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读书笔记19

笔记19-《资治通鉴》

-卷十七,汉纪九,世宗孝武皇帝上之上

-世宗孝武皇帝上之上(前140-前134)

1.董仲舒

诏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董仲舒对礼乐教化可安国,上正而至四方正,天下一于正,今无教化,天下未正,请治学养材,设太学,求贤,积少成多。继乱者其道变,今宜少损周礼,用夏之忠。受大者不得取小,居君子之位,当君子之行。请一孔子之术,法度可明。上称善,以董仲舒为江都相,事易王,易王敬重之。卫绾奏罢百家,上许。

2.尊儒

丞相卫绾免,以窦婴为丞相,田蚡为太尉。婴蚡均好儒,推赵绾为御史大夫,王臧为郎中令,绾请立明堂,荐申公,申公言少言多行,上默然,以之为太中大夫,议明堂,改历等事。

3.淮南王安

上重淮南王安,田蚡与安善,蚡语于安,上无太子,安仁义可立。

4.压儒

窦太后好黄老,上下赵绾,王臧吏,窦婴,田蚡免,申公以疾免归,废明堂。窦太后以为儒者文多质少,以为万石君不言躬行,以长子建为郎中令,少子庆为内史,佐上。蚡即免,以太后故亲,得势。以许昌为丞相。

5.陈皇后

馆陶公主(大长公主,窦太主,刘嫖)以其女(陈皇后)为皇后。窦太主骄,陈皇后无子,上不亲之,皇太后劝上亲之,上从。上过平阳公主,悦卫子夫,子夫入宫,上悦之,陈皇后恚,上愈怒。大长公主欲杀卫青(卫子夫同母弟),上召卫青,赏赐甚厚。继而以子夫为夫人,卫青为太中大夫。

6.藩王

群臣冤晁错,抑诸侯。上饮于诸侯,中山王胜泣于上群臣欺王,上厚诸侯。七国之乱,吴王子驹走闽越,劝闽越击东瓯,东瓯告天子,田蚡以为不救,庄助言救,上不欲出虎符,而以符节发兵会稽,庄助斩一司马,会稽乃出兵,未至,闽越还,东瓯内徙。

7.选材

选天下才智之士,庄助最先,后的朱买臣,东方朔,吾丘寿王,司马相如,枚皋,终军等。上常私行围猎,有险不止。欲吾丘寿王制上林苑,东方朔谏不利民,上赏朔,仍起上林苑。上好击兽,司马相如谏上去危为安,上善之。

8.击闽越

南越王佗死,其孙文王胡立。罢三铢钱,行半两钱。置五经博士。太皇太后崩。丞相昌免,以田蚡为丞相,田蚡好奢侈。闽越击南越,南越守天子约,未敢兴兵,书告天子,天子发兵。淮南王安上书,越非正朔,常内乱,未尝举兵入越地,气候不适,劳民伤财,以为藩臣可得安。汉出兵,闽越王郢发兵拒险,其弟馀善与宗族谋杀王,请罢兵,汉以无诸孙AAA君丑为越AAA王,馀善威自为王,AA不能制,乃立馀善威东越王。庄助入南粤,南粤遣太子婴齐入宿卫,南粤王胡请后至,庄助过淮南,代上谢安上讨越书,南粤王称病未入见。

9.汲黯

韩安国为御史大夫。始,汲黯为谒者,以严见惮。东越相攻,汲黯报为俗不足使。河内失火,汲黯报失火不足忧,河南贫持节发粟济民,上贤之。在东海,责大不苛小,乃大治。上召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汲黯直言于上,多病。

10匈奴

匈奴请和亲,大行王恢请击之,韩安国请和亲,群臣多附安国,上许和亲。

11.李广

李广为骁骑将军,屯云中,程不识为车骑将军屯雁门。广行军自便,程不识治军严谨,匈奴畏李广,士卒乐从广。司马光曰李广治军之便不可为法,为法易亡。

你可能感兴趣的:(《资治通鉴》读书笔记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