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我不曾了解的岛屿——另一角度看台湾

      打卡走过人尽皆知的风景区,也独自一人穿街走巷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每当见到让人想要纵身一跃与它融为一体的大海,抬头仰望蓝的不真实的如同被海水倒映的天空,或是屹立在远处、在脚下,使人顿感渺小那本身壮阔伟岸,云海中若隐若现的山,再望一眼周边平行排列的阁楼住宅,我都会由心的感叹一句:“生活在这里的人知道这里有多美吗?”我远道而来的风景,是他们的生活。

一座我不曾了解的岛屿——另一角度看台湾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初来台湾,站在街道上放眼望去,没有北上广高楼林立、灯红酒绿的繁华,也没有江南山水小镇的柔和优美,但它古老楼房与门牌的陈列,宽敞有序的街道,林林总总的大厦,深深的吸引着我想去一探究竟的内心。台湾,没有过于繁华又不失优雅,我感受不到大城市狂欢后的空旷孤寂,反倒多了一分拥挤却温馨的安全感。曾经在地图上看台湾,太平洋西海岸,离内陆并不很遥远的一座岛屿,来生活过才知道,何为“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由于历史上的殖民统治,各国各地不同的文化相继涌入台湾,使这座岛屿充斥着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味道。在这里,每一天都会收获许多句谢谢,同样的也会送出很多感谢,在大陆可能被看成是不拘小节的东西,实际上是一种小的积累,过马路时司机行人的一次礼让,购物后双手递过的一张发票,餐厅门前、公交车站下井然有序的长队…这种小的累积才造就了大环境下的温暖与包容。

一座我不曾了解的岛屿——另一角度看台湾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看过风景,领略人情,身体上的满足最终还是要回归心灵。台湾的教育不同于大陆,多了一分自由也多了几分思考,四个月的时光像头顶轰鸣的飞机般呼啸而过,时针的反复旋转中我最大的收获不是学到了多少的知识,而是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去思考。大陆近几年每年有超过700万的大学毕业生,面临的一致问题是就业难,毕业等于失业由一句嘲讽也引出了一系列实质性问题,在这些问题的背后,我们之所以都一样的原因是无差异化的教学体制,导致了个体的主流性发展。记得课上看过一段演讲视频“一定要吉”,是一个抨击现代教育制度的短片,短片开头演讲者手捧一个装着一条金鱼的鱼缸,他引用了爱因斯坦的一段话:“每个人都是天才,但如果你以爬树的能力来评断一条鱼,它将一辈子相信自己是个笨蛋。”随后,演讲者控告现代教育制度。现代教育不仅让鱼爬树,还让鱼从树上爬下来参加长跑比赛。经过一个世纪的漫长岁月,由马车到现代汽车,由书信往来到各种通讯设备的研发,岁月漫长科技却迅猛发展,变化巨大显而易见,但课堂仍旧是讲台、书桌、台下整齐就座,举手发言的传统样貌。这种形态是旧时社会有效管理工人的真实写照,而教育体制延续至今,没有丝毫改变,把学生当做手下的工人去教育与管理,共同核心标准贯穿始终,每个孩子被一视同仁的对待,毫无创新性与个性化可言,人们都忽略了,每个人的大脑、天赋与需求像树叶的脉络是独一无二的,如果医生用同一种药丸救治形形色色的病人,那么病人的病情一定是恶化,导致后果不堪设想,这就是现代教育上的误诊。如他所说,这可能是人类史上犯下的最严重的罪行。听到这,演讲者慷慨激昂,不禁想到中国的教育,每天循规蹈矩、两点一线的学习生涯是最真实的写照,课堂缺少新意,授课内容紧贴课本理论,而“学霸”的含义也仅体现于考试中各科成绩的“A”——一个标榜商品品质的大写字母。古今中外,我们所熟知的名人,大多挣脱眼下不合理的教育制度而另辟蹊径寻找自我以实现自身价值,在天赋、梦想被一一抹杀的教育体制下,不突出重围很难找到自己的最佳定位。目前,许多国家的教育例如芬兰教育、蒙氏教育、可汗学院等都已打破陈规,挑战现代教育制度,致力于培养思考上有创意、具有批判性思维、可独立思考、能够创造连结的人才。理念提供境界,而境界引导人们行动,认识到这一点并相信我们的世界是一个一条鱼不应该再被逼迫爬树的世界,就有望在将来实现教育体制的健康发展。虽然学生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较轻,但学生是社会未来的百分之百,所以教育制度的改革迫在眉睫。仅5分33秒的小视频,引发了一场大深思,虽说台湾的教育还没有达到真正的变革,但相较于内地,我学到的东西更多的是老师所传递的思想。

一座我不曾了解的岛屿——另一角度看台湾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游与学的结合,才更容易让人找到自我。听了十几场年轻创业家的讲座,和大家分享创业的初心与心得,这里不乏辞掉年薪百万工作的CEO、外企精英IT,也不缺少白手起家辛苦打拼的辍学人士,他们创业的出发点无一不是关乎各种社会问题的解决,而非本身为金钱所奴役。一定有一种生活,可以不再被时间或金钱所逼迫,一定有一种生活,在做自己的同时,也能贡献社会。台湾社会企业发展与起步较早,把社会议题放在首位,以商业模式解决社会与环境问题。虽然我们生于和平年代,没有战乱也远离纷争,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战争也可能是无声无息的,战争的结果不一定是战死,还可能是“毒死”,而无论硝烟弥漫亦或是悄无声息,战后社会一定会产生的问题是贫富差距,这就需要我们关注社会与环境议题,毕竟我们身在其中。现代社会是由农业到工业再到如今的资讯发达时代,但不管时代如何变迁,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国家生活的根源仍旧是农业,农业如果做不好,危害的是整个人类社会。消费者是每个人都在扮演的角色,大环境下消费者引领市场的发展,因此绿色消费概念尤为重要,与之相匹配的是有机作物的种植,从而才能远离“毒害”。第一次接触“有机”这一名词,本打算以经济学本专业的角度来听创业讲座,却无意了解到不曾接触与探究却关乎每个人价值发现、价值创造的议题。普通种植和有机种植的区别就像社会上缺少环保与健康观念的多数消费者、厂商与具有环保与健康意识的消费者或厂商一样,环保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可是人们在破坏生态的同时也忽视了自己的身体健康,当人们为了金钱需求而摒弃原则、忽视健康而从事危害社会及自身的行业时,他们都忘记了自己的初心。企业不应只以盈利为目的对危害社会的行为视而不见,人类心灵上的空虚是金钱填充不满的,每一个企业都应该是社会企业,而一定有一种生活,可以回归人类本质。贫富差距现象在亚洲发展中国家及其普遍,大陆近些年依靠各种政府干预手段来缩小贫富差距,可以看到成效但却无法根除。透过这些讲座我了解到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贫与富,简单的例子,吃穿的来源是农业种植,但途径并不是我们直接从农民手中购买,层层中间商赚取大把差价,使最底层的农民拿不到应得的血汗钱,而“有机”作物的种植成本较高,产成品价格定位偏高不能产生大量社会需求,这些关乎于我们每个消费者的问题,社会企业都看到了并试图解决。或许一个人的力量非常有限,但心的力量是无限的,一粒善良的种子也可以播种出整片森林,而让更多的人发现这片森林,是社会企业在尽心尽力的同时,逐渐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

一座我不曾了解的岛屿——另一角度看台湾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李奥帕德在《沙郡年记》中写道:“倘使你没有一座农场,那么你将面临两个精神上的危险,其一是,以为早餐来自杂货店,其二是,以为暖气来自暖气炉。”我很庆幸,有机会来到这座美丽的岛屿,一个学期的旅行与学习机会让我在没有一座农场的前提下,也学会了发现问题并思考与探究生活中曾经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是如何传送到我们的口中,如何使我们的衣着光鲜亮丽,如何带给我们温暖,也感谢在这里遇见的每一个人、每一个故事、每一段经历,不走出来,我不会知道那些我认为不可能的事情正在某一个地方发生着,不会知道在哪个角落有人默默地孤身奋斗坚持着艰难却可以贡献社会、实现人生价值的工作,不走出来,我的护照也只是一个身份,而不是经历。

      感谢台湾,让我找到自己也了解了你。

一座我不曾了解的岛屿——另一角度看台湾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座我不曾了解的岛屿——另一角度看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