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希表

一、什么是Hash表

 哈希表(Hash table,也叫散列表),是根据关键码值(Key value)而直接进行访问的数据结构。也就是说,它通过把关键码值映射到表中一个位置来访问记录,以加快查找的速度。这个映射函数叫做散列函数,存放记录的数组叫做散列表。

记录的存储位置=f(关键字)

这里的对应关系f称为散列函数,又称为哈希(Hash函数),采用散列技术将记录存储在一块连续的存储空间中,这块连续存储空间称为散列表或哈希表(Hash table)。

哈希表hashtable(key,value) 就是把Key通过一个固定的算法函数既所谓的哈希函数转换成一个整型数字,然后就将该数字对数组长度进行取余,取余结果就当作数组的下标,将value存储在以该数字为下标的数组空间里。(或者:把任意长度的输入(又叫做预映射, pre-image),通过散列算法,变换成固定长度的输出,该输出就是散列值。这种转换是一种压缩映射,也就是,散列值的空间通常远小于输入的空间,不同的输入可能会散列成相同的输出,而不可能从散列值来唯一的确定输入值。简单的说就是一种将任意长度的消息压缩到某一固定长度的消息摘要的函数。)

而当使用哈希表进行查询的时候,就是再次使用哈希函数将key转换为对应的数组下标,并定位到该空间获取value,如此一来,就可以充分利用到数组的定位性能进行数据定位。

数组的特点是:寻址容易,插入和删除困难;

而链表的特点是:寻址困难,插入和删除容易。

那么我们能不能综合两者的特性,做出一种寻址容易,插入删除也容易的数据结构?答案是肯定的,这就是我们要提起的哈希表,哈希表有多种不同的实现方法,我接下来解释的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拉链法,我们可以理解为“链表的数组”,如图:
 

哈希表_第1张图片

左边很明显是个数组,数组的每个成员包括一个指针,指向一个链表的头,当然这个链表可能为空,也可能元素很多。我们根据元素的一些特征把元素分配到不同的链表中去,也是根据这些特征,找到正确的链表,再从链表中找出这个元素

 

二、哈希函数的构造方法

散列函数能使对一个数据序列的访问过程更加迅速有效,通过散列函数,数据元素将被更快地定位。
实际工作中需视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哈希函数,通常考虑的因素有:
· 计算哈希函数所需时间
· 关键字的长度
· 哈希表的大小
· 关键字的分布情况
· 记录的查找频率
1.直接寻址法:取关键字或关键字的某个线性函数值为散列地址。即H(key)=key或H(key) = a·key + b,其中a和b为常数(这种散列函数叫做自身函数)。若其中H(key)中已经有值了,就往下一个找,直到H(key)中没有值了,就放进去。
2. 数字分析法:分析一组数据,比如一组员工的出生年月日,这时我们发现出生年月日的前几位数字大体相同,这样的话,出现冲突的几率就会很大,但是我们发现年月日的后几位表示月份和具体日期的数字差别很大,如果用后面的数字来构成散列地址,则冲突的几率会明显降低。因此数字分析法就是找出数字的规律,尽可能利用这些数据来构造冲突几率较低的散列地址。
3. 平方取中法:当无法确定关键字中哪几位分布较均匀时,可以先求出关键字的平方值,然后按需要取平方值的中间几位作为哈希地址。这是因为:平方后中间几位和关键字中每一位都相关,故不同关键字会以较高的概率产生不同的哈希地址。 
例:我们把英文字母在字母表中的位置序号作为该英文字母的内部编码。例如K的内部编码为11,E的内部编码为05,Y的内部编码为25,A的内部编码为01, B的内部编码为02。由此组成关键字“KEYA”的内部代码为11052501,同理我们可以得到关键字“KYAB”、“AKEY”、“BKEY”的内部编码。之后对关键字进行平方运算后,取出第7到第9位作为该关键字哈希地址,如下图所示

哈希表_第2张图片


4. 折叠法:将关键字分割成位数相同的几部分,最后一部分位数可以不同,然后取这几部分的叠加和(去除进位)作为散列地址。数位叠加可以有移位叠加和间界叠加两种方法。移位叠加是将分割后的每一部分的最低位对齐,然后相加;间界叠加是从一端向另一端沿分割界来回折叠,然后对齐相加。
5. 随机数法:选择一随机函数,取关键字的随机值作为散列地址,即H(key)=random(key)其中random为随机函数,通常用于关键字长度不等的场合。
6. 除留余数法:取关键字被某个不大于散列表表长m的数p除后所得的余数为散列地址。即 H(key) = key MOD p,p<=m。不仅可以对关键字直接取模,也可在折叠、平方取中等运算之后取模。对p的选择很重要,一般取素数或m,若p选的不好,容易产生同义词。 

三、哈希冲突的解决方案

哈希冲突就是键(key)经过hash函数得到的结果作为地址去存放当前的键值对(key-value)(这个是hashmap的存值方式),但是却发现该地址已经有人先来了,一山不容二虎,就会产生冲突。这个冲突就是hash冲突了。

1. 开放寻址法:Hi=(H(key) + di) MOD m,i=1,2,…,k(k<=m-1),其中H(key)为散列函数,m为散列表长,di为增量序列,可有下列三种取法:

1.1. di=1,2,3,…,m-1,称线性探测再散列;

1.2. di=1^2,-1^2,2^2,-2^2,⑶^2,…,±(k)^2,(k<=m/2)称二次探测再散列;

1.3. di=伪随机数序列,称伪随机探测再散列。

2. 再散列法:Hi=RHi(key),i=1,2,…,k RHi均是不同的散列函数,即在同义词产生地址冲突时计算另一个散列函数地址,直到冲突不再发生,这种方法不易产生“聚集”,但增加了计算时间。

3. 链地址法(拉链法)

4. 建立一个公共溢出区

四、查找性能

散列表的查找过程基本上和造表过程相同。一些关键码可通过散列函数转换的地址直接找到,另一些关键码在散列函数得到的地址上产生了冲突,需要按处理冲突的方法进行查找。在介绍的三种处理冲突的方法中,产生冲突后的查找仍然是给定值与关键码进行比较的过程。所以,对散列表查找效率的量度,依然用平均查找长度来衡量。
查找过程中,关键码的比较次数,取决于产生冲突的多少,产生的冲突少,查找效率就高,产生的冲突多,查找效率就低。因此,影响产生冲突多少的因素,也就是影响查找效率的因素。影响产生冲突多少有以下三个因素:

1. 散列函数是否均匀;

2. 处理冲突的方法;

3. 散列表的装填因子。

散列表的装填因子定义为:α= 填入表中的元素个数 / 散列表的长度

α是散列表装满程度的标志因子。由于表长是定值,α与“填入表中的元素个数”成正比,所以,α越大,填入表中的元素较多,产生冲突的可能性就越大;α越小,填入表中的元素较少,产生冲突的可能性就越小。

实际上,散列表的平均查找长度是装填因子α的函数,只是不同处理冲突的方法有不同的函数。

了解了hash基本定义,就不能不提到一些著名的hash算法,MD5 和 SHA-1 可以说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Hash算法,而它们都是以 MD4 为基础设计的。

五、代码案例

 

package com.atguigu.hashtab;

import java.util.Scanner;

public class HashTab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创建哈希表
		HashTab hashTab = new HashTab(7);
		
		//写一个简单的菜单
		String key = "";
		Scanner scanner = new Scanner(System.in);
		while(true) {
			System.out.println("add:  添加雇员");
			System.out.println("list: 显示雇员");
			System.out.println("find: 查找雇员");
			System.out.println("exit: 退出系统");
			
			key = scanner.next();
			switch (key) {
			case "add":
				System.out.println("输入id");
				int id = scanner.nextInt();
				System.out.println("输入名字");
				String name = scanner.next();
				//创建 雇员
				Emp emp = new Emp(id, name);
				hashTab.add(emp);
				break;
			case "list":
				hashTab.list();
				break;
			case "find":
				System.out.println("请输入要查找的id");
				id = scanner.nextInt();
				hashTab.findEmpById(id);
				break;
			case "exit":
				scanner.close();
				System.exit(0);
			default:
				break;
			}
		}
		
	}

}

//创建HashTab 管理多条链表
class HashTab {
	private EmpLinkedList[] empLinkedListArray;
	private int size; //表示有多少条链表
	
	//构造器
	public HashTab(int size) {
		this.size = size;
		//初始化empLinkedListArray
		empLinkedListArray = new EmpLinkedList[size];
		//?留一个坑, 这时不要分别初始化每个链表
		for(int i = 0; i < size; i++) {
			empLinkedListArray[i] = new EmpLinkedList();
		}
	}
	
	//添加雇员
	public void add(Emp emp) {
		//根据员工的id ,得到该员工应当添加到哪条链表
		int empLinkedListNO = hashFun(emp.id);
		//将emp 添加到对应的链表中
		empLinkedListArray[empLinkedListNO].add(emp);
		
	}
	//遍历所有的链表,遍历hashtab
	public void list() {
		for(int i = 0; i < size; i++) {
			empLinkedListArray[i].list(i);
		}
	}
	
	//根据输入的id,查找雇员
	public void findEmpById(int id) {
		//使用散列函数确定到哪条链表查找
		int empLinkedListNO = hashFun(id);
		Emp emp = empLinkedListArray[empLinkedListNO].findEmpById(id);
		if(emp != null) {//找到
			System.out.printf("在第%d条链表中找到 雇员 id = %d\n", (empLinkedListNO + 1), id);
		}else{
			System.out.println("在哈希表中,没有找到该雇员~");
		}
	}
	
	//编写散列函数, 使用一个简单取模法
	public int hashFun(int id) {
		return id % size;
	}
	
	
}

//表示一个雇员
class Emp {
	public int id;
	public String name;
	public Emp next; //next 默认为 null
	public Emp(int id, String name) {
		super();
		this.id = id;
		this.name = name;
	}
}

//创建EmpLinkedList ,表示链表
class EmpLinkedList {
	//头指针,执行第一个Emp,因此我们这个链表的head 是直接指向第一个Emp
	private Emp head; //默认null
	
	//添加雇员到链表
	//说明
	//1. 假定,当添加雇员时,id 是自增长,即id的分配总是从小到大
	//   因此我们将该雇员直接加入到本链表的最后即可
	public void add(Emp emp) {
		//如果是添加第一个雇员
		if(head == null) {
			head = emp;
			return;
		}
		//如果不是第一个雇员,则使用一个辅助的指针,帮助定位到最后
		Emp curEmp = head;
		while(true) {
			if(curEmp.next == null) {//说明到链表最后
				break;
			}
			curEmp = curEmp.next; //后移
		}
		//退出时直接将emp 加入链表
		curEmp.next = emp;
	}
	
	//遍历链表的雇员信息
	public void list(int no) {
		if(head == null) { //说明链表为空
			System.out.println("第 "+(no+1)+" 链表为空");
			return;
		}
		System.out.print("第 "+(no+1)+" 链表的信息为");
		Emp curEmp = head; //辅助指针
		while(true) {
			System.out.printf(" => id=%d name=%s\t", curEmp.id, curEmp.name);
			if(curEmp.next == null) {//说明curEmp已经是最后结点
				break;
			}
			curEmp = curEmp.next; //后移,遍历
		}
		System.out.println();
	}
	
	//根据id查找雇员
	//如果查找到,就返回Emp, 如果没有找到,就返回null
	public Emp findEmpById(int id) {
		//判断链表是否为空
		if(head == null) {
			System.out.println("链表为空");
			return null;
		}
		//辅助指针
		Emp curEmp = head;
		while(true) {
			if(curEmp.id == id) {//找到
				break;//这时curEmp就指向要查找的雇员
			}
			//退出
			if(curEmp.next == null) {//说明遍历当前链表没有找到该雇员
				curEmp = null;
				break;
			}
			curEmp = curEmp.next;//以后
		}
		
		return curEmp;
	}
	
}

 

你可能感兴趣的:(数据结构和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