场已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身价最高的将不再是银行家,而是AI科技的顶尖人才。

另有报道称,Two Sigma并不采取业内惯用费率“2%+20%”,代表产品收取3%的管理费和30%的超额业绩提成,这在量化圈颇为罕见。

高收益伴随高风险,这是市场的不二法则。过度依靠技术,并且收取的费用大幅度高于其他机构,风险在哪?

龚秀国分析称,Two Sigma公司太注重技术开发与技术人员,有本末倒置之嫌,不仅有超过70%的基金内部人员来源于计算机科学、数学及工程专业,没有经济金融专业背景,而且有近三分之二的基金员工致力于新模式、新算法等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之中。

龚秀国称,与美国资本市场法制健全、监管到位且市场有效不同,中国证券市场起步晚,底子薄,基础差,投资理念、市场发育与政府监管等存在有待提高的地方,所以更应该强化监管。

通过自己的投资观察,尹勇称,目前监管层对仓位和交易频率能够做到全穿透,对防范风险较好做到未雨绸缪。

刘先生称,譬如有一些所谓的量化中性策略,对外宣传是纯中性,但是产品设计上会拿了一部分银行的指数增强资金额度,只要最后的结果超越银行给定的收益的话,超出部分可以全部归公司。一些量化投资的“黑匣子”,譬如算法,标的等,除了投资经理,公司大部分人都不清楚。这些仍然需要强化穿透式监管。

“量化投资是快速助涨杀跌的,一旦产生风险就会引起市场较大波动,为了获取高利润也可能不惜铤而走险,加强监管尤为必要。” 龚秀国称。

------------------------------------------------------

拓展阅读:

1.海龟交易法则策略,多读几遍少走10年路

2.网格交易法,一个不容易亏钱的投资策略(附源码)

3.揭开日内回转交易策略做“T+0”的面纱

4.配对交易——这个股票策略曾年赚5000万美元

5.被动与主动的完美结合:指数增强策略的魅力

6.经典量化选股方法——没有秘密的多因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量化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