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感觉时间不够用?
是否每天都有源源不断的烂尾工作没完成?
学了那么多时间管理方法一到实际应用中根本无法坚持?
如果不幸被我言中,那就一起来看看这本书----《奇特的一生》吧。
《奇特的一生》为俄罗斯著名作家格拉宁所著,介绍了柳比歇夫和他创造的时间统计法。
柳比歇夫是谁
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柳比歇夫(1890年4月5日——1972年8月31日),前苏联的昆虫学家、哲学家、数学家。在他82年的人生里,写了70余部学术著作,从分散分析、生物分类学到昆虫学等。业余时间研究地蚤的分类,搜集地蚤13000只,其中5000只公地蚤做了器官切片。各种各样的论文和专著,他一共写了五百多印张。五百印张,等于一万二千五百张打字稿。同时还写了不少科学回忆录。
柳比歇夫26岁时创立时间统计法,并坚持了56年。他把自己能取得这样丰富的成就都归功于时间统计法。
什么是时间统计法
所谓时间统计法就是就是给时间记个账,详细记录每天都干了些什么,每件事情上都花了多少时间。就像金钱记账一样,你得记买了些什么,每样东西多少钱。
柳比歇夫一天的时间统计是这样的:
时间统计法有什么用
当然,统计时间的目的不在于知道你一共花了多少时间,不用统计我也知道每天我工作加上吃喝拉撒睡一共24小时。时间统计的意义在于让你自己清晰地知道,时间都花在什么上面了,哪些时间是该花的,哪些时间是不该花的,并进行相应的调整。
时间统计法不是一个节俭的计划工作者的预算,把他的时间统计法比作想向实践做自我剖析更恰当。
一天的时间统计没有太大意义,毕竟每天的生活内容是不同的。坚持统计一个月,并进行分析,你才能发现问题。
柳比歇夫的时间分析是这样的:
就其中更细分的项目,比如基本科研发了多少时间,也有迹可循:
时间统计有哪些要点:
①及时、准确地记录事件。
②记录所花时长。刚开始不要依靠感觉感知时长,看书的一小时和看电视的一小时不是一个长度。要记下起止时间。可以使用纸笔随时随地地记,也可通过手机APP Time Meter(安卓)或iTimelog2(苹果)进行记录。
③定期分析。记录是手段,分析才是目的。通过分析找出时间分配不合理之处。‘
④持之以恒。
柳比歇夫通过时间统计生涯告诉我们什么:
①每天花在实际工作上的时间并不多。即使是柳比歇夫这样大(bian)神(tai)级的人物每天花在工作上时间的最高纪录也只有5小时29分钟。
②不要再为自己每天工作多长时间、加班到多晚沾沾自喜。善于工作的人时间多。很多时间你用了但效率并不高。一般人每天能保证三个小时的工作时间就能取得很大成就了。当然这三个小时指的是潜心工作、不玩手机、不刷微博、不聊天、不吃东西的纯时间。
③珍惜时间并不影响生活品质。如果你还在工作和家庭间纠结平衡,也许你该统计统计自己的时间,看看根源是时间没用好还是时间不够用。柳比歇夫取得这么多成就也没耽误他听歌剧、看文学作品和享受家庭生活。他也没有起五更睡半夜,睡眠充足还参加体育活动。
④真正能为你节约大量时间的,是自律和效率。你慢吞吞的时间不会等你。
⑤珍惜时间的“下脚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碎片化时间”。
时间统计法为什么难以坚持:
讲真,我也知道时间统计法很好,但是我就坚持不下去,我相信跟我一样坚持个几天就半途而废的人不在少数。在我为数不多的坚持时间里,有以下体验:
①焦虑。第一天统计的时候我还是很认真的,事无巨细地用Time Meter进行统计。那一天我真是非常焦虑的。Time Meter会把时间流逝显示在手机下拉菜单里,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受到时间溜走。如果有人来打断我叫我干个什么事,那感觉跟借我钱不还差不多。
②分类困难。时间统计法要对时间进行分类。比如吃、喝、拉、撒、睡觉属于生活杂项。我干活累了看个十分钟电视剧,我把它划到“休息”这一项,那我午睡个半小时是应该划到生活杂项还是“休息”这项呢?我休息的时候看个小说,是应该划到“休息”还是划到“读书”里呢?
③麻烦。真的是非常麻烦!比如我在看书时,我妈叫我帮忙洗个菜花了20分钟,就得记成读书-洗菜-读书 三段记录。不几天,我就实在不耐烦了。
④尴尬。统计没几天,那个统计结果让我尴尬癌都犯了。因为结果显示,我花在正事儿上的时间实在太少了!只有5%!我不信我不信我不信。。。。。。
柳比歇夫为什么能够坚持
①有伟大的目标。柳比歇夫有为科学献身的精神,精简外在物质欲望和不必要的杂事,专心搞科研。
②敏锐的时间感知能力。他对市场的估计误差不大于15分钟。这给他时间记录提供很多方便,不用一直看表。这个技能普通人没有,但也不是不能练。每次看时长之前可以自己先估个数,然后看正确答案,慢慢修正和锻炼自己的感觉。
③把时间当作朋友。我觉得他哪里是把时间当朋友,他对时间简直是真爱。人只有对真心喜爱的东西才会有认真珍惜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