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设计已然失控,它们仿佛主宰一切。”Samsung 实验室高级设计师 Golden Krishna 如是说。在 SXSW 大会上,他不断重申自己的设计宗旨:

“不需交互才是最棒的交互”。

Krishna 以“NoUI”为首要设计原则。他认为,设计师总想通过优秀的交互设计,让人们更好地理解机械使用方法。其实不然。设计师应当以为日常生活提供便利主导思路,去思考如何“隐藏”交互设计,使之融于生活,而不是让人费力地去理解机械。他说:“我们想做的是:发明一个烤箱,用户可以边烤饼干边享受 Youtube 节目。但很多人却本末倒置,为一步就能解决的开门动作去设计复杂的 app。”

举个例子吧,如果你的 iPhone 上有 My BMW 应用,你会发现,你需要十三步才能解锁车门:
1. 走到车门旁;
2. 从包里掏出 iPhone;
3. 点亮屏幕;
4. 滑动“slide”键;
5. 输入锁屏密码;
6. 在一堆应用里寻找 My BMW 图标;
7. 找到 My BMW,点击图标;
8. 等待应用加载;
9. 盯着屏幕,回想一下该如何使用它;
10. 在菜单中寻找“解锁车门”按钮;
11. 点击“解锁车门”按钮;
12. 车门被解锁;
13. 打开车门。

“My BMW 应用真的有比车钥匙更好用吗?”——不,它反而降低了我们的效率。那有没有正面的例子呢?有,奔驰公司曾生产过一款车,只要你靠近它,它就能自动检测到你口袋里的钥匙,立刻打开车门,像自动门一样。

他的第二个原则是,计算机为人类而生,应当让它服务人类,而不是相反。换言之,如果计算机跟你说——“输入错误:你的密码必须有 18770 位数字。你之前使用过的 30689 种密码不能再重复使用。”是不人性的。计算机应当以人类语言报错,或是自动修复错误,就像 Goodyear 轮胎可以在漏气时自动膨胀、继续前进一样。

第三个原则是,自适应系统。比如恒温器,它能自觉根据环境变化调整温度,你甚至不需要一个交互界面来操控它。“交互层”被隐藏起来,成为内在结构。比如安全气囊和自动换挡,这些今日看来习以为常的设计,都曾经在技术领域掀起巨大浪潮。

“Google 已十分接近这个目标了。”Krishna 说,只需几步,Google 就能让你轻松做到想做之事。它的优势在于大量用户数据的积累,只要分析精准,便能产生价值。

所以未来我们会进入一个充斥着自适应器械的世界,以至所有人都丧失智力,变成科幻小说 The Time Machine 中的愚蠢生物么?——“不,不会的。至少目前不会。”Krishna 说,“我希望科技能帮助人类解决繁琐之事,让我们更自如、更专注地从事自己喜欢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