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和有的人聊天总也聊不起来,有些人聊起来却天南海北,意犹未尽?
和孩子聊天也是如此,有些妈妈总是感觉跟孩子没啥可聊的,有些妈妈却总是有说不完的话,这就是叙事方式的不同。
我们先来看下这段妈妈和孩子从动物园回来之后的对话。
妈妈:你记得今天你看到什么动物了吗?
孩子:长颈鹿。
妈妈:还有呢?
孩子:咩咩咩。
妈妈:什么动物咩咩叫?
孩子:小牛。
妈妈:小牛怎么是咩咩叫的呢?再想想,什么动物咩咩叫?
孩子:小羊。
妈妈:那你还看到了什么动物?
孩子:老虎。
发现有什么问题没?先不用着急回答。我们接着看同样背景的另一组对话。
妈妈:今天我们去干什么了?(开放式问题)
孩子:去动物园看小动物了。
妈妈:谁和我们一起去的?(引进人物)
孩子:爸爸。
妈妈:爷爷奶奶和我们一起去了吗?(添加人物信息)
孩子:爷爷奶奶也去了。
妈妈:我们看到长颈鹿了吗?(封闭式问题,展开对话)
孩子:看到了。
妈妈:长颈鹿的脖子好长,是吗?(添加事件的细节)
孩子:是的,有那么长。
妈妈:是啊。它们在吃树上的叶子,你记得吗?(添加事件的细节)
孩子:记得。
妈妈:爸爸还抱着你喂长颈鹿了对不对?你真勇敢。(对孩子的肯定)
孩子:嗯,长颈鹿的舌头也好长。
是的,后一种聊天,因叙事方式不同,明显会让孩子思考更多,这就是详尽阐述式的聊天方式。
前一位妈妈聊天详述性低,不会问孩子太多问题,提出的问题也是封闭式的,都是为了特定的答案,孩子提供的信息是零碎的;
而后一位妈妈提出的问题大部分是开放式的,重点是所有问题都为事件的叙述添加了新的元素。这种详述性高的亲子对话虽然简短,但妈妈和孩子共同构建了一个完整的、详细的并且连贯的故事。
妈妈会不会聊天,可不只是引导孩子思考更多,讲个连贯的故事。
这种详述性的叙事风格对孩子的认知和社会情感发展也有许多影响:
回忆更完善
自传体记忆,是对个人信息或个人所经历的生活事件的回忆。
有研究者提出,自传体记忆在 3-4 岁左右开始发展。成人可以记得的最早记忆也差不多在 3-4 岁左右。
在一项关于自传体记忆的跟踪研究中,研究者分别在孩子 40 个月、46 个月、58 个月和 70 个月的时候,到这些孩子的家里,让妈妈和孩子聊聊过去发生过的新奇事件,比如泡温泉、到现场看足球比赛、在动物园喂小绵羊等。研究者让妈妈和孩子想聊多久就聊多久,想怎么聊就怎么聊,孩子和妈妈之间的对话被录了下来。
随后,研究者分析了这些录像,发现在亲子对话中,详述性越高的妈妈,她们的孩子在亲子对话中提供的信息就越多,说明了这些孩子的「自传体记忆」发展越完善。类似的研究还发现,妈妈的详述性越高,孩子对过往事件的叙述表现出的兴趣就越浓。
心智更成熟
心智理论(theory of mind),也叫心理理论,是指孩子能够理解他人心智状态(想法、信念、意图)的能力。
跟之前介绍的研究一样,研究者到孩子家里录下了妈妈和孩子之间的对话。不一样的是,在让妈妈和孩子回顾并讨论往事之前,研究者给孩子们做了好几个「心智理论」的测试,其中包括了经典的「错误信念测试」(False Belief Task)。
具体的测试过程如下(在家也可以做哦):
准备工具:两个玩偶,一辆玩具汽车,两个箱子。
研究者拿出了两个芝麻街的玩偶,大鸟和艾蒙,并跟孩子说了一个故事:大鸟和艾蒙在一起玩,然后大鸟将玩具汽车放进了箱子 A,接着它离开去吃午餐了。大鸟离开之后,艾蒙将玩具汽车从箱子 A 中拿了出来,玩了一会儿,然后把玩具汽车放进了箱子 B。大鸟吃完午餐回来了,这时候大鸟会去哪里找它的玩具汽车呢?
拥有心智理论的孩子会给出正确回答:大鸟会去箱子 A 里找汽车。
还未拥有心智理论的孩子会给出错误回答:大鸟会去箱子 B 里找汽车。
研究者发现,在亲子对话中,妈妈的详述性越高,孩子的「心智理论」发展就越成熟。
理解情绪更深刻
围绕往事展开的亲子对话往往会涉及到关于情绪的讨论。
妈妈:昨天在动物园爸爸还抱着你喂长颈鹿了对不对?你害怕吗?
孩子:我害怕呀。
妈妈:你是害怕长颈鹿会咬你吗?
孩子:是啊。
妈妈:是的,我记得你一开始很害怕。
孩子:所以我哭了。
妈妈:你哭的时候一直找爸爸抱,你记得吗?
孩子:爸爸说了他会抱着我。
妈妈:是的,爸爸跟你解释了,长颈鹿不会咬你的。后来你还害怕吗?
孩子:不害怕了。
妈妈:为什么呀?
孩子:因为爸爸抓着我的手一起喂长颈鹿的。
妈妈:那是什么感觉?
孩子:长颈鹿的舌头好长,我和爸爸的手上都是口水,太搞笑了。
妈妈:嗯,最后你和爸爸都很开心,是吗?
在以上的对话中,妈妈和孩子一起回顾了孩子当时的感受。通过这样完整又详细的叙述,妈妈引导孩子从孩子自己的角度去理解为什么他的心情会从害怕演变成开心,让孩子理解人的情绪是多变的。
研究表明,详述性越高的妈妈,她们的孩子对情绪的理解更深刻,并且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更强。
你也可以是一个会聊天的妈妈
那么,如何做一个会聊天的妈妈呢,这几条建议可以帮助你:
1、多找特定时间和孩子一起讨论过去发生的事。对于年龄偏小的孩子,最好挑选一些你们共同经历过的事,这样你可以提供更多的帮助。
2、尽量以新奇的事件为主题,而不是日常发生的重复性事件。孩子有时候对日常事件的印象反而不深,比如你问孩子昨天穿的什么衣服,前天穿的什么衣服,大前天穿了什么衣服,孩子很有可能没有印象了。
3、多问一些「Wh」问题( Who, What, Where, When, Why ),也就是人物、时间、地点、事情经过和为什么。孩子不记得的时候,你可以提供答案。避免重重复复地问同一个问题,记住你不是在给孩子做测试,你是在和孩子对话。
4、你可以引导孩子描述他的想法和情绪。问问孩子喜欢什么,当时内心是什么感受,脑海中有过什么想法。
5、如果你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理解行为规范和社会准则,那么你可以和孩子讨论他的行为有可能给别人造成了什么影响,别人会是什么感受,从中获得了什么经验。
好啦,我知道你已经准备开始和孩子来一次详述式的聊天了,那就开始吧。
比如,上个周末带孩子去哪里玩了,你准备怎么和孩子聊这件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