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好读又有味的书

读书是为了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深得我心的,是小椴在杯雪里写的这一段话:

静夜摊读,如人生种种平凡、琐屑、尘烟、矢溺、炊火、劳碌之后,卸去一身疲惫,却于黑夜中猛见满天星斗。

有时候读书为了有用而读,可有时候觉得更珍贵的,是那些文字带给人的抚慰。读散文时很容易爱上作者,他们像老友般絮絮叨叨跟你讲所见所闻,会让人觉得生活有趣又有味,无比值得热爱。

01

那些好读又有味的书_第1张图片
《送你一颗子弹》

刘瑜更被人熟知的应该是《民主的细节》,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她《送你一颗子弹》。

除了已经被引用烂的《一个人要像一个队伍》之外,她讲感情的《爱情饥渴症》《兔子跑什么跑》《但是不要只是因为你是女人》每个女生都该读一读。

当你推着购物车在爱情的超市里穿行的时候,再饥肠辘辘,也要有耐心。耐心是一种美德,其基本的道理就是,你的饥饿,不应该是让一个霉包子糟蹋你胃口的理由,也不能是你浪费一个好包子的理由。很多时候,冲动里面有一种快感,而另一些时候,远离则是一种操守。

一个人是多么容易把对自己的鄙视误解为对爱情的需要。

我想之所以永远有这么多人在忙着得到爱失去爱抱怨爱唠叨爱,除了伟大的化学反应,还因为爱情是成本很小、“进入门槛”很低的戏剧。如果要以做成一个企业、创造一个艺术品、解决一个科学难题、拯救一个即将灭绝的物种……来证明自己,所需才华、意志、毅力、资源、运气太多,而要制造一场爱情或者说那种看上去像爱情的东西,只需两个人和一点荷尔蒙而已。

爱情的伟大之处在于它可以遮蔽一个人存在的虚空,爱情的渺小之处在于它只能遮蔽这个虚空而已。对于解决自我的渺小感,爱情只是伪币。

自我是一个深渊,它如此庞大,爱情不可填补。

文字的高低最终还是取决于价值观的高低,刘瑜因为这一本书在我心里竖立了不可动摇的女神地位。

此外她还特别的可爱,写自己看到精彩的课表什么都想选觉得自己的兴趣简直漫无边际,写自己每次借好多好多书看不了几本拖着大箱子去还书,写自己每到饭点就要含泪凝望祖国的方向,后来被饭扫光拯救了。我现在都好想知道饭扫光到底是有多好吃。

02

那些好读又有味的书_第2张图片
《四方食事》

这是一本读着读着就会流口水的书。

汪曾祺和沈从文的文风同路,大巧不工。看起来淡淡的,读起来却极有韵味。爱吃又阅历丰富,天南海北的吃过,这种水准来写吃的,读起来简直了。

延庆山里夏天爱吃酸饭。把好好的饭焐酸了,用井拔凉水一和,呼呼地就下去了三碗。
四川夹沙肉用大片肥猪肉夹了洗沙蒸,广西芋头扣肉用大片肥猪肉夹芋泥蒸,都极甜,很好吃,但我最多只能吃两片。

我吃过最辣的辣椒是在越南。一九四七年,由越南转道往上海,在海防街头吃牛肉粉,牛肉极嫩,汤极鲜,辣椒极辣,一碗汤粉,放三四丝辣椒就辣得不行。这种辣椒的颜色是橘黄色的。
在川北,听说有一种辣椒本身不能吃,用一根线吊在灶上,汤做得了,把辣椒在汤里涮涮,就辣得不得了。云南佧佤族有一种辣椒,叫“涮涮辣”,与川北吊在灶上的辣椒大概不相上下。

北京的豆腐脑过去浇羊肉口蘑渣熬成的卤。羊肉是好羊肉,口蘑渣是碎黑片蘑,还要加一勺蒜泥水。现在的卤,羊肉极少,不放口蘑,只是一锅稠糊糊的酱油黏汁而已。即便是过去浇卤的豆腐脑,我觉得也不如我们家乡的豆腐脑。我们那里的豆腐脑温在紫铜扁钵的锅里,用紫铜平勺盛在碗里,加秋油、滴醋、一点点麻油,小虾米、榨菜末、芹菜(药芹即水芹菜)末。清清爽爽,而多滋味。

真读起来,好像描写也都是平平淡淡的,但我每次读完都好饿。

03

那些好读又有味的书_第3张图片
《LA流浪记》

蔡康永比较为人所知的畅销书应该是《蔡康永的说话之道》,他从康熙走到奇葩说一路都完全见证他是一个多么会说话的人。

好像不管话题多么尖锐局面多么火爆,他都可以淡淡的温和的把话说进你心里。

而这本《LA流浪记》很给我惊喜,是写他在洛杉矶读电影硕士时的生活点滴:异装癖的壮汉同学,梦想做电影女主角的老太太,深夜路上开车大家玩刺激游戏来振奋精神……

你不想流浪嗎?你不想從現在的生活逃離嗎?哪怕是一下下也好?如果這樣的機會來了,你會不會真的去流浪?

我遇见跟我很不一样的人,跟着他们做很多我一个人时不会做的事,我有时被轻视,有时被重视;有时被耍,有时耍人;有时狡猾,有时天真。

我知道有些人的流浪不快乐,有些人的流浪是不得已。我的人生里,当然也有些小规模的流浪是不得已、不快乐的。但是在LA的这几年,我都很自在。

我很怀念那段日子、那些朋友,我把他们写出来,让你也一起逛逛UCLA的梦中城堡,陪我回味那么靠近梦想时的滋味。

总觉得一个人年少时的经历会在身上留下印记,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人生走向。不知道这些流浪过他生命的奇奇怪怪的人,是不是他学会包容的起始。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也好想去流浪啊。

04

那些好读又有味的书_第4张图片
《为了报仇看电影》

为了报仇看电影?名字就很雄赳赳气昂昂。

看电影,很多时候确实就是为了看主人公扬眉吐气那一瞬间的快感,仿佛替我们向庸常的生活报了仇。

作者韩松落,是真正褒义的那种文艺男青年。喜欢这本书,更多是喜欢他的人生观和审美观。

有相同趣味的人,总会排除千难万险,从五湖四海走到一起,跨越年龄、身份的鸿沟,最终比肩而立。

凡事一旦“刻意”起来,立刻落入窠臼,“非要这样”和“非不这样”走的都是同一条路,迟早会碰在一起。两种方式所付出的代价也完全一致,就是丧失真实感受。我从不敢反对健康明亮的生活,但若这种生活要以高度控制自己的身心感受、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为代价,那还不如不要。

对人性的剖析最是有趣,他写琼瑶是《琼瑶未必当真》:

女人都有一点不现实,一点热爱幻想、一点自恋、一点肉麻、一点矫情吧。恋爱中的女人,尤其如此,恋爱中的一切人,也都是如此。琼瑶完全掌握了女人的心理,做的就是女人生意。她自己就是女人,她知道女人要什么。

至于她自己?她从不是她笔下楚楚可怜做着绿窗幽梦的女主人公。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从作家到电影监制到电视剧制片人,她始终是先锋。她清醒地知道人们要什么,自己能给什么。对于她大力宣扬的那些事物,爱与梦,她是很相信但又不大相信,既沉浸其中,又成功地抽身而去。她是把爱情当衣服穿,而没有被爱情穿了。

遗憾的是这本书出了二,像电影续集一样不好看。

05

那些好读又有味的书_第5张图片
《最好的女子》

这本书适合喜欢八卦的人来读。

讲真我对那个年代的女明星不是很感兴趣,打动我的是这本书的序。

她愿意评说的,是那些被我们倾注过思慕,投射过欲望,酝酿过关怀的明星;她愿意着墨的,是那些与我们一起成长的人。

与其说这是一本关于娱乐和明星的书,倒不如说这是一本怀旧的书,关注女性命运的书,一本与爱有关的书,与我们的记忆、过往、成长、命运有关的书。

还有什么比这更像爱呢?日日挂念,遥遥注目,连篇累牍地谈论,甜言蜜语地赞美,恨铁不成钢地惋惜,就算是咒骂和唾弃,也是建立在铭记的基础上,并有强烈的感情作为动力——如果这都不算爱,那还有谁可以提供一个更像爱的样本?

没有错,序是韩松落做的。后来他自己写了《我们的她们》,可以当姐妹篇来读,我最喜欢的还是序:

我知道她们她们性格中一切虚荣、浮夸、乖戾和摇摆不定的善良,知道她们多么自信和不自信,知道他们是怎样被台上荣光和场后寂寞的落差毁损,因为我就曾是这样的人。

她们都是正当红和红过的女子,然而时光有限,走红有年,人生真的是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当初红到发紫的,现在寂然无人问;昨日爱笃情深的,今天劳燕各自飞。时光带来的,又会一样一样收回去,这就是人生大义。

对,有人评价说韩松落写的最好的还是女人。

06

那些好读又有味的书_第6张图片
《上海的金枝玉叶》

陈丹燕的上海系列貌似就读了这一本,非常非常喜欢。

这本书为被人们称为“上海的金枝玉叶”、旧上海著名的永安公司郭氏家族郭标的女儿---四小姐郭婉莹做传,记述了她传奇的一生。

年轻时如此盛放:

那时她很年轻,很美,很骄傲,她燕京的同学直到几十年以后,还能回忆起那个骄傲的郭家小姐:“我们都知道她,她是网球队长,一个男生为她退婚要发疯,整天站在校园里等她。可她一定不知道我们,因为她总是把下巴抬得高高的,进进出出不理人。”现在,燕京的老人这么说到她。

文革时却受尽折磨:

她还必须每天在大家没有到以前,先去清洗女厕所。小孩子跟着她,管教她,要她这样做,那样做,直到他们大家都满意。她在那时学会了怎么将马桶冲洗得非常干净,还学会了服从:无论是谁,他要她去做什么,就做什么。后来,她又洗了更脏的女厕所,那是在农村劳动的时候,农村的厕所是一个在地上挖的大洞,里面放了大木桶。戴西要将装满了屎尿的木桶从大洞里拔出来,送到粪池里去倒干净,然后再将它们抬到河里去洗干净。

在时代的洪流里,个人的命运多么微不足道。而能成为传奇的,大概是什么境况都能始终如一的面对。

书里有个细节特别打动我,同学的妈妈康同璧(康有为的女儿),在家里有昂贵烤箱的时候就教她们如何用铁丝网来烤吐司。

她说:“要是有一天你们没有烤箱了,也要会用铁丝烤出一样脆的土司出来。这才是你们真正要学会的,而且要在现在就先学会它。”

到她二十八年以后第二次看到康同壁,她再也没有用过铁丝。然而,当她再见这个睿智的老太太时,隔着对艾尔伯德的退婚、对吴毓骧的爱情、在利西路老宅由瑞士人规划的大花园里两百桌盛大的订婚园会的岁月。当然也隔着独自在产房里,在难产中生下自己的孩子,战争,解放,枪,丈夫的被捕与死去的岁月。还有后面接踵而来无休无止的清洗女厕所。

隔着这许多,她想到了在自己很年轻的时候,老太太教自己学会在煤火上,用铁丝架子烤出火候正好的面包片。

这个细节像是她一生的隐喻。

有忍有仁,大家闺秀犹在。 花开花落,金枝玉叶不败。

她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贵族。

07

那些好读又有味的书_第7张图片
《这些人,那些事》

吴念真被誉为台湾最会说故事的人不是没有道理的。

像他那篇之前在微博上被狂转的《计程车司机的故事》,故事总是淡淡的讲,却又在某个点上一下子击中你。

故事不剧透了,读他故事的感觉估计和他写故事的感觉差不多:

听完只是觉得人生惨烈,可是后来想起突然感觉很强烈,非常深沉。有一天晚上写到这一段的时候感觉很难受。

人性的片刻,动人又惆怅。

你可能感兴趣的:(那些好读又有味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