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自然缺失症”是最新病种,你的孩子传染了吗?

前段时间,和朋友聊到非洲旅行感受,她说了一件有趣且普遍的现象。

她们一帮闺蜜为了让孩子们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和野生动物近距离接触,几个闺蜜家庭特意组团去了南非。

到了营地,父母们期待着孩子们的大呼小叫,结果,所有的孩子不多时都吵着要回住处打游戏。不远万里,一家三口近10万的非洲之旅,居然就败给了酒店的电源和WIFI。

“有插座的地方”成了孩子旅行地首选的考虑条件;手机,Ipad和网络游戏似乎成了孩子童年的主要娱乐方式。

在我的儿时记忆里,最欢乐的日子,就是父母带我去安徽山区,远离上海没多久就能看到绿油油的田野和连绵的山丘与河流。

山区夏日的夜晚,萤火虫闪闪,我和同龄孩子将萤火虫捉住放在瓶子里当灯用;下河去抓鱼、抓知了、采桑果,学农民插秧......穿过田野,淌过小溪,大自然就是我们的乐园。

如今,这样的时光再难寻觅,现在的孩子离自然越来越远。

前几年,我坐高铁从上海去武汉,窗外高楼林立的城市,挺拔的水泥森林,坚硬的柏油马路,相似的沿途风景,隔绝了我们儿时的记忆,也隔绝了孩子和自然的相守。

孩子不再理解食物的来源,不再认识家乡的动植物,不再对家乡的地理感兴趣。这些孩子成长后,其中有一些形成新的族群“阿宅”。

这种去“自然化”的生活成为当今儿童的主流生活模式,结果导致一个新的症状出现:儿童的“自然缺失症”,它已经成为全球化时代人类共同的现代病。


儿童“自然缺失症”是最新病种,你的孩子传染了吗?_第1张图片

理查德洛夫率先提出这个观点-拯救自然缺失症儿童,他的《林间最后的小孩》一书出版后,赞誉无数,它犹如一记警钟,振聋发聩。

现今,孩子跳楼自杀的新闻屡见不鲜,老师和家长在教育中更是胆战心惊,生怕一句无心的话语会触碰到孩子哪根神经。

无数网友评论这些孩子缺乏受挫能力;批评家长过度养育孩子;谴责教育系统的各种考分机制,将孩子沦落为考试机器。

真的是这些孩子的问题吗?

真的是老师和家长的教育失责吗?

格林童话《睡美人》的故事耳熟能详,中世纪的欧洲,史蒂芬国王与丽亚王后生下了小公主,全国人民为此而向国王与王后庆贺。在公主的诞生洗礼仪式上来了三位好仙子,她们轮流给小公主美好的祝福。

然而,在第二位仙子的祝福过后,邪恶的黑女巫突然出现在大殿上,以“为公主祝福”的名义施下诅咒,让公主在16岁生日之时被纺车针刺死。当女巫狂笑离去后,大家都吓坏了,而第三位仙子尚未公主祝福,她将死亡魔咒改为沉睡之咒,公主必须沉睡百年后得到王子的真爱之吻才能醒来。尽管国王下令烧毁全国所有的纺车,16岁生日那年,公主误走入森林一个小屋,被老婆婆的纺车所吸引,触摸后昏睡过去。仙子赶到,将整个城堡陪同公主都昏睡过去,城堡墙上爬满了粗树藤,茂密的森林包裹着。

百年后,一位王子听到这样的传闻,进入森林探险,发现了城堡和熟睡的公主,一吻惊醒梦中人。

虽然这只是一则简童话故事,但寓意却是深刻非凡。

纺车,代表的是工业革命;

它戳破公主的手指,意味着工业革命会给人类带来伤害;

城堡外的森林暗指大自然,大自然是可以给人疗伤,治愈人类很多疾病;

王子的亲吻代表人类最渴望的爱,爱能唤醒他人激发生命。

作者采用大量数据和时间研究后,指出:与自然直接的接触是一个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必要因素,最新的大量证据,表明儿童与自然的断裂和肥胖症、注意力缺陷、抑郁症等上升之间的关系。

童年和自然的疏离是一场更大的错位的一部分--在快速城市化的世界中,孩子被物理性地限制住了,造成自然体验成为主要的缺失。

随着自然缺失症的增长,另一个新兴的科学证据表明:直接的自然体验,对身体和情绪健康都是必要的。

自然接触可以减少小儿多动症,提高所有孩子的认知能力,抵抗负面情绪压力和抑郁。

1。自然给孩子提供源泉,供他们培养模仿和联系的创造性思维。

常年研究儿童行为的美国专家科布,她收集大约300册自传体童年回忆录,这些书是由不同文化领域的富有创造力的思想家所写。

她总结说:这些富有创造力的人当中,几乎所有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都根植于他们早年的自然体验。

儿童时代的达尔文并不是家中最出色的孩子,但他自幼喜欢花草树木、鸟雀虫鱼。

上学以后, 他仍然保持着对大自然的浓厚兴趣.他骑马、打猎、钓鱼、采集矿石、捕捉昆虫、钻进树林观察鸟类的习性。

成年后,他坐船去到南美的嘎拉帕卡斯群岛,他发现了植物的相似性,才有了达尔文的进化论。

自传作家们反复强调,这种觉醒的产生是缘于对自然界敏锐的感官反应。

2。体验自然,帮助孩子们通过最初的经验,了解自然系统的真相。

儿童在自然玩耍中,会发现各种自然法则,比如生物链、循环、以及进化过程。

儿童对于自然模式的欣赏是产生创造力的关键。

卢安克,德国汉堡人,长期在广西壮族板烈地区做支教,因中央台柴静的采访,而进入观众视野。

他一直采用华德福创始人鲁道夫斯坦纳的教育理念:自然环境会刺激所有感官,将休闲玩耍和正当的学习结合起来。

他和孩子们计划修建水坝,他让孩子们自己寻找水流的落差区,测量河流的宽度和深度,他邀请每个学生自己画出最理想的水坝设计,学生们自由地创造和发挥尽可能的不同方案。

然后带着孩子在河里做实验,安排任务;遇到问题,想出不同的解决方式,并逐一尝试用各种材料,挑选到合适的石砖和水泥切起一道水坝;蓄满水后,自然就成为孩子们的游泳池。

孩子们在参与中将物理知识融会贯通,在动手中体会到了成就和幸福感,他们由衷地产生各种感激之情和对水的赞美,卢安克又将他们的感触文字联成了全班的歌词,变成了一首诗:

哪怕山高水又深,山高也有人行路。

我们建碧绿的游泳池。

亲爱的卢老师给我们做水坝,建设建设不怕累,我们班的游泳池。

卢安克又将他们的文字配上谱曲,用管风琴奏出了属于孩子们自己的歌。

他说:不要直接教孩子思考,只要教学生的行为,思考自然就会跟着出现。美术、音乐、诗歌等艺术课程,只有通过做和自己在做的过程中得到的感受来培养。

在他的一书《是什么带来力量》中很朴实的提到:儿童的身体需要进入环境的物质,需要接触它和“呼吸”在环境中。整个幼儿就像一个感觉器官一样,他不仅以他的感觉器官去接受和感受,而且是整个身体在接受,而这种感觉的培养就是需要孩子和自然环境紧密接触。

儿童“自然缺失症”是最新病种,你的孩子传染了吗?_第2张图片

如果儿童成长在一个狭磁的充斥着电子器件的世界里,因此会发展成为受电线控制的、自以为无所不知的人。他们会认为只要是谷歌搜索不到的就是不存在的。

大自然的每一个地点,都是一个无限大的信息宝库,会有源源不断的新发现。

对孩子来说,自然的面貌是多种多样的:一头初生的牛犊,一只宠物的出生和死亡,一条年代久远的林中小路,一个荨麻丛中的小窝棚,一块荒地边上的神秘湿地。虽然面貌各异,自然总是能给孩子一个更为广阔辽远的世界,这既不同于父母给予的亲情世界,也不像电视那样会“偷走”孩子们的时光,相反,它能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

童年是很短暂的,但却是思想最自由,心灵最纯净的阶段。

那些童年时期在自然的挑战下成长起来的人,可能会变得更坚强。

自然一定通过我们不能完全明白的方式塑造着我们的性格。

自然环境远比任何运动场都复杂得多。自然提供法则,也存在危险,并且是微妙地传递所有的信息。

如今孩子受挫能力差,真正的原因是学习中太缺少了那种看上去无用却是美好的东西。那些诗歌,哲学跟理想存在有关的东西,看似虚幻,却给了我们承受现实,改造现实更强烈的动力。

或许很多家长会说:城市不是今天才建成的,我从小出生在大城市里,现在长大了不也是挺好的吗?

的确,大自然的广度和深度,与声音、气味和影像所带来的神秘,要比相对狭窄有限的城市生活大很多。在森林中,我们的耳朵是开放着的,大自然中各种声音使我们活跃起来,随着这种活跃,我们的感觉也在成长和发展。

孩子们是通过感觉来生活,感官体验将孩子们内心深藏的情感世界与外界联系起来。

儿童也可以用同样的经历和能力,来探察城市环境中的危险,比如乘坐公交车或地铁。

索贝尔,一名研究自然在教育中的作用的专家,他说:自然的生活指导功能具有一种神秘而且可能无法替代的特质。他相信,我们在自然里冒险时,肌肉运动的原始感觉,与我们数千年依赖学习到的自然有机的方式是相近的,而其他经历不会像前者那样深刻。

随着城市版图扩大,那在大城市中生活的孩子,家长又可以怎么做呢?作者提供了很多方法,小编截取了几条:

1。做一个会看云识天气的人。找一个空旷的场地,孩子们需要的仅仅是能看到一片天空和一本指南,卷层云、积雨云,会让我们想起云是大自然的诗篇。

2。绿色一小时,哪怕15分钟也好,想象一个以你家为中心的地图。围绕它画不断扩大的圈,每个圈代表一个依次扩大的儿童体验王国。只要有可能,鼓励你的孩子进行一些独立的探险,来发展他们新的生活体验,获得更强的自信。

3。下大雨找乐子。特别适合夏天的游戏,比如带孩子踩水坑,修水坝,漂树叶。

4。长途距离徒步的时候玩‘发现10种小动物’的游戏,比如蜗牛,鸟,昆虫或其他动物。

5。发展潜能。学习同时使用各种器官,坐在一棵树下,有意识去倾听每一只鸟叫、每一只虫鸣,去观察,去感受身体的触碰,鼻子闻到的味道,以及自然所发出的各种召唤。

6。认养一棵树。找一棵已有的树或者去种一棵特别的树来纪念重要的家庭时间,比如弟妹出生,自己的生日等等。

一个孩子要保持他与生俱来的新奇感,需要至少一个能与之分享这种新奇感的成人陪伴,和他一起重新发现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中的欢乐、兴奋与神秘。

让孩子与自然建立联系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让我们自己与自然先建立联系。

唤醒自然的新奇感的另一种方式,是与孩子一起阅读自然类书籍。

阅读是间接体验的一种形式,它会激发想象力。

户外运动专家研究说:自然书籍对儿童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智能化时代的到来,人类的创造力是AI机器人无法替代的能力,而这份创造力就是由孩童时代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发展而来的,它是探索自然和超越自我的能力。


-全文完-

你可能感兴趣的:(儿童“自然缺失症”是最新病种,你的孩子传染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