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谁评论你是“装逼犯”,我们只要生活的仪式感
01
这个元旦过得乏味,朋友邀我去星海看凌点的烟花,想了想强硬的海风和自己还发着烧的状态,我义正言辞地拒绝了他们。三年来的跨年,14年在对高考的焦虑中度过了,15年以一群人了无生趣的夜租终结了,16年简单和男友吃了顿饭就窝在宿舍一天,下楼洗衣服的时候看见大部分的房间都是漆黑的,看来留守的成人也寥寥无几了。
但事实上,就算没有出门我也早早地起床,认认真真清扫了一遍屋子,辞旧迎新是一定要进行的习俗,带不走的丢不掉的全都交付给垃圾桶,室友们都不回来,一个人倒也逍遥自在,在收发室里找到了读者寄给我的明信片,把想要送出去的东西包装好放在一旁,打开台灯写年终总结,觉得整个世界也真的亮起来。
朋友圈里形形色色的祝福,齐刷刷地迎接2017,虽然看起来那么雷同,群发的消息也收到了不少,但我依然觉得很满足。节日的一个意义在于,它给了我们一种仪式感,借助它的名字,那些平时无法表达的话语,此刻都有了最理所应当的借口。
02
除夕夜里,我们家那边的习俗是要吃三鲜馅的饺子,还要在其中包上硬币,配上刚蒸好的猪蹄,爆竹要在午夜放,听到震耳欲聋的声音,打开电视机看春晚,全家人围在一起吃年夜饭,于是寒夜也有了温暖。
其实我特别讨厌吃饺子,儿时态度坚决的抗拒,让无奈的家人给我单独做了别的食物,年岁渐长,再不喜欢也会吃几个,毕竟,这样才叫过年。
在从前的那些日子里,外公会在厨房忙忙碌碌做酱牛肉,一定要买上好的牛腱子,葱姜蒜,加入盐、味精、老抽等十多种调味,大火烧开调成酱汤,在小火熬煎,郑重地端到桌子上。
做菜的他神情里带着不易察觉的欣喜,尤其是当我们兴高采烈说好吃的时候。
那是他所仔细对待的生活仪式感,尽管他从未提及,但我知道,这是人们表达内心情感最直接的方式,因为有了它,某个日子就和其他日子不同,某个时刻也有了它独一无二的含义。
03
我一个闺蜜和我抱怨说:生活越来越枯燥了,去再高档的餐厅也没什么开心,旅游时从来不会让路人帮自己合影留念,聚会时从来都是被动地出现在别人的镜头里,可能是老了,真是浪不动了。
日子通常在城市青年里变得面目全非。慢慢地有人觉得12月和1月不过就是日历上的一次交替,过了今天,明天的地铁还是那么挤,要复习的课程还是不动声色像天书躺在那里,工作永远是层出不穷的,越拖越多,生活不会焕然一新,也说不定你会继续长胖或着继续穷下去,不过是年份的个位数变了一变。我们却总是擅长告别,却发现说过再见之后,生活还是苍白简单。
但其实不是这样,并不是这样的,当我们心平气和去接受面对,一切都有了质感,哪怕糟心的事还是没有好起来。一个仪式感很重的人,重视所有的纪念日,重视日常的每个小惊喜。重视生日的祝福,重视圣诞夜的包裹,跨年的留言,而平凡里的细枝末节,在我们的铭记之下,开始有了意义和感动。
不久前在青岛,我站在天桥上看整座城市。街边的大排档永远熙熙攘攘,各种各样的小吃,老板的吆喝声,和着客人们的喧嚣,构成了不可替代的人间烟火。我坐在一把塑料椅上,比比划划点了好多海鲜和一壶原浆啤酒。那个年轻的小哥问我:“请问您几位?”我说:“就我,我自己。”
一个人的宵夜,突然变得不凡。
04
去长沙那会儿,为了一张五月天的专辑,跑遍了整条街道的音像店,买到了以后发了个朋友圈,有人在下面评论:“在哪不能买啊,干嘛这么折腾。”
旁人是无法理解的,在被考试和工作压的喘不过气的时候,怎么还有那么多闲工夫去做这些事。只有我知道,当时突然冒出来的想法去实现,这种感觉真的足够好。
“又过了多少不起眼的日子,又过了多少食之无味的晚餐,而寂寞的冬天仍下着雨,夜晚的城市也依旧孤单。”
其实不管是一个人还是一群人,不管是匪夷所思的做事还是和大众看齐,不管疯狂还是单调,我们只需要明白,每一天是值得记录的,日子,应当是不一样的。
刻意一点生活,有什么不好呢?
又想起奥黛丽.赫本的经典影片《蒂凡尼的早餐》里,她穿黑色的小礼服,戴着假珠宝,在精美的橱窗前,慢慢将早餐吃完。可颂面包和热咖啡,也成了一场盛宴。
对了,刚刚我有打电话和爱的人道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