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疚、自责的第一推手—凡事先从自己找原因,害苦了多少人

那一声谆谆教诲“不要推卸责任,凡事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教导出了很多有责任感、有担当的好孩子,但是我在做心理咨询的时候也发现:这句话是导致很多人内疚、自责的第一推手。

内疚、自责的第一推手—凡事先从自己找原因,害苦了多少人_第1张图片

导致内疚、自责心理的第一推手

内疚和自责的心理可以称之为人类心理防御系统的毒药,这两种心理一旦产生而又得不到及时的排解,就会逐渐蔓延并摧毁人们的心理防御,非常容易让人们陷入一个无限循环的怪圈里无法挣脱。

而导致这两种心理的最直接的原因是人们的一种思维方式:凡事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这样的教导本意是好的,如果用得适度肯定是好的,问题是有的人没有把握好程度,让它变成了“事情变成这样都是我的错,都是我的责任,我应该一个人承担”。

理解上的变形导致的后果是:过度揽责上身,掉到内疚、自责的坑里爬不出来了。

比如你和朋友一起去自助旅行,由于两个人都没有太多经验,都没有带备用药,然后你的朋友由于水土不服上吐下泻,一时半会又找不到药店,拖着拖着就发烧了,这次旅行只好就此作罢。

客观看待这件事,其实两个人都有责任,主要问题在于经验不足、准备不充分;

朋友的体质适应能力不够强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环境的原因也是大头,因为你们去旅行的那个地方,没有良好的配套设施,比如适宜的气候、干净的饮食、药店、医院等。

但是事情发生以后,你开始发挥“凡事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的“优良”传统,还不仅限于此,你还把所有的责任都往自己身上揽:要是我提前做好攻略,要是我把药物准备齐全,要是我们换一个地方旅行,要是……

然后内疚和自责的心理开始发酵,你开始痛苦,恶性循环由此开始。

内疚、自责的第一推手—凡事先从自己找原因,害苦了多少人_第2张图片

责任归因的合理顺序

由于这些原因找我做心理咨询的人们,无疑都没有学会合理的责任归因顺序。

在我看来,推卸责任肯定是不好的,但是合理的归因却是必要的。

比较好的归因顺序是这样的:外界环境—外在条件—外部人员—自己。

外界环境是指天气、地理等因素,我们分析一件事情,一定不要绕开外界环境这个不可抗力因素,归因的时候一定要首先考虑到。

外在条件是指任务难度、运气好坏等,这些也是我们无法左右的,也属于不可抗力因素,归因的时候也必须参考到。

外部人员是指除了自己以外参与到事件中的人员,这也是我们无法完全掌控的,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立意志,归因的时候必须把外部人员的责任归纳出来。

最后的归因对象才是自己,要分析自己的身体状况、能力高低、努力程度,其中身体状况和能力高低对自己来说属于不完全可控因素,只有努力程度才是完全可控的因素。

你会发现,按照这个归因顺序和分析方法,在事件中你能造成的影响其实并不如你想象中的那么大,你所要承担的也只是其中一部分责任而已。

这是非常必要而又有效的心理上的自我保护方式。

内疚、自责的第一推手—凡事先从自己找原因,害苦了多少人_第3张图片

不管你是学习者还是教育者,涉及到责任归因教育的时候,必须要明确:做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顶天立地的人,和做一个合理承担责任的人并不冲突。

从今天开始,请拒绝把黑锅全盖到自己头上,珍爱生命,远离盲目!


我是明月,每天坚持做原创,可爱勤劳的心理咨询师一枚,既然有缘相遇,关注我可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疚、自责的第一推手—凡事先从自己找原因,害苦了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