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浔行记(第七)

南浔行记(第七)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相传“苏湖熟,天下足”,不知道真假与否,由此可见,湖州和苏州,必定有个辉煌的历史。苏州,享誉天下,自然不必多说。提起湖州,引以为傲的,无非是文房四宝之一的湖笔。除此之外,还能入今人法眼的,或许就是湖丝。

我在湖州呆了足足十年有余,如果对它没有感情,那是胡说。湖州不大,两区三县,却独据南太湖的旖旎风光。这里北接姑苏,南衔杭州,一条运河穿流而过,占尽所有地理优势。无论是远溯隋唐,近追明清,前后逾千年,这里都是集经济、文化、商贸和旅游的胜地。

提及湖州,不得不说南浔。这个古镇,承载了湖州太多的辉煌,故而也留下了很多遗迹,便于瞻仰和追思。这是临近嘉兴和苏州的边缘地带,融汇了吴越之地的所有风格,涉及吃穿住行各个领域。

我到南浔的时候,是个早春二月的正午。未到之前,我对古镇布局有个大略的了解,故而做了一个简单而便利的行程安排,同时也精简了几个对我并无太大吸引力的名胜景点。

按照计划,沿运河公路,我先抵达了北门,这里自西向东有一片江南建筑,便是颇具盛名的百间楼,沿河两岸而建,成弧形布局。百间楼建于明代,青瓦白墙,因年久风蚀,墙体略显斑驳,如同老妪脸上的黄褐斑。

百间楼的建筑风格,不同于西塘烟雨长廊的雕梁画栋。它摈弃了江南水乡独特的木石结构,吸取了徽派建筑的精髓,将徽派马头墙加以改进,让石质飞檐探出墙体更多,直至与河岸并行,其下以砖垒就,建成屏风式的防火墙,屏风上留有拱门以供穿行,每两栋楼之间均以此隔开,从房顶到墙角,既起到美化作用,又起到防火功效。远远望去,百间楼如同一页页翻开的书籍,参差交错。加之每隔一段距离,便建有一座石桥横跨河上,互通两岸,真正让人能体会到小桥流水人家的感觉。

百间楼的尽头,便是张静江故居,又名尊德堂,故居保持清代传统三进五间式古建筑风格,一进有一厅五室,每进之间各有天开,每进一堂便递高一级。每进连有防火用的直式火巷。二厅、三厅里陈列着张静江生平事迹的各种照片、书札、任命状等,其中颇多名人遗物。

出故居,沿东大街西行至十字路口,转南西街向南直行数百米,便有无数遗迹遗址。跨河至南东街以东,除了始建于宋的广惠宫,其他诸如丝业会馆、刘氏梯号红房子等,均是近现代建筑,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总觉得含有一丝屈辱。而历史悠久的广惠宫,却同时供奉着黄大仙和观世音菩萨,别扭之外,深深感受到阵阵铜臭味的悲哀。

而南西街的西边,无论是嘉业堂主人的私宅求恕里,还是张石铭旧宅嘉懿堂,亦是清末民初的中西合璧式建筑,故而让我失去了所有对其一窥究竟的冲动。听说张石铭旧宅西南便是嘉业堂和小莲庄,这才让我重拾兴趣。我想,只有这两个地方,才是我此行的最终目的。

嘉业堂是栋藏书楼,在小莲庄之西北,中间有鹧鸪溪,与小莲庄隔溪相望。嘉业堂藏书楼为中西合璧园林式布局,口字型回廊式厅堂建筑,所有木窗都镂空雕刻着篆字“嘉业堂藏书楼”字样,楼外是大片花园、池塘、假山。如今,私人藏书楼鲜为人见,而类似于嘉业堂的私人藏书楼更是已经绝迹,如此将其称为图书馆革命先驱,或不为过吧?

出藏书楼,跨溪过桥便至小莲庄,位于万古桥侧,为晚清南浔首富刘镛所筑的私家花园,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因慕元末书画家赵孟頫所建莲花庄之名,故称小莲庄。园林以荷花池为中心,依地形设山理水,形成内外两园。内园是一座园中园,处于外园的东南角,以山为主体。外园以荷池为中心,池广约十亩,沿池点缀亭台楼阁,步移景异,颇具匠心。

荷池南岸主体建筑“退修小榭”,临池而建,设计精巧,是江南水榭建筑的精品。此榭的溪曲廊连着养新德斋,因院内多植芭蕉,故又名芭蕉厅。

荷池北岸外侧为鹧鸪溪,沿溪叠有假山并植矮竹护堤,堤上建有六角亭。堤东端建有西式牌坊一座,门额上的“小莲庄”三字为著名学者郑孝胥所书。

荷池东岸,原建有七十二鸳鸯楼,战时被毁,其南侧有百年紫藤,似卧龙参天盘卷,枝叶茂密,伸达五曲桥顶,每到花季,即如紫色的彩带悬绕于桥顶,美不胜收。

荷池西岸较高的建筑东升阁,是座西洋式的楼房。室内用雕花圆柱装饰,壁炉取暖,窗的外层用百叶窗遮光,为法式建筑风格,具有浓郁的异国情调。西岸另建有净香诗窟,是主人与文人墨客吟诗酬唱之处。

为不使荷池西岸长廊有长而呆板之感,北以桥亭为端,中隔半圆亭,南以扇亭为终,并引接家庙。刘氏家庙,是小莲庄的主要建筑群,与园林长廊一墙之隔。家庙为刘氏家族祭祖之所,坐北朝南,从南至北依次为照壁、石牌坊、门厅、过厅、正厅和馨德堂等。

家庙正厅面阔三开间,明间进深五柱四间,次间进深六柱。正厅明间悬宣统皇帝御赐的“承先睦族”九龙金匾一块,以示刘家的荣耀。馨德堂在家庙正厅的北侧,该堂为楼厅建筑,底层面阔三间,周转卷棚轩廊,楼上四周有宽大的周转廊,俗称走马楼。馨德堂装饰十分讲究,门窗棂心都用硬木雕出钟、鼎、钱币等博古纹饰,四周用卵石瓦片花街铺地。后院树木参天,湖石叠峰,清静幽雅。

在家庙的西侧为刘氏义庄,在义庄天井内植有古桂两株,故名桂花厅。后厅为忠孝祠。义庄西侧与嘉业堂藏书楼毗邻,藏书楼东护河旁是刘氏家庙甬道,两旁植百年古樟,中铺青石板,愈感幽深肃穆。

至此,小莲庄已被我足迹遍及,虽然建筑风格有失赵孟頫先生所筑莲花庄之大气,然其布局细腻,风格简约,已经保存的完整度,仍不失为江南园林之翘楚。

出了小莲庄,一路西行,马不停蹄地赶到市区,已是华灯初上。就着周生记馄饨的汤汁,嚼着丁莲芳的鸡爪,啃着诸老大的肉粽,念着震远同的酥糖,惬意的人生,不过如此。湖州,绝对不是我最美好的未来憧憬,但一定是我最美好的过去回忆。或许因为南太湖,或许是因为南浔古镇,亦或许是因为湖州四绝,懒得赘言。毕竟,吃货的世界,饭桶们不懂。


南浔行记(第七)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南浔行记(第七)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南浔行记(第七)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南浔行记(第七)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南浔行记(第七)_第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南浔行记(第七)_第7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南浔行记(第七)_第8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南浔行记(第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