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下半年来自百度的博客-002

ftai08 0.gif 1 | 我的消息(0/1)  | 我的空间 my_ico.gif | 百度首页 | 百度空间 | 退出
 
文章列表
ico_postnew.gif 写新文章
 
第三届全国软件测试会议
2008-10-20 19:25

测试理论、方法与技术,故障诊断与容错技术,

可信计算与信息安全,数据采集与自动测试,t_0035.gif

网络测试, 软件测试与软件可靠性,设计验证,

软件质量,系统的可靠、可用、可信的建模和分析理论,软件测试技术,

可信计算理论,可信性设计技术,可信性评估技术,可信网络技术等。

http://infoschool.znufe.edu.cn/rjcs/

类别:默认分类 | 编辑 | 删除 | 评论(0) | 浏览(13)
 
2009 IEEE电子商务和信息系统安全国际会议(EBISS'2009)
2008-10-20 19:19
领域3:通信与网络安全
信息安全
认证协议和消息验证
生物安全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取证
应用密码学
分布式攻击,域名欺骗和对抗技术
信任模型
信息隐藏和水印技术
入侵检测
移动和无线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标准
网络流量分析技术
操作系统安全和日志分析工具
光纤网络安全
保密技术
安全模型和协议
VPN技术和服务
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
VoIP安全
Peer-to-Peer安全
系统漏洞检测和病毒分析
类别:默认分类 | 编辑 | 删除 | 评论(0) | 浏览(21)
 
2009年中国密码学与信息安全会议(CCCIS)
2008-10-20 19:18

一、征文范围
会议将在密码学与信息安全的各个方面展开深入的研讨,欢迎来自全世界所有未发表过和未投递过的原始论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现代密码学理论、技术与应用;网络(包括互联网、通信网、无线网络等)安全;

融合网络安全;网络攻防;访问控制;认证与授权;入侵检测;网络安全监控;

生物安全;操作系统安全; 信息系统安全;软件安全;计算机病毒与蠕虫对抗;

数据库安全;电子商务安全;网格安全;数字内容安全;信息隐藏与数字水印;

数字版权管理; 密钥管理与密钥恢复;风险评估与安全认证;安全模型;安全协议;

可信计算;可信软件;信息对抗;信息安全管理;容灾备份;网络编码;

密码学专业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信息安全类专业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

类别:默认分类 | 编辑 | 删除 | 评论(0) | 浏览(11)
 
单向函数与认证
2008-10-20 17:56
起因:

  无论是“自动产生推理规则”,还是“扩展变化的语言的规则”,还是“虚拟环境中实体的运行路线”,都要使规则、或参照系不停地变化。

  这种变化,是通过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协商完成的。也就是说,已经使用过的规则、已经使用过的参照系,对认证攻击者来说,是知道的。

  规则和参照系必须不停地变化,但是,这里又不通过加密传输的方式来协商规则,只通过客户端自动地、按照某种运算规律,来生成新规则。

  实际上,就是按照只有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约定的规律,不停地生成将使用的新规则集合。
待论证的题目:
  一、单向函数在认证问题上,到底有多重要。
  二、为什么单向函数有这么重要。
  三、单向函数适合用于认证的理论证明。较难。对认证的本质含义要作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实际上,认证就是服务器端索取客户端的ID,这个ID,可能是数据,也可能是函数(变换、规则),也就是过程。
  四、对用于身份认证单向函数的特殊要求。
  五、典型的适合于认证的单向函数举例。
  六、有无必要以单向函数理论为核心,构建基于其上的认证方式。
  七、由于没有理论上经证明的单向函数,更需要它和文首所示的[其它复杂方式]相结合吗?
  八、理论上证明:单向函数和文首所示的[其它复杂方式]相结合后,增加了被破解的难度。
  九、还会有别的文首所示的[其它复杂方式]吗?
  十、别的如文首所示的[其它复杂方式],应具备什么共性?
  十一、破解或加强单向函数的方法。
  十二、陷门的构造。
  七??、几种认证方式分析:

  一次一密(动态口令)可用单向函数实现。而用户名+口令必须基于加密的通道。

  挑战 / 应答方式也是一次性地,不需要加密。

  加密是在自变量中引入一个常数,即密钥key。密文=f (明文, key),f 为加密函数。
即使知道 f ,如果不知道密钥key,也无法由密文推知明文。当然,这是简单的理解。
  一种情况就是,加密函数本身嵌入了密钥key,所以加密函数是不可知的。
  另一种情况,或者就是,f 为单向函数。  

    
类别:2,硕士课题 | 编辑 | 删除 | 评论(0) | 浏览(17)
 
认证评价
2008-10-20 17:55
《具有一定通用性的认证评价策略》
一、安全认证的内涵和外延
二、认证的思想体系
三、评价的指标体系
四、认证评价的策略
五、防止哪些攻击
一、认证的内涵外延
二、认证的思想体系

1、认证的定义:

  认证的双方具备的条件;
  认证双方的确定;
  认证要达到的目标;
  认证的过程描述;
  认证的风险;
  
2、认证的理论分类:

  2、1、用户名加口令;动态口令ONE-TIME-PASSWORD;
  2、2、单向函数;
  2、3、公钥加密;
  2、4、挑战/应答;
  2、5、语言加问题求解;
  2、6、双方推理;
  2、7、基于物理设备:指纹;USB-KEY;虹膜;IC卡;
  2、8、消息认证
  2、9、双向认证

3、认证的过程控制

  服务器端的端口的排队;        大量超额认证的处理;
  认证出错处理;            认证过程的质量保证;
  认证双方的软硬件配置;        多认证策略的触发、转变、衔接和控制;

  对客户端认证程序的总控,和客户端认证程序的运行支撑软件平台;
  认证程序、进程和支撑程序、进程的交互;

4、认证的限制

  零知识证明;             认证双方的约定;
  认证双方是否可以协商;        认证双方协商的内容;认证试探的次数;
  认证次数是否有限制;         
  允许同时认证的个数和采取的措施:如再开个端口,再开一个服务器,再开一个进程;

5、认证与访问控制的关系
  
  时间顺序的关系;           整体上多个客户有先有后的关系;
  不同客户访问的时效性;        
  一次认证,多次有效; 一次认证,一次有效;
  
6、认证与整体安全性的关系
 
  认证通过,仅允许访问;或是访问某些相应设置的权限;
  
7、认证与资源占用的关系

  应用层认证协议处理、应用层进程;
  双方端口与具体编程环境IDE不同的开销;  
  零知识的和有一定知识的,占用硬件资源的多少;

8、认证的有效性

  认证的方法、策略、技术有效否;    认证的准备是否有效;
    
10、认证的实现技术
  2、1、
  口令:HTML+ASP+HTTP+IIS,PHP,JAVA,ACTIVEX,JAVA APPLET,VC,VB,JAVA
         动态口令:同步口令生成器
  2、2、单向函数:VC,VB,JAVA等网络编程技术
  2、3、公钥加密:同上
  2、4、挑战/应答:同上
  2、5、语言加问题求解:同上
  2、6、双方推理:改造CLIPS,或同上
  2、7、基于物理设备:指纹;USB-KEY;虹膜;IC卡;
  2、8、消息认证
  2、9、双向认证
11、认证实现的智能化分析
  服务器端认证客户端ID号码的问题;    认证ID函数的问题,ID函数要有相当的破解难度;

  认证策略 必须基于防备各种攻击方法,需要考虑到安全保密性的方方面面;

  认证机(实现认证的软硬件系统) 相当于一台虚拟计算机,有输入输出,能够进行中央处理,同时要有好的吞吐率;简单地理解输入,就是服务器端的认证查询,输出就是客户端经过计算、查询,传输正确的结果给服务器端。

12、认证实现的语言化分析
13、认证的测试策略和平台

  测试是指设计方的测试者进行的测试,以保证认证的安全。也可以有攻击方的认证测试。
  原则上,不限定单点同次的认证次数。

  基于认证策略的多样性,理解该认证策略的协议格式,包括服务器端发来的数据包的功能,客户端申请认证的数据包的功能,客户端响应认证进行回答的数据包的功能。

14、认证的测试工具
15、认证的测试程序
16、认证的网络程序原理
  
17、认证程序的实现技巧
18、认证的AGENT技术
19、不同软件系统的认证实现
20、不同硬件平台的认证实现
21、认证协议及测试
22、认证协议的形式化描述
23、认证的语义
24、认证程序和数据的分发策略

三、评价的指标体系
1、安全性指标
2、可用度指标
3、可靠性指标
4、可观察性指标
5、可控制性指标
6、时空开销指标
四、认证评价的策略
1、
类别:2,硕士课题 | 编辑 | 删除 | 评论(0) | 浏览(9)
 
认证逻辑、认证语义……
2008-10-20 17:54

设计认证逻辑的难度,被支持度

认证是行为,行为过程、行为因素可以用语言表示。可以是形式的语义、实践(?)的语义w_0020.gif

中国知网的认证协议论文有不少

《应用密码学-协议、算法与C源程序》也有相关内容

安全实际是极其复杂的,可以有多方面的应用。论文要基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或将会被利用的漏洞。

考虑过《基于加密、规则、攻击的认证协议》,这是多方具有不同程度的知识的。

需要什么样的认证协议,针对什么问题。总不能自己凭想象设计一种协议,不管其价值。可能是要针对具体的应用领域。i_f27.gif

加入了什么样的安全技术。理想的状态和实际的状态。安全技术针对不同的问题有许多种解释吧。

进行了什么样的验证。通用的,还不熟悉。

采用了什么样的工具。通用的,还不熟悉。

有什么样的改进。决定改进的思路是怎样的。

有什么样的创新。

实验数据的证实。鲜见实验数据。

安全性能的改善和安全性能分析。

类别:2,硕士课题 | 编辑 | 删除 | 评论(0) | 浏览(8)
 
单机模拟认证及VC实现的几个论文题目及写作大纲
2008-10-20 17:53

一、认证+集群系统+负荷分担

写作思路与大纲:将猝发认证高峰期的认证任务,分摊到服务器集群中。

分担算法与评价、客户端认证时,以何种方式接入服务器集群;是否需要特殊的服务器集群;服务器集群之间的通信联系。

1、服务器集群认证任务分布的模型。应用功能分布。

2、认证任务分布的服务器集群的数据划分的模型。i_f27.gif

3、基于认证任务分布的服务器集群通信的模型。

二、服务器端的认证AGENT系统

写作思路与大纲:单机AGENT 集、集群AGENT 集、AGENT的功能与实现、裁剪AGNET的功能(认证为主要功能并将此处的认证功能分成更细的步骤)、有几种AGENT:

(III)

AGENT示例,代表认证的基本步骤:(1)客户数据接收AGENT,(2)客户数据排队与分配AGENT,(3)数据查询与比较AGENT,(4)通知客户AGENT,(5)认证计算AGENT,(6)连接AGENT,如何把认证通过的客户数据打包,并建立许可此客户的通道。i_f27.gif

  认证分步骤,如何保持均衡?不会饱的饱死,饿的饿死。相关的数学公式,可否从博弈论借用。

  AGENT的协同问题:有共同的目标,使用共同的输入数据,共同产生输出数据,并可测试、验证。

  AGENT:BDI模型,BELIEF,DESIRE,INTENTION。自主、自治、交互。

  简单而言,认证就是进行数据比较。I GOT,对每个认证过程,都可以划分出如(III)的5个功能或步骤,并可由5类AGENT实现。由于存在对多个客户端的认证,因此这5个步骤可能并发进行。将一个认证流程分拆成5步、5个进程或线程,至少多了进程间通信的开销,但作为目标的认证流水线能否加速呢?试分析之。

三、服务器端认证数据的高效查询与比较算法

写作思路:认证查询的目的,根据认证的特色来设计查询和比较算法,能否提高查询的效率,查询比较时用哪些数据,其存储位置。比如,楸冉系姆椒āS直热缒诖媸 菘狻?/p>

类似:比如有大小为0~9999的一万个数,存储在服务器端的硬盘上(或者考虑内存数据库技术),内存读到客户端来的10个数,这10个数的大小也在0~9999之间。

认证的特色:区分已登录和未登录,那么服务器端数据如何?

四、认证AGENT的协同算法

这两方面都下载有相当的论文可借用。

五、认证数据库:模型、存储结构、访问算法、并发访问控制、并行数据库(可否?)、修改的SQL语言、SQL语言编译原理、认证历史数据、并发认证中合适的单向函数、

上面的评价与比较。w_0035.gif

六、认证系统中:防攻击的数据库、数据的安全性(并行加密效率)、安全数据库设计、数据库的安全保护

七、猝发认证的排队机模型、自适应问题、

八、具体软件实现时,用任胜兵老师《现代软件工程》内容,其中主要有UML图,

九、

1、分布式查询

2、对不同的认证请求,设置优先级

3、认证作业分三步:接收,处理,发送

4、此类SQL会有哪些类型语句。

5、DDL,DML

6、认证允许试的次数,及其它影响认证安全的因素

十、对认证各种攻击的模拟w_0028.gif

在课题中,要对此进行模拟,保证安全性。

十一、认证任务的排队模型

还可设置优先级队列。静态和动态优先级。优先级的确定原则。多队列。认证队列的数据结构。

排队的类CLASS模拟和系统实现。

类别:2,硕士课题 | 编辑 | 删除 | 评论(0) | 浏览(21)
 
认证和ANN的几个题目
2008-10-20 17:52

一、认证的排队机制

二、结合认证和访问控制的模型

三、跨越安全区域

四、构造神经网络的认证

五、ANN学习

六、ANN权值判断

七、多轮运算对加密安全性的保证

八、MAC的纠错与信息编码的利用

九、ANN的模式识别与对象机制

十、基于抽象读写的访问控制安全协议

类别:2,硕士课题 | 编辑 | 删除 | 评论(0) | 浏览(5)
 
工程硕士论文《基于POST产生式规则的认证和访问控制》的一个难点的解决
2008-10-20 17:51

一、原问题的产生

1、谁懂规则,谁就认证通过。

2、假设一个客户一次认证要消耗10条规则,那么大量并发认证时的消耗的规则数量将相当巨大。

3、客户端和服务端拥有相同的规则集,元规则集(如在冲突时选择规则的规则),推理集,冲突消解策略,工作存储器组织结构。

4、所以,必须是具有以下基础:客户端和服务端能自动生成同样的新规则。

5、生成新规则的原意是采用单向函数:A -> B,Hash(A), Hash(B)组成新的规则。

6、来源于“基于知识的认证”,客户端拥有和服务端同样的规则集、推理集等,就认证通过。

二、新方法

1、规则的左部和右部都是随机产生。是按照算法的规定产生。

在客户端和服务端同时通过检索INTERNET方式(见链接:

http://hi.baidu.com/ftai/blog/item/2299ab3450e054b4d1a2d327.html记录了生成随机数的方法。

还需要考虑在INTERNET或者LAN上,如何采集信号信息来生成随机数。)

计算生成新规则的左部和右部时,只会生成同样的随机数,换句话说,

客户端和服务端会各生成同样的一条规则RS1和RC1。两条规则的左部是同样的随机数,两条规则的右部是同样的随机数。

类别:2,硕士课题 | 编辑 | 删除 | 评论(0) | 浏览(6)
 
人脑识别和认证过程分析,与工程硕士课题修改
2008-10-20 17:50

1、在LAN中如何搭建FIREWALL和IDS。

2、可能仅是FW和IDS和IPS的模型。

3、具体要验证哪些访问控制技术。

4、可能是协议分析、AGENT和计算智能的。首先要明确是什么访问。协议虚拟机和访问控制系统、认证系统之间的关系。和FW和IDS、IPS之间的关系。

5、资源的模拟。

6、资源所处的环境的模拟。

7、问题求解:要用模型来解决哪些现实中的信息安全问题。如哪些攻击,哪些防守技术。

8、要突出结合于FW和IDS、IPS的访问控制和认证。强调认证和访问控制。相对于认证和访问控制系统而言,上述三者,只是一个运行环境。

9、协议执行的外在表现,是双方的行为。应用层和物理层两层中间的协议,主要是TCP/IP,变化较慢,是标准。

而新的需求,常催生新的应用,会有新的协议。

异常的行为和后果,才需要防护。检测出异常行为和后果,通常是人工的吧。

10、协议执行的行为常有相关性。

11、一个具体的信息安全模型,只解决有限的、典型的安全问题。提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i_f27.gif

12、访问资源,然后控制资源的获取。资源的例子,一般似乎都可用OS下的文件系统和存储系统来代表。

资源本身有合法的控制程序,但非法攻击者则试图越过这些控制程序。

合法的控制程序,有其典型的行为,有指导其行为的逻辑。i_f27.gif

攻击者试图掌握合法的控制程序的行为规律,而防守者则保护秘密,防止泄漏。

攻或者防的行为,似乎都可用“如果……那么……”的产生式规则来表示。

攻击者都试图找到指导网络行为设计的更高级、更抽象的产生式规则集合,以及实现这种规则集的机制。

因为协议的设计实际上就是发送者S要接收者R“做什么”,R又反过来对S提出要求,S、R在协议规范下进行通信,处理资源问题。是对单机“指令系统”的扩展。

13、面向实际的IDS、IPS和FW环境,因为缺少被攻击的协议的RFC文本,和构造这种环境需要的资源紧缺,难以实现。

但网络攻击行为可被建模。也可被抽象。因为网络攻击行为的复杂性和针对防护易变,抽象出来的网络攻击行为,也有其指导意义,也有其被抽象的意义。

网络攻击行为的产生,多是由人工针对网络行为的漏洞来设计。

14、现有的网络攻击行为和基本原理,在INTERNET上很容易检索到。

15、应用层的应用,面向变化的环境,千差万别,对应的协议,也具有多样性。课题中应该选取典型的应用层协议,进行网络攻防的分析。如PPP。

从管理上来说,因为通信双方网络资源分布不对等,才需要网络通信和协同。也不可能双方拥有所有的资源,只拥有必备的资源吧。这里,不需考虑网络体系结构设计阶段的原因。

现有网络的性能,如可靠性,从某个方面来说,是由资源的分布性决定的。耦合度过高的系统,非彼不可,缺少不得,容易导致系统CRASH。

16、由于有网络控制系统NCS,控制资源的软件AGENT系统可以具有流动性。升级的AGENT,在网络CRASH时,可不可以根据网络体系结构的设计要求,流动到CRASH子网,对其拥有的关键资源CRITICAL RESOURCES进行管理。

17、设计协议P1来控制资源的分布,必然要权衡此P1协议的性能,而性能影响因素一般较多。i_f27.gif

这样,在为设计目标的实现进行取舍时,就会留下“漏洞”。因为不可能考虑所有的影响性能的因素。

18、比较而言,紧密结合硬件,处理机资源充分时,任务比较单一时,如程控交换机的呼叫处理模块,

优点明显,但针对硬件,却容易被窃听和冒充。

19、针对应用层协议的攻击,需要分析一、两个典型的协议。或者多个吧。为什么针对应用层协议?因为在WINDOWS系统下容易模拟。而如果针对网络层和传输层,可能需要理解更多的硬件设备数据,和硬件支持,会难模拟些。

当然,不排除在拥有时间资源的情况下,逐步地向下层深入。

20、泛泛而谈:要在面向扩展的思路下进行。应用层的协议虚拟机,第一,要协同双方的动作。

21、对已有典型网络协议的理解、记忆和应用,从某个方面,如产品系统的设计来说,是基石。

那么,如何取舍这些协议呢?

类别:2,硕士课题 | 编辑 | 删除 | 评论(0) | 浏览(14)
 
认证和访问控制所处的环境
2008-10-20 17:49

1、在LAN中如何搭建FIREWALL和IDS。

2、可能仅是FW和IDS和IPS的模型。

3、具体要验证哪些访问控制技术。

4、可能是协议分析、AGENT和计算智能的。首先要明确是什么访问。协议虚拟机和访问控制系统、认证系统之间的关系。和FW和IDS、IPS之间的关系。

5、资源的模拟。

6、资源所处的环境的模拟。

7、问题求解:要用模型来解决哪些现实中的信息安全问题。如哪些攻击,哪些防守技术。

8、要突出结合于FW和IDS、IPS的访问控制和认证。强调认证和访问控制。相对于认证和访问控制系统而言,上述三者,只是一个运行环境。

9、协议执行的外在表现,是双方的行为。应用层和物理层两层中间的协议,主要是TCP/IP,变化较慢,是标准。

而新的需求,常催生新的应用,会有新的协议。

异常的行为和后果,才需要防护。检测出异常行为和后果,通常是人工的吧。

10、协议执行的行为常有相关性。

11、一个具体的信息安全模型,只解决有限的、典型的安全问题。提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12、访问资源,然后控制资源的获取。资源的例子,一般似乎都可用OS下的文件系统和存储系统来代表。

资源本身有合法的控制程序,但非法攻击者则试图越过这些控制程序。

合法的控制程序,有其典型的行为,有指导其行为的逻辑。

攻击者试图掌握合法的控制程序的行为规律,而防守者则保护秘密,防止泄漏。

攻或者防的行为,似乎都可用“如果……那么……”的产生式规则来表示。

攻击者都试图找到指导网络行为设计的更高级、更抽象的产生式规则集合,以及实现这种规则集的机制。

因为协议的设计实际上就是发送者S要接收者R“做什么”,R又反过来对S提出要求,S、R在协议规范下进行通信,处理资源问题。是对单机“指令系统”的扩展。

13、面向实际的IDS、IPS和FW环境,因为缺少被攻击的协议的RFC文本,和构造这种环境需要的资源紧缺,难以实现。

但网络攻击行为可被建模。也可被抽象。因为网络攻击行为的复杂性和针对防护易变,抽象出来的网络攻击行为,也有其指导意义,也有其被抽象的意义。

网络攻击行为的产生,多是由人工针对网络行为的漏洞来设计。

14、现有的网络攻击行为和基本原理,在INTERNET上很容易检索到。

15、应用层的应用,面向变化的环境,千差万别,对应的协议,也具有多样性。课题中应该选取典型的应用层协议,进行网络攻防的分析。如PPP。

从管理上来说,因为通信双方网络资源分布不对等,才需要网络通信和协同。也不可能双方拥有所有的资源,只拥有必备的资源吧。这里,不需考虑网络体系结构设计阶段的原因。

现有网络的性能,如可靠性,从某个方面来说,是由资源的分布性决定的。耦合度过高的系统,非彼不可,缺少不得,容易导致系统CRASH。

16、由于有网络控制系统NCS,控制资源的软件AGENT系统可以具有流动性。升级的AGENT,在网络CRASH时,可不可以根据网络体系结构的设计要求,流动到CRASH子网,对其拥有的关键资源CRITICAL RESOURCES进行管理。

17、设计协议P1来控制资源的分布,必然要权衡此P1协议的性能,而性能影响因素一般较多。

这样,在为设计目标的实现进行取舍时,就会留下“漏洞”。因为不可能考虑所有的影响性能的因素。

18、比较而言,紧密结合硬件,处理机资源充分时,任务比较单一时,如程控交换机的呼叫处理模块,

优点明显,但针对硬件,却容易被窃听和冒充。

19、针对应用层协议的攻击,需要分析一、两个典型的协议。或者多个吧。为什么针对应用层协议?因为在WINDOWS系统下容易模拟。而如果针对网络层和传输层,可能需要理解更多的硬件设备数据,和硬件支持,会难模拟些。

当然,不排除在拥有时间资源的情况下,逐步地向下层深入。

20、泛泛而谈:要在面向扩展的思路下进行。应用层的协议虚拟机,第一,要协同双方的动作。

21、对已有典型网络协议的理解、记忆和应用,从某个方面,如产品系统的设计来说,是基石。

那么,如何取舍这些协议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别:2,硕士课题 | 编辑 | 删除 | 评论(0) | 浏览(12)
 
硕士论文题目可以提出一个比较复杂的方案,和较创新的论文
2008-10-20 17:47

仿照学院实验报告的几项

一、方案。二、目标。三、内容。四、关键之处。五、创新。六、研究方法。七、技术路线。八、实验。九、可行性。

一、方案:

  在重点关注硕士论文课题关于认证和访问控制的应用技术的前提下,对于冲刺正高将来最近一段时间的研究范围和课题,作出预演。

  前述硕士论文课题的应用技术,主要指如华为招聘所提出的五个要求,“三防二I”,网络攻防,防火墙,防病毒,IDS,PKI,不要全面涉及,但可以按如下方式嵌入到课题中,即五种技术中的认证和访问控制技术有什么不同和共同点。这五个要求,也是目前最经典、流行、实用的信息安全技术。

  具体方案而言,访问控制和认证机制相当于一个“虚拟机”VIRTUAL MACHINE,由“三防二I”调用。

  这种调用,方式上,既有传统的类型,又有基于信息安全的、基于特定网络的、基于通用网络的、基于专用网络的、基于智能程度较被支持的、基于数据库和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的,或结合硬件低层的如DSP。

  在进行方案的设计时,着重强调华为提出五项要求的背景,为什么要提出这五种要求,如何理解,大体的实现计划。

  网络攻防,包括对网络攻击进行计算机取证和干扰甚至影响和摧毁对方的攻击。可以借鉴于战争的一些思想,作为指导。但具体的攻防手段,要具体事物具体分析,是具有矛盾的多样性的,但针对一次攻防,又具有特殊性,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问题。

  具体方案设计思想,暂时不大可能考虑用PC+NIC+WINDOWS对嵌入式系统+NIC的方式进行。主要原因是NIC在WINDOWS下不被友好地支持。

  考虑的方案设计思想,是在PC机的应用层上,用CASYCSOCKET类CLASS等为主导,用模拟SIMULATION的方法,模拟通用的几种协议。LAN作为平台,主要是利用其对协议体系结构的支持特性。至少在功能上,是利用了LAN的网络体系结构的下面,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等几层。

  另外,刚刚想到的方案,是模拟SIMULATE整个网络体系结构的各层,包括从物理层到应用层。这个模拟平台称之为NETSIM

  这个NETSIM,不包括硬件,对网络体系结构也仅仅是模拟,主要是软件。这个模型的几个特性,必须被证明:

?完备性和一致性。可以在NETSIM上实现如IP协议,TCP协议等协议簇中的一种或几种的主要功能,实现主要性能指标,得到主要评价参数,进行主要信息度量的曲线(暂时这样说,i_f04.gif)。

?正确性。确实在现实的网络平台上,通过实际的网络通信,读写到了被授权的资源,并且等同于同样的实际协议功能实现结果。

?多样性。将来可扩展,也可称为可扩展性。

?距离和范围的空间特性。考虑通过广域网上的多种路由器的问题。

?时间特性。不可能因为是模拟,就可无限制地延时。

?易操作性。可以方便地通过WINDOWS下的编程,实现一个GUI,对各种资源和通信处理,设计图形化的、面向用户的、面向对象的访问界面。

?兼容性。如各种WINDOWS版本。当然,证明这些属性的方式,可以是理论的形式证明,也可以是设计实验大纲,得到实验数据,即实验证明,当然,现在想来,“实验法”一般属于科学归纳法。

  暂时想不到模拟整个网络体系结构有什么难点,但优点是明显的。即在不友好的网络操作系统NOS+网络体系结构NA+硬件平台HP上,仅仅通过WINDOWS上的应用层的软件处理各层的特殊性,就获得一个可类比的NOS’+NA’+HP’。

  所谓物理层的特殊性,就是时延TIMEDELAY是一个主要因素。还有A|D|A转换,MODULATE|DEMODULATE,差错控制,校验,其他功能特性,电气特性等。

  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本身就是人为设计出来的ISO的OSI模型中的内容。

  对TCP|IP体系结构,则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接口层,传输层,应用层。也可通过模拟实现。

  如果图省事,也可以平面地PLAIN实现对主要协议的模拟。只要较少地考虑服务SERVICE和接口INTERFACE的细节。

  这样带来的好处是,就将拥有一个可以对网络同质和异质资源进行访问、网络通信的研究和实验用平台。i_f27.gif

  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已有协议的设计、实现、测试、验证、形式化证明。以及设计、测试、验证新协议的各种特殊性。

  也是无法短时间内设计和实证实际网络体系结构,而采取的一种折衷办法。它的优点,如上所述,也包括可以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不必在分析阶段过多考虑细节。

  同时,对于实现这种模拟协议的包,考虑和分析其移植到现实的网络平台上的可能。以及抽象出如ASN?1之类的形式化描述,进行形式化的证明。

  需要仔细比较在实际和模拟平台上的形式化证明的不同。

  因为,考虑移植问题,微软WINDOWS是模块化的结构实现的。是在WINDOWS平台上、内部的通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标:具有阶段性。

大目标是实现华为信息安全工程师的五项要求,另外加上IPS。

小目标是在NETSIM仅实现IDS,或者IPS,或者防火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在有简单功能的路由器,是否要使用?

  如果没有TCP|IP协议的编程,许多种类的网上攻击就无法实现。主要指性能方面无法实现,因为在功能上,可以通过模拟主要的功能和机制实现TCP|IP协议体系的内容。

  要完全在PC机上实现它,只有和WINDOWS作同样的工作。各层都要涉及,这样又太复杂。

  所谓模拟TCP|IP机制就是通过VC下的CASYCSOCKET类实现。这是在网络的PC机客户。

  设计网卡,可以通过WINDOWS读写PCI总线上的、具有嵌入式系统的、可采集数字信号的网卡,来实现网络通信吧?或者“最简单的”,就是设计网卡,由WINDOWS下VC+DDK+DRIVER STUDIO编程进行读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它的就是软件和安全方案的问题。

  课题的《方案》、《目标》、《内容》的主要信息,就全在上面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许多内容可以通过设计有USB通用接口的外接嵌入式系统实现。并不一定要用DDK+DRIVER STUDIO

但想来想去,要熟悉网络体系的底层,WINDOWS根本是把下面的几层当作透明(对WINDOWS编程员而言)。

它的思想可能也是要设置一个体系界面,这个界面的目的就是极大限度地推广WINDOWS。

“硬件你们听我的,按照我的接口标准才能注册。软件编程那些更新ING个不停的东西的钱,你们尽管去赚”。

这样,要通过WINDOWS系统下的编程,读写(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或者如TCP|IP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接口层,传输层)的东西,基本上有很大的障碍,或者就等于浪费时间吧。

当然,现在还不敢下断语:DDK+DRIVER STUDIO为什么WINDOWS对它不感冒,不大力推广。

并且没有将硬件上面附近的几层的内容加到WINDOWS的首选CASE之VISUAL C++中。

VISUAL STUDIO ?NET吗,更不可能。

这样,以前的WINTEL(WINDOWS+INTEL)联盟,就只剩下WINDOWS这个东东了。

?WINDOWS处理内部PCI总线上的目标板,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策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键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访问控制的原理和技术,要完备和正确。

?认证主要基于POST产生式规则和知识,认证协议使用现实中的基于加密的协议,或者进行一定程度的扩展。

?IDS、IPS主要针对模拟平台NETSIM,重点是协议机制的实现,进行攻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创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弄出来,能够分析一两种通用的TCP|IP协议的信息安全问题,就不错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实验路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都在上面了,只需要再对技术+平台+验证系统进行详细设计,就可得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行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济可行性,

  包括效率,性价比,当然是希望这是最简单的硕士课题途径,不行也得行吧。

技术可行性,

  CASYCSOCKET就是负责收|发“某个IP地址--某个端口”的“协议”数据。

模拟的协议是否成功,是根据“协议机”是否能够建立通信、获得“应用层”的资源,来确定的。

这里打引号的,表示这些问题都是在模拟平台NETSIM之上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然,网络设计和模拟,还有有名的NS-2软件。但似乎不是公开源码的,因此,要研究针对信息安全这样一些特殊而复杂的网络问题时,一般来说,是得不到帮助的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别:2,硕士课题 | 编辑 | 删除 | 评论(0) | 浏览(63)
 
信息安全的安全特性分析,将用信息理论,用于类似指令系统的认证等协议安全性
2008-10-20 17:39

  一般有完整性、保密性、可用性、抗抵赖性。

  个人认为,由于信息技术领域众多,还可分出其它的关于安全的特性,象相关性、随机性、独立性。

  目前的论文,证明安全一般是采用 某种逻辑体系,或者 某种演算体系。如BAN逻辑,SPI演算。

  这种资料都是外文资料,不可得。只有自己基于安全“核”的累加,对安全性进行扩充的思想进行研究。w_0027.gif

  基本思想是,先建立一个可证明安全的“核”,再在其上累加。相当于对集合的扩充,要求每次的累加,同样是安全的。

  这里,就自然涉及到对“安全性”的概念的分析。如果对安全性在特定领域的定义有疑问,显然不能很好地处理这类系统的安全性问题,如协议的安全性及其证明。

2、安全“核”显然是一种有操作行为定义的集合。

3、从一般的逻辑体系看,就是一种定义了运算和取值范围的体系。BOOL逻辑有这种明显的特点。G-F二值逻辑也有这种特点。通用的多值逻辑似乎也这样。数字逻辑更有这种特点。

  前面的博文已经提到,基于BOOL逻辑的规定,可以构造出LSI,MSI,VLSI,ASIC,CPU,MCU这类复杂的数字芯片系统。可见有一种“基础的平台”是非常重要的。

  这种“基础的平台”有许多问题,待分析。也正是对关于《逻辑》的本身可进行一些探索性的分析。这个问题本身比较难,我指对逻辑基础理论本身。

  但对于可用于有安全性限制条件的、可用于证明安全性、并且是信息安全特定领域的安全性的逻辑,应该要敢于研究,有前人成功的例子在那里。

  前面想过从安全“核”的角度来展开对安全性的可证明的研究。

类别:2,硕士课题 | 编辑 | 删除 | 评论(0) | 浏览(10)
 
认证和访问控制似乎有层出不穷的问题
2008-10-20 17:19

  访问控制已经提出了接近100个问题,而且是短时间内提出的。

  还是“纯粹”的访问控制理论和技术,还没有结合计算机领域的其它技术,和信息安全的其它技术,展开讨论。光是引入初级智能的访问控制,就会有许许多多的问题待研究。

  结合实践,应该是主要的方向。

  王老师指明了这一点。大方向是不会错的。同时研究和探索并重。

  信息安全是保护资源不被非法获取,访问控制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认证也是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

  认证的论文,一般是某个实践中的问题,解决了,就能发表。但这些如网格,数字图像,无线传感器网络,新型网络技术,这些条件都不存在。

  就象考虑过3G的流密码技术与LFSR有关一样,没有实践的平台。

  “纯粹”的认证技术,只有可数的那些。似乎已经“研究透了”,难以有成果发表了。

  认证的难度在哪?是否就是加密技术的本身?是否就是单向函数的选取问题?是否就是产生式规则的变换问题?

  由于POST产生式规则和图灵机等价,可知其巨大的“能力”,又隐约可以窥见前路的曙光,可以看到一丝光亮。

  在结合一些影响面很广的理论,如信息理论,模型论,系统论,随机过程论,PETRI网理论,对策论时,又似乎随时可以产生出大量的思想火花,结合认证系统,而不光是认证本身,也有层出不穷的问题。w_0041.gif

  就是分析和破解认证技术的问题,只有分步做,一步一步地做。

  也就是最重要的一点,信息安全在认证领域,安全性究竟有哪些问题,安全性如何定义。

  从散见各处的论文来看,安全认证的安全性,是有众多名目的。

  主攻方向看来又似乎只有一个,那就是加密及变换的分析和破解。

  基于四大数学难题时,其耗时似乎是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大量用户同时认证时似乎不可取。

  这样想来,众多网站的认证和登录技术,也是现实中最常见的,很有被分析的价值。也很有实际的价值。

  因为这些众多的网站,积累了人气和资源,对它们进行的保护是必然的。

  

类别:2,硕士课题 | 编辑 | 删除 | 评论(0) | 浏览(3)
 
UML与类管理;访问控制系统的安全特性;类消息机制测试;有许多论文题目-9
2008-10-20 17:18

论题一、基于对象信息的UML程序框架自生成的研究j_0009.gif

  一、面向对象方法学的理论基础

  二、面向对象体系结构信息管理的设计意义

  三、UML建模的图元表示及程序内部表示示例

  四、根据UML图生成面向对象程序

  五、一个UML图程序框架自生成的实际例子

  六、面向对象体系结构信息管理系统的优点

  七、结论

  此论题的问题,可以轻松地解决。而且,Rational Rose已经有相应的解决方案。一定要参考Rational Rose,但目前只有书籍介绍,和D版软件,没有序列号。

论题二、  《对象信息管理过程的研究》j_0027.gif

  一、介绍。

  1、介绍面向对象体系结构。

  2、面向对象软件系统的设计流程。面向对象软件系统设计的方法学。

  3、面向对象体系的建模、设计、实现过程中,涉及哪些信息的简介。

  二、面向对象系统建造各阶段的信息存储体系结构

  1、建模阶段。主要是UML图,还有模型元素。

见Joseph Schmuller《UML基础、案例与应用》(第三版)人民邮电出版社。

见Wendy Boggs,Michael Boggs《UML与Rational Rose 2002 从入门到精通》,电子工业出版社

  2、系统分析与模式设计。常见有23种设计模式。某博士论文所提出的。

见任胜兵老师《软件工程》。

见寇延?]和定海的《面向对象分析和设计》。

  3、系统实现。

见朱海滨《面向对象技术---原理与设计》。

  4、系统测试。

  5、系统维护。

  三、面向对象信息管理的过程控制策略

  四、优化存储技术用于面向对象信息管理的例子

  五、结束语。

=====================================================================

  要确定在某个方面如何深入。

  象

《应用UML图保证软件质量的策略研究》、《应用UML图保证可靠性》、

《应用UML图保证软件工程的某些特性》、《应用UML图进行流程优化的研究》。

  可在以下方面进行深化:

  分布式系统实现;自动测试生成;需求测试;

《基于UML建模的分布式系统设计与实现》。《UML模型的自动测试生成》。

  程序框架自动生成的模型及限制;  建模与模型论;建模与过程控制;

《UML自动生成程序框架的约束机制研究》。《基于UML建模的模型理论研究》。

  模型可视化,模型精确化,模型分解化。

《基于UML的建模过程控制》。

  图形对应数据存储;分层图与状态集合;插入删除修改;状态的关联关系;

《UML的图形存储体制研究》。《UML图的层次体系结构研究》。

  状态图涉及资源特性;状态涉及过程特性,是分步骤的,需要花时间实现的;

《UML statechart的状态转换研究》。《基于资源分布的UML状态图研究》。

《基于UML状态图的处理机资源分配的研究》。《基于UML状态图的存储资源分配的研究》。

  状态是按条件触发转换的;状态的转换涉及环境因素,互作用于环境;

  UML图应用的限制范围,适用范围;

  图同构;PETRI网;

  面向复杂的系统时,会出现怎样的情况。

《面向对象建模的过程分析》。《UML时序图的存储与访问研究》(其它各种图:类图,用例图,包图,配置图;状态图,时序图,协作图,活动图)。

论题《二》、一类通用访问控制系统的安全特性研究j_0002.gif

  一、前言

  二、通用访问控制系统的模型及评价

  三、通用访问控制系统的安全性问题

  四、解决通用访问控制系统的安全性的途径

  五、结论

论题《三》、类消息机制的测试研究j_0005.gif

  一、面向对象消息机制的逻辑体系,通用的软件测试理论

  二、面向对象的测试逻辑理论

  三、对面向对象消息机制实施测试的策略

  四、一个面向对象系统例子及测试用例

  五、结论

  是模拟协议处理机制中的消息机制,还是设计多功能计时器模拟器,

或者是模拟存储体系机制?

  或者是模拟CA认证中心,或者是进行防火墙模拟?

  或者是MCU模拟器?

  多功能计时器的模拟,MCU模拟器。

  图形退化过程控制;特定模型;复杂多因素系统;CA认证中心(网络离散数据);

  图形图像变换;FOURIER TRNASFER;LUCAS的模型;根据目标和限制的过程控制;

  模型一:解决问题FCS与INTERNET的合并(模拟);

  模型二:更抽象级别网络(层合并,层混合)作为一个或几个类;

  总结协议机制的特点、内涵(格式):交互性,及时性,可再现性,可中断性,传递性,对称性,完整性,一致性。B_0044.gif

  协议测试自动生成;协议测试逻辑(比较宏观意义上的指令系统)。

-----

  类消息机制有哪些?

  发出者怎么产生消息?接收者怎么响应消息?接收者怎么处理消息?消息和协议的区别?什么样的消息?消息的分类?消息的形式?VC、VB的消息实现机制?

  消息机制关于内存的利用。消息机制关于程序循环的利用。对比软中断的问题。

  消息机制对比内部协议。消息机制对比外部协议。

  

-----

  一般要某种理论的提升,才能在核心期刊发表。考虑复杂系统、多因素的随机过程情况。如光照,如真实物体的运动,如图形退化的过程(准备引入随机过程,《过程论》)。

  或者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模型理论。要求对模型理论有提升。

  或者是《信号与系统论》。《信号与系统论》的书籍不少。

  从实际系统出发,研究《过程论》、《模型论》、《信号与系统论》,当然,还有《控制论》。

  或者,就直接研究软件测试或系统测试的《过程论》。

  或者,研究软件体系结构中的诸多问题。可从JAVA为基础的体系出发。

  要求:有精确的数学表达,精密的数学推导。

类别:2,硕士课题 | 编辑 | 删除 | 评论(0) | 浏览(9)
 
2008年12月(10)
 
2008年11月(3)
 
2008年10月(29)
 
2008年06月(3)
 
     
 
最新文章评论
   
     
订阅RSS   什么是RSS?
  

你可能感兴趣的:(2008下半年来自百度的博客-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