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第三年,同班同学有人开起了宝马,而我只能在电瓶车上戴好头盔,防止被他在马路上认出来。
这一切,其实都源于毕业时的一个选择……
每到毕业季、春招季,就有很多应届生小朋友们留言:
行业头部平台和一家创业公司同时给了我offer,我该选哪个呢?
我是应该争取大平台的实习机会呢,还是听我爸的安排回老家的熟人公司实习呢?
“毕业生、实习生进大公司还是小公司”是初级职业发展规划中的经典问题,其经典程度不亚于来自女朋友的灵魂拷问:我跟你妈同时掉水里了,你先救谁?
关于这个经典问题,李开复老师在知乎上有个经典答案:
大小公司实习的优点:
大公司:可以观察、学习企业文化、运营流程;可能有比较多的培训项目;往往会指派一个mentor来帮助你;有很多其他的实习生可以成为朋友。
小公司:公司以执行为目标,可以担当多种职务,较完整地理解如何解决一个问题。小公司步伐较快,没有太细的职能划分,有更多的自由度,比较少官僚会议等。
李开复老师的回答可以说是相当公允。但是应届生找工作不但要考虑工作本身,还要考虑的是职业前景。考虑到这是很多人的第一份工作,是可以写进履历的,将对下一份工作的求职经历产生巨大的影响。
我们暂且不讨论平台规模带来的工作形式,薪资水平,时间自由度,而是只用“以终为始”的原则来考虑问题。
把时间推到三年后,你要跳槽了。
此时你在大公司,业界有名的,干到了一个基层主管。若是跳槽,没得说,只要你肯投简历,这个行业所有公司都会给你面试机会。
此时你若是在小公司干到了一个部门经理(其实难度很大)。若是跳槽,很抱歉,你可能会有困难。因为三年之后小公司可能倒了,也可能什么东西都没出来。
五年之后,你在大平台,此时就应该有猎头打电话挖你了。而你在小公司,还是那句话,你得等到创业成功了才行。
所以,很多的经典讨论中被忽略的问题就出来了——职场品牌。
同一个学校的毕业生,你还在海投简历,别人直接就进了千亿大厂,有时候凭的可能就是一份阿里巴巴的实习经历。
95年出生的的天翔是嘉兴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大四毕业生。通过校企合作项目,他争取到了阿里巴巴阿里客服见习生的机会。他直说就是冲着阿里巴巴的名号来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工作,天翔做到了班组长,下面带着十几个人。
毕业找工作的时候,在校企基地的这份经验给他找工作加分了很多。面试过程中,面试官也很看中他的这端经历,特别是在在工作中对情商、爱商、逆境商的提升和管理团队的经验。目前,天翔已经成为了苏宁杭州公司的管培生。
就拿李开复老师来说,虽然在知乎上的标签是“创新工场”。但是他最开始是以谷歌(Google)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的身份被大众所熟知的。
著名相声演员罗永浩,虽然说不上新的东方给了他多大的光环,但是他的个人品牌营造,多少还是给锤子科技拉风投带来一些帮助的。
自我品牌的打造很重要
想象一下,三五年后,你是bat的某主管更好就业,还是不知名公司的某部门经理更好跳槽?
大企业的职场品牌价值,在过去被很大程度上忽略了。
此外,还有平台影响力。
试想,是当年做foxmail的张小龙更受风投欢迎,还是今天把微信做成中国移动互联网第一产品的张小龙更受青睐呢?
同年同专业毕业,平时成绩也差不多。只因为一个人去了大平台,一个人去了小公司,可能开始两个人都是5000块一个月,但是到了第二份工作的时候,职位和工资上的差距就出来了。
大平台会溢价,小公司也会增值。但是对于一个在职业生涯初期的的人来说,增值的难度比溢价大得多。
综上,考虑到职场品牌、企业平台两大因素:
毕业生,选大公司,错不了!
最后,一般人我不告诉他:
本文引用知乎用户唐僧同志的部分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