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泽熙:《普通人,如何在30秒内,快速建立属于你的知识库?》

王泽熙:《普通人,如何在30秒内,快速建立属于你的知识库?》_第1张图片
拿去玩吧!……

这篇文章,你只用看这张图就行了。

这张思维导图能帮你理清


学科之间的书籍关系。
创始人和他的弟子之间的关系。
书籍与书籍的关系。
段落和段落的关系。
句子和句子的关系。

学习任何知识,不在于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而在于我们从中能理清 这些学科之间的「逻辑关系」(交叉,递进,平行……)

只要你能理解这门学科 各种书籍的关系,从各种关系中找到规律,并总结出自己的套路和方法迅速学透一门学科。

我们就能做到,不用看这本书,而理解全书(现在,你要看的这本书)要表达的意思。




知识管理的目的

知识管理的目的:调用知识(需要时)


他总结了两类方法:

01 记笔记


02 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记笔记

怎么记笔记?

只需要记这三个要素:

找到这本书的核心论点、


分论点、


看书心得



在如何做笔记中,其实很简单,就这三点。前两点很像以前学过的阅读理解方法,文章有用总分总的方式建立文章结构,那我们要掌握这本书讲了什么,就去找他的“总”和“分”。


“总”——核心论点


找到核心论点的关键就是了解作者,


换句话说,就是先得

站在作者的角度

看这本书,


了解他为什么会写这本书,


他想要解决什么问题,


反过来了解这本书也是为了将自己变成作者,换位思考。


“分”——分论点

作者用了什么关键性的证据去解释他的观点。


比如李源这个课程,我能化为心法的一句话就是

当我在生活工作中需要用上什么领域的知识,我就挑一本该领域最牛逼的书放到桌上,随时学习”

或者

“最快学习一个领域知识的方法就是去看头部书籍——那些由头部大师写的书,基础知识永远不过时”。


写小说

其实关于如何记笔记这一段,启发了我写小说的思路。


比如找核心观点,不就是挖掘写小说的主题句吗?


找分论点,不就是往里面填充情节和场景剧情吗?


反复出现的关键性证据,不就是在说对关键情节推进很重要的事件,要提前出现,埋好伏笔吗?


反过来运用,这些都是知识点啊!



知识体系

如果学会了这种高效、简单的笔记方式,我们可以开始整理自己的书架,只要记住一个原则:

人类的知识结构是树状的

,它不是一个个问题组成的,而是一代代人积累出来的。


一个领域就1-2个大师,领域里延伸出来的观点都是以他们为枝干衍生开来的。

划重点,关键就在于

只看头部人物,找核心信息。

其实关于做笔记也是,注意力是有限的,要看书就取其精华。


只留下每个领域最头部最重要的3个人的书籍,完全可以扔掉或送掉那些非头部书籍了,

不用怕自己会忘记书中到底讲了些什么——核心观点都有了,经过自己的话复述出来。


至于一些案例,经典的关键性证据,可上百度查阅。


对称式管理法和六进制管理法



六进制管理法

”六进制管理法“

第1步:

六个维度(划分)。


第2步:

围绕某个分类,桌子上放上书,


第3步:

6个维度,分成两类。


第4步:

用”对称式管理法“,选出两件事,安排

优先级




户籍ID和二进制管理法


户籍ID

如何管理自己的书籍信息,

给书籍或信息编上“户籍ID”。

知识树的节点是人而不是知识。

第1步:

以作者为维度,建立文件夹,接着建立二级文件夹。


第2步:


作者简介


相关信息、


书籍、电子书、


在线课程链接


等,整理起来。


第3步:

用二进制管理法分类。


二进制管理法:

细胞分裂,树状图


比如,我,文科生,喜欢文学和艺术。

我可以在树状图,从两个方面延伸:文学&艺术


文学。

文学延伸:心理学,哲学,广告写作……


艺术。

艺术衍生:绘画、摄影、行为艺术……


然后,把刚才那些“

户籍ID

”文件夹书籍按照这些领域去分类。



拓扑地图:跨领域创新

当有了自己的知识树,那是不是就可以跨领域创新了?

第1步:

知识树,绘制成一个地图。


第2步:

从源头一点点按拓扑方式延伸,直到地图边缘。


第3步:

那每一个临近的拓扑链节点上的领域,看是否能在交叉领域有所突破。






王泽熙:《普通人,如何在30秒内,快速建立属于你的知识库?》_第2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王泽熙:《普通人,如何在30秒内,快速建立属于你的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