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变让你不满的家庭关系丨《高效能家庭的7个习惯》读后(一)

《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大概是所有职场人士都知道的一本书了,经常听到有人对那本书赞誉有加,作者史蒂芬.柯维被称为美国学界的“思想巨匠”同时被《时代周刊》评为“人类潜能的导师”,曾被奥巴马接见。

最近读的这本《高效能家庭的7个习惯》可以说是《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的家庭版。

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相对于职场,家庭总是更容易被忽略,或者说每个家庭中的人,更容易用随波逐流的态度去应对家庭生活,不是墨守成规就是随遇而安。

列夫.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

更可怕的是,在不那么幸福的家庭中,不幸总是会不断传染,虽然不是绝对,但是可能性更大。在一个无聊和压抑的家庭成长的孩子快乐总是更少,父母关系疏离的孩子会表现的没有安全感,经常遭受暴力的孩子有暴力行为的可能也会更高。想要打破这种非良性的继承,总是要有人愿意在某个环节做出改变。

这本书带给我们的能量,是在家庭关系中需要养成的基本的态度和习得的方法。确实,良好的家庭氛围不仅能让孩子受益,也能让每个家庭成员感到身心愉悦。同时,在面对外部世界的时候,优质的爱和高质量的家庭生活总能让我们内心得到更好的滋养,从而精神满满。


高效家庭的第一个习惯:积极主动


书中一共讲到7个习惯,这里,先从第一个习惯开始拆这本书,后面每个习惯花一个篇章来写。

习惯一:积极主动——成为改变家庭的动力。

作者曾偶遇一本书,书中的三句话给他带来深厚影响:

在外界刺激和回应之间,存在着一个空间

我们的回应就存在于这个空间之中

我们的成长和幸福蕴含在我们的回应中

这几句话翻译一下,就是三思而后行的意思。

家庭生活中,我们都渴望愉悦的时刻,但是对于不时到来的争吵总是束手无策。如何积极主动的去改变这样一个被动的状态,书中给的建议是适时的按下“暂停键”,因为在面对所发生的事情和我们的反应中暂停片刻,可以选择我们的回应方式,摆脱一时的冲动,将回应建立在以原则为中心的基础之上。

那么,如何能够主动的按下“暂停键”以及积极的去回应呢?作者提到了自我的“四个天赋”。


四个人性天赋和幽默感


贯穿“四个天赋”,用一个例子来对照理解:

案例摘要:一个妈妈多年间总是跟孩子吵个没完,她批评他们、骂他们,也曾试图改变,但总是回到消极的老路上去。她甚至开始厌恶自己,进而把怒气再次发泄到孩子身上。

那么,她是运用这“四个天赋”对生活做出改变的呢?

1、自我意识

作为一个人,我们可以拉开和生活的距离并观察生活。我们可以观察我们的思想,然后着手做出改变和进步。

这位妈妈开始意识到,自己的童年经历对自己的影响,曾经支离破碎的家庭和恶语相向的父母让自己没有好的榜样去模仿,她甚至正在用曾经母亲对待她的方式对待孩子。另外,她也意识到,由于她本身对于得到别人的肯定的渴望,她恩威并施的设计孩子们的行为,希望孩子们不给自己丢脸,其实是让孩子承担自己的责任。

最终,她明白,她应该着手处理自己的问题,而不是通过改变别人来解决问题。后来,再遇到挫折,她会停下来检查自己的情绪,努力寻求洞察力和控制力。

2、是非观

一个能帮助自己判断生活中表现的人性天赋。是非观带给我们的不仅是道德的观念,还有道德的力量。

这位妈妈在拥有了上面的自我意识之后,开始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纠正。她明白,自己对孩子的粗暴态度,只会让孩子们都坠入痛苦的恶性循环。

3、想象

展望未来,和过往划清界限。

当这位妈妈能够展望或者想象一个更好的回应的时候,她觉得“我能控制情况,能选择更好的方式”。

4、自由的意志,即采取行动的能力。

通过意识、是非观和想象力,把自我的短期需求放在长远需求之后。

当这位妈妈开始了解自己的真正目的所在,并向自己的内心寻求解决的办法,她开始把自己的报复冲动、辩解、好胜和满足自我的要求统统放在次要的位置,因为她最终追求的家庭精神比自我满足伟大的多。

除了以上的四个人性天赋,作者和妻子总结出第5个人性天赋:幽默感。不过这是第二层的天赋,因为只有把前面四种天赋融合在一起,幽默感才会产生。

幽默感能够让我们避免小题大做,让我们在一定程度上明白那没什么大不了的。另外,如果一个人敢于自嘲,他会比那些沉浸在负罪感中的完美主义者更迅速回归到正轨。不过幽默感不是头脑轻浮,而是心灵轻松,注意区分适当的幽默和过分的幽默,因为嘲弄和讽刺会带来伤害。

现在,我们已然知道如何通过四个人性天赋以及幽默感去做出积极主动的改变,那么,如何在实践中去运用这些天赋呢?


如何积极主动实践四个天赋


1、“爱”是一个动词

什么是“爱”?大概一千个人有一千个答案:女孩子会笼统的总结就是他对我好,也可能就是说不上来为什么喜欢和对方在一起;男孩子会觉得爱对方就会想要保护对方,或者喜欢她温柔娴静的样子。

本书作者认为,爱是一个动词。爱,这种感觉,是爱这个动作的结果。所以,去爱对方,就是去做牺牲、去聆听、去同情、去感激、去给对方信心。(想歪的请把这句话读10遍)你愿意这样做吗?

爱是把意愿付诸行动——既是意愿,也是行动。意愿通常也意味着选择,我们不是被迫去爱,而是选择去爱。不管我们有多么想去爱,如果没有实施,都是不爱。所以,爱这种感觉,是爱这个动作的结果。

想说的是,现实中,大多数的人,不管是表达爱还是希望获得对方的爱,却总是用指责、挑剔、抱怨的话语去表达,有些孩子的父母甚至觉得打骂也是爱,恋爱中的情侣会觉得时刻关注对方也是爱。换位思考的话,这样的爱真的很难让人接受啊,事实上,通常错误的表达也会换来反面的结果。学会正确使用“爱”这个动词,真的很重要。

2、拓展你独特的人性天赋

四个独特的天赋对任何人都一样,但是拓展它们需要有意识的努力。就像肌肉练习一样,要经过肌肉拉伸——纤维断裂——修补组织这样多次的循环,才能收获最终获得完美的身材。同时,有针对性的调整训练也非常有必要,因为短板的补足尤为重要。

作者经过大量的问卷调查,压倒性的结果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人性天赋是自我意识。也就是更多的人不愿意打破陈规去思考。然而,除非我们养成自我意识的天赋,否则对是非观、想象力和意志力的运用总是处于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当下的思考方式的“陈规”之中。

3、影响圈和关注圈

关注圈是很大的一个圈,包括生活中所有你关注的事物,影响圈则比较小,包含在关注圈之中,是那些你可以有所作为的事物。看下面这张图:


如何改变让你不满的家庭关系丨《高效能家庭的7个习惯》读后(一)_第1张图片

通常,被动反应就是把重点放在关注圈,这样只会造成影响圈缩小。把太多精力放在关注圈上会让人过于消极,而且那种消极的力量和对影响圈的忽视结合在一起的话,影响圈不可避免会越来越小。

之前看到一个段子,两个创业者在北京的出租车上讨论起房价,其中一个人说:真不知道我们这么苦逼的创业有什么意义,如果能有先见之明买套北京的房子都比现在赚的多。司机接话了:我是老北京人儿,家里拆迁分了四套房子,可是我还是出来开出租车。我觉得如果你们这些年轻人都是这样的想法,那才是真的没有意义。

看,如果陷于房价这样的关注圈,带来的消极作用就是怀疑自己影响圈的经营。其实,房价贵的买不起是大多数人面对的事实,可实际上已经买不起了,跟自己又有什么关系呢?如果再对自己经营的影响圈产生怀疑,那才是得不偿失。

关注圈于影响圈的关系反应在家庭的问题上,通常是发生在其他家庭成员身上的属于关注圈的事情影响到了自己。比如父母正在闹离婚,比如孩子叛逆不羁,这时候的我们一定会按耐不住本能去责怪和抱怨,由关注圈主导的行为通常就是这样消极的对立。

如果从影响圈出发,应对的心态会变成--当父母闹离婚时:父母的婚姻非我所能决定,而我想要的是坚定的、健康的、成长的婚姻,我会避免重复父母的沟通方式,敢于道歉和修复关系。当孩子叛逆不羁时:我要审视自己哪些方面做了不好的榜样?是不是没有理解孩子内心真正的需求?是不是可以通过做一些积极的改正而非强制的管教去改变现状?这将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改变。

4、建立情感银行账户

情感银行账户反映了你和他人的关系的品质。积极的行为建立了信任关系,能够给账户“存款”,消极的行为则是在“取款”。而“余额”则反映的是你跟他人的沟通程度,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前面的内容来说,爱是一个动词,积极主动的最大益处就是去选择“存款”,同时,当我们摆脱了只看到他人弱点的习惯,把重点放在自己的影响圈上,情感账户便有了更多的“存款”。

书中提到的几种行为将会攒下“存款”

(1)善良

善良最重要的方面就是表达赞赏和感情。这是家庭中可以做出的、并且是可以教给别人的重要的存款。

(2)道歉

即使发脾气的时间在生活中只占有微乎其微的比例,但如果我们不为此负责,那就会影响所有其他时间的生活质量,从而使“存款”减少

(3)不在背后说人是非

想象一下,如果你得知有人曾在背后给过你不好的评价,那么在接下来的关系中,会多大程度影响你们的信任度?你能感觉到安全和信任吗?难道你认为你可以向那个人吐露心声吗?你觉得你的隐私会受到尊敬吗?情感账户的“存款”是不是被取走了一些呢?

(4)做出承诺、信守承诺

对家人的期待和希望做出承诺并信守承诺,通常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温柔的承诺。这样的承诺将会给情感账户带来更多“存款”。

(5)原谅

对于很多人来说,积极进取带给人最艰苦的考验就是原谅,但是,除非你能原谅,否则就永远是一个受害者。原谅或许不能为情感账户增加“存款”,却可以让“存款”不至于花完。


爱的第一法则


本章最后,作者提出了爱的第一法则:最纯洁的爱是无条件的。以上这些存款之所以能够在家庭文化中造成不同凡响的结果,原因就在于爱的第一法则。

有三条类似的法则:接受而非拒绝、理解而非评判、参与而非操控。执行这些法则是一种积极的选择,其基础并非建立在别人的行动或社会地位、教育水平、健康、声誉或其他因素之上,而是建立在人性内在的价值之上。

有时,一个人跟他所爱的人一起苦苦挣扎,希望那个人走上他所认为正确的道路,就会掉进次要的或虚假的爱的法则的陷进——评判、拒绝和操控。那只是他们对自己想象的结果的热爱,那样的爱是有条件的,或者说,他们喜欢操控和控制,而越是如此,越是容易遭到抗拒。

写到这里,想起最近热播的节目《朗读者》的一位嘉宾柳传志讲的一件事:在回答主持人董卿为什么不让子女进入联想工作这个问题时,柳老说:如果一个员工工作出现问题,我可以私下找他好好谈谈,如果他再犯同样的错误,我可以在更大的场合批评他,如果还是不改正,我可以炒了他嘛。但是对儿子这样不行啊,你能炒了他吗?毕竟,我还是有点怕他的嘛。

柳老很可爱,因为那分明不是怕,而是无条件的爱啊。

控制的情况下还是写了四千字左右,作为书的第一章希望能将作者比较完整的想法用容易理解的方式表达出来,而不仅仅只总结一个不可操作的概念。后面还有6章内容,如果你没有时间去研究如何使家庭关系变得更好,可以跟我一起看完这本书。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改变让你不满的家庭关系丨《高效能家庭的7个习惯》读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