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起,中国的大学生就业签约率不足30%,这可不是好现象,于是一堆人出来分析问题,有人说是经济不景气、产业结构不合理,甚至有人说社会不公平、教育太糟糕,然而实际情况并不像表面这么简单。
这样的情况不仅仅是中国,美国、欧洲更是如此,尤其是西班牙,失业率30%,这是全国人口范畴内的。其中25岁年轻人的失业率是50%,也就是说你在大街上随便看到一个青年他都可能没有工作。
面对这么一场危机,有两种判断:1、经济周期带来的。2、互联网发展了很长时间,互联网技术一直处于爬坡阶段,我们现在处于一个技术所能给人类带来繁荣的末端,处于一个大萧条时代。
其实不然,这不是技术所带来的发展停顿,而是技术所带来的飞速发展的结果。互联网和互联网的一系列新技术闯入了我们的生活,冲击了很多我们以前赖以生存的工作,使得他们蒸发掉了,一些人类底层趋势正在发生变革与转折。
这场空前危机会对我们的经济、社会,甚至政治上都会产生影响。
2004年,有两个经济学家对互联网的到来做了一个预测,他们推测互联网的到来对那些产业、职位是威胁?哪些产业相对安全?
比如写代码、做计算这种简单的工作肯定会被顶替。但是涉及到安全的,比如说驾驶汽车,肯定不可能被替代。
6年之后,2010年,谷歌在官网上发布他们在技术上已经实现了自动驾驶技术。这辆车已经在美国跑了好几十万英里了,无一起交通事故。(唯一有一起是别人开车撞了它)
就这个无人驾驶技术的成熟,我们试想下会对哪些行业产生冲击呢?
司机肯定是首当其冲跑不了,再之后呢?
汽车销售业。
也许你会奇怪,按理说无人驾驶技术的成熟代表着我不会开车也能买车,这应该是销量上涨吧?
并不一定,试想,如果满大街都是无人驾驶汽车,我可以靠互联网来订车,我从哪里出发到哪里去。一辆车过来接上我到达目的地后再去接另一个客户,有损坏可以自己去修车厂修理。出行如此方便何需自己再购车?
这种共享经济体已经从去年中旬共享单车的盛行而悄然发芽。
整个汽车行业中,汽车销售、汽车品牌、汽车市场销售渠道的都会由此受到冲击。不仅汽车行业,更多我们想象或是想象不到的行业也是如此。(当然,这也只是一种推测)
一些经济学家预测,人类若不能变得更强大,迟早会变得毫无用处。机器人和3D打印已经开始取代人力,就像以前的制衣等手工业,而高智能的算法也即将在白领职业中掀起同样的风潮。
不久之前,银行工作人员和旅行社工作人员似乎还不受自动化影响,但现在他们却濒临失业。如果我们只用手机就能买到机票,为何还需要旅行社人员?
21世纪经济学最重要的问题,可能就是多余的人能有什么功用。一旦拥有高智能的算法接受几乎一切工作,而且比人类做得更好时,人类还能做什么?
这个问题以前就出现过。自工业革命爆发以来,人类就担心机械化可能导致大规模失业。然而这种情况在过去并未发生,因为随着旧职业被淘汰,会有新职业出现,人类总有些事情做得比机器更好,这不过这一点也并非定律,没人敢保证未来一定如此。
人类有两种基本能力:身体能力和认知能力。在身体能力被机器胜出后,人类还有数不清的认知任务可以做的很好。然而,一旦等到算法在记忆、分析和辨识各种模式的能力上超过人类,会发生什么事?
这是一个不确定的时代。
经济学家曾对不确定做过一个定义:不能根据过往的经验来判断未来发生的概率。
老人的尊严、权威的面子、大师的教诲,在这个时代一文不值。如果在农耕时代的话,这些经验有可取之处,然而这是一个科技变革时代,我们的前方是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我们无法预测2030年或2040年的就业形势,现在甚至都不知道该如何教育下一代。也许等孩子长到40岁,他们在学校学的一切知识可能都已经过时。
传统上,人生主要分为两大时期:学习期,再加上之后的工作期。但这种传统模式很快就会彻底过时,想要不被淘汰有且只有一条路:一辈子不断学习,不断打造全新的自己。
只不过,许多人,甚至是大多数人,大概都做不到这一点。
面对这么一个局势,有好也有坏,坏处显然易见,社会出现大量的无用之人。其实好处也算不上好,科技发展潜力极其庞大,很有可能这些无用的人什么都不做,社会也有能力喂饱他们。
问题来了,这些人总得做点什么来打发无聊的时间,否则会发疯的。
答案之一是靠药物和电脑游戏来度过一生。但是如果他们每天沉浸在3D虚拟世界里,对社会毫无用处,这样的生命何谈意义?
文中一些资料选取来自以下书籍:
《与机器赛跑》《未来简史》《罗辑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