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奇特的一生》

【读书笔记】

《奇特的一生》(苏)格拉宁 著

唐其慈、侯焕闳 译 外国文学出版社

知道《奇特的一生》这本书是在读李笑来老师的《把时间当做朋友》。因为朋友推荐的李笑来老师的书,然后又看到这本书,这也是寻找好书的方法之一,顺藤摸瓜。《奇特的一生》是在《把时间当做朋友》的第3章任务管理第6节感知时间中提及到的,李笑来老师将遇到这本书称之为自己的好运,并深受其用。另外,也借机推荐下李笑老师来的《当时间当做朋友》。

《奇特的一生》,作者格拉宁,1974年第一次出版,是一部鞋真人真事的文献性小说,讲的是苏联昆虫学家柳比歇夫献身科学的故事,其中最让作者感到惊讶的是柳比歇夫本人从1916年到1972年,五十六年如一日地进行日记记录。与其说是日记,不如说时间统计录更贴切。李笑来老师在自己的书中将其时间统计法称之为"事件-时间日志"。柳比歇夫每天都要核算自己的时间,一天一小结,每月一大结,年终一总结,五十六年间,从不间断。即使是遭受战争、丧子、意外等事件,也没有间断自己的记录。而且,在柳比歇夫的日志中感受到其它外在环境的变化,也很少记录自己的感受。格拉宁就曾这样形容柳比歇夫的日记:"我本应当把这些日记放到一边,没有理由再去研究。干巴巴的统计,既挖掘不出感情,也挖掘不出饶有兴味的时间的细节,语言苍白单调,没有暴露任何隐秘,几乎丝毫没有痛苦、没有欣喜、没有幽默,偶或透露的一点细节,也像是电报一样的乏味。"同时,还摘抄了一些日记在书中,看了以后却是觉得很枯燥乏味。例如1965年夏季的一天:

"索斯诺戈尔斯克。0、5。基本科研(图书索引--十五分钟,陀布尔让斯基--一小时十五分)。

分类昆虫学,参观--二小时三十分,安置捕捉器两个--二十分钟,分析--一小时五十五分钟。

休息,第一次在乌赫塔河游泳。

《消息报》--二十分,《医学报》--十五分,霍夫曼的《金罐子》--一小时三十分,给安德朗写信--十五分钟。

共计六小时十五分钟。"整个一天的活动,直至看报,都经过分析,分门别类登记上了。

柳比歇夫通过他独创的"时间统计法"在一生中获得了惊人的成就,他生前发表了70多部学术著作,其中有分散分析、生物分类学、昆虫学方面的经典著作,各种各样的论文和专著,他一共写了500多印张,五百印张等于一万二千五百张打字稿,即使是以专业作家而论,这也是个庞大的数字。李笑来老师说他在读完这本小册子之后,只能长叹,这种大师的境界,对于你我这等普通人而言,真真是遥不可及,仰之弥高,望之弥艰,钻之亦不可得,知易行难。

即使是在现代有这么多便捷的时间管理软件可以用来统计时间,然而,还是很难坚持下来,何况柳比歇夫是用笔和本子来记录,甚至是精确到分钟。其中有一点令人记忆深刻,作者在书中曾写道与柳比歇夫有过两次见面交谈,这在日记中都有记录,时间都很精确,1小时35分钟,而且,在当时柳比歇夫并没有看表,这说明他是有着自己的时间感受方式。难怪李笑来老师说像柳比歇夫这样的人才是时间的朋友,能够感知到时间的流逝。

本书除了探讨柳比歇夫独特的时间统计法之外,还探讨了柳比歇夫在科学研究上涉及范围之广,以及一些私人材料。文风并非生动活泼,正如作者自身所说的"本书索然无味,连篇累牍都是枯燥的,纯粹是事务性的散文,连散文都谈不上"。然而,却像是一幅画卷一般,徐徐地向我们展示出了柳比歇夫"奇特的一生",描写出了生活中最本质的东西。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但仔细分析一下这个生活,可以说最宝贵的是时间。因为生命是由时间构成的,是一小时一小时,一分钟一分钟累积起来的。现在的我们也常常因为时间的紧迫而感到焦虑,尤其是在成年以后,觉得时间流走的越来越快,对于这一点,叔本华也曾在《要么孤独,要么庸俗》中有所提及。正是因为时间带来的这种焦虑,我们越来越热衷于各种时间管理技巧,然而,并没有什么成效。

人是没有办法管理时间的,时间也从不听从任何人的管理,它只会自顾自地一如既往地流逝。我们对此无能无力。所以,我们需要管理的并不是时间,而是自己。正如书中的柳比歇夫,通过他的时间统计法,可以看出他的自律如此严格,利用一切效用时间来完成自己的目标。每个人都拥有同样的24小时,然而,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活法。只有改变了自己,才能借此改变自己的世界。仔细想想你的24小时是怎样过去的呢?真的做到了工作八小时吗?除了睡眠八小时外,剩下的八小时又是怎样过的呢?如果不信,不妨拿出一天来做个实验,来记录下你这一天的时间统计,或许你就会找到"时间飞快"的原因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笔记】《奇特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