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心引力:我们、科技、国家、未来

Gravity

今年早些的时候,在 Youtube 看到了《地心引力》预告片,当时第一眼惊叹这是纪录片么,配乐真赞,心中就留了这么个印象,当时就预着「这电影上映了一定要看,一定要去看 IMAX 3D」。等啊等,等过了北美上映国内开始话题讨论,等过了大陆即将上映国内宣传造势各种媒体平台预热。然后,等到了今天。

11月11日光棍节,公司发福利,说单身的同学可以去领张电影票,想着怎能浪费如此宝贵的单身身份,赶紧下去前台领个电影券,这周五下班了,约了公司(雄性)同事,查了查排期,晚上19点40正好有一场 3d的地心引力,两人匆匆赶往电影院,终于赶在开场后5分钟进了场,买的是第二排的位置,进到影厅一看,这第一排没人,果断坐到了第一排正中间。在这里分享一个小技巧给大家,如果大家看 imax,尤其是以特效为亮点的电影,可以尽量靠前坐,对于「地心引力」这种纯特效的,就不用说了。

电影不长,90分钟,剧情就不在这评论了,看这场电影之前,我就没把剧情考虑在内,就冲着特效去的嘛,在乎那些不痛不痒的干嘛,看看微博上的140字简介就知道个大概了,一句话总结就是「毛子打卫星出 bug 导致大量太空垃圾,在轨道上连锁反应击毁美帝航天飞机,两男女孤单飘浮太空,想法设法逃离,最终靠天朝天宫逃离险境返回地球」。

这场电影下来,坐在第一排中央是个正确的选择,屏幕刚好覆盖整个视界,前面也没人,仿佛自己就这么漂浮在太空之中。看完电影之后,自己想了想关键字,「震撼、梦想」。

之前曾经写过一篇文章《魔幻、科幻与情怀》,谈了谈科幻对于自己的影响,其中也说了今年年初看刘慈欣《三体》后对自己的那种世界观的震撼:走出地球科技文明的局限,走向太空,一个全新的视角和世界。

这一年多,有时候晚上在学校的操场跑步,或者凌晨2点走在帝都的星空下,依旧会仰望天空,感受着星光和黑色天穹的魅力,幻想着这黑暗之后,存在多少星球、存在多少可能的文明,呵呵,这么远的东西,又不能当饭吃,想了有什么用呢?对啊,想了有什么用呢?可是,这就是一种情怀嘛,有些「不切实际」的幻想,总也不会是一个无趣的人,在这里推荐一部电影《超时空接触》,望能给你思考。

「地心引力」这部电影,我想着也能起到这样的作用吧:一种启发、一个点燃一个人梦想的火种,说不定部影片就影响了和造就一个未来的工程师、科学家。

意识流地谈了谈自己对科技、科幻的一些观点,在这里再谈谈对于国家层面科技战略这些的看法。这次地心引力中的「中国元素」不少,不同于过往外国大片中国元素打酱油的定位,这次中国元素是起到了剧情发展关键元素的作用,最终主人公都是乘着我们的神舟返回地球的呢,一番中国拯救世界的节奏。

看微博上有不屑说「美帝讨好中国市场」的说法,娱乐说说调侃就罢了,真这么想的话不免就有点自表低端了,比起钢铁侠那个范冰冰打酱油的中国元素,地心引力这良心和科学多了,很符合目前国际太空发展的现状。

目前航天航空方面,强国是美国和俄罗斯两个传统大国,后面更着中国、法国、日本、印度等新兴力量。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国力衰竭,在航空方面的投资相比苏联时代还是看得出明显的差距,美帝则欢腾多了,耳熟能详的阿波罗登月之后,航天飞机登场,挑战者号、哥伦比亚号、发现号、奋进号、亚特兰蒂斯,俨然就是80、90这个年代的太空标志,带给我们多少经典印象:起飞、爆炸、几次灾难,最终在去年离场(去年美官方宣布最后一架航天飞机退役),火星探测车:勇气号、好奇号,远空探索:旅行者1号,先驱者号;2013年9月,NASA 确认旅行者1号终于飞离了太阳系,也算得上是我们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吧。几百年、几千年之后,人类回望历史,终会记住这些日子和名字。

这两年美国经济状况不好,对太空方面的投资有所收减,去年奥巴马政府停止了太空方面的
星座计划,经济学人杂志用了" The end of the Space Age " 「太空时代的终结」的封面评论这事。

反观中国,虽说制度和文化上让人颇多微词,可是不得不说,中国这十几年来在太空领域的进步和成就还是有目共睹的,神舟飞船、航天员上天、天宫、探月卫星 。

航空航天这东西,看起来离我们远,实际上就是我们人类的未来,生命(是生命、至于为什么是生命,又可以谈上一本书了,推荐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读读《失控》这本书)算得上是宇宙产生以来最具扩张性的东西了)和人类不可能局限于地球。只不过这东西的确离我们日常生活还是远了点,大家对他也谈不上太感冒。

这几年时不时还能听到,甚至我在大学的课堂上都听到老师吐槽「花这么多钱搞航空航天这些,却连国内流浪(医保、住房、教育等等)都无法解决」之类的言论。好吧,这句话的前者和后者,其实应该是两个问题,可是现在大家是越来越对 XX 不满,就把什么XX 干的什么事情都说得不好,所谓「爱屋及乌、恨屋及乌」吧,甚至有央视街头采访,大爷说出「不回家看老人算不上违法,不结婚才要判刑」的天人言论,呵呵。

舆论、评论这东西嘛,是得听听,可独立判断才是王道啊,而做出判断,没点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科学的基础,哪有那么容易。哎呀感觉这一年多来自己思想观念最近越来越反群众了、《乌合之众》那一套了。

我对于高新技术这一块,不管是航空航天,还是高铁(想想这几年是被传统媒体到新媒体吐槽到死的节奏啊:现在12306还在被吐槽呢),还是持支持态度的,方向是没错的,虽说运行制度的确是存在太多问题了。

就拿高铁为例吧,铁道部这个垄断机构,控制了国内所有的铁路运营,自成一套利益体系成了一个小集团,效率低下、浪费大量资源(请搜索凤凰网对高铁采购价格清单的报道)的同时,造成了普通用户挺不好的体验(买票、服务等等)。

以我浅薄的了解,目前我国航空航天应该属于国家垄断性质,军队参与管控、各地科研、大学参与项目,有些商业项目(比如说那个种子),航空航空属于尖端科技(跟 IT相比可不是一个层面的),涉及理论、材料、机械、能源、通讯诸多领域。

这两年,美国官方在航空方面是放慢了速度,可是有个欣喜的迹象是民间资本开始进入航天航空领域,从维珍银河到今年大火的 SpaceX,大家开始关注民间资本,民间资本的发展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NASA 甚至外包运输任务给 SpaceX,SpaceX 公司的Dragon 龙飞船在2012年5月成功运输第一批货物到国际空间站。

所谓「资本的嗅觉最敏锐」,「杀头的生意有人干,亏本的买卖没人做」,民间资本进入太空,恰恰说明了这是一个有前途、有钱途的领域。至少在可以预见的不远未来,太空旅游离我们很近了,20万美刀太空旅游只是一个开头,迟早有一天会降到10万美元,5万美元。想想还有点小激动呢。

不是说什么都是要学美国,不是说什么美国就好、西方就好,只不过,在这里,我们不妨试着自我反思一下:如果没那么多管控、放开点、再放开点,我们的产业发展会不会好点?拿通用航空说起,放开空域管制、放开通用航空的种种限制,我们的民用航空、短途航空会怎么样?普通人拥有飞机会不会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放开互联网管制、让信息能更自由得流动,我们会不会也有乔布斯、扎克伯格?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大,不仅仅是科技、军事等硬实力,也是文化、文明的软实力,看完「地心引力」,我发了一条微博:

地心引力不错,跟公司基友来附近影院看,没imax就看了3d,果断坐第一排,视界刚好整个屏幕。细节还原得很精准啊,看到天宫心里还有点激动呢,里面电控甩毛子一条街,对自己国家的科技什么的自信点,以后大国崛起说不准呢,多些工程师,多些实业家。东方。

我们这个世代、东方、西方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东方的传统文化与西方的技术、制度交融成新的东方文明。我们一方面参与到了国际化的竞争之中,也参与到全球化的合作之中,对自己的文化、文明自信点,面对这个世界、国家存在的种种问题:政治也好、文化也好、文明也好。一方面,我们不能忽略他们,另一方面,可也别老是「只」会就耍嘴皮子功,「评论」始终是个低成本的东西,改变什么东西:促进制度改良也好、改变环境也好、改进工具技术也好。我们要参与进去、要动手实践,Just Do it . 我们这个时代不缺乏评论家、不缺乏在微博上、论坛上发表意见的所谓意见领袖,我们缺的是工程师、企业家、实业家。

在这里要向走在航空航天科研前线的同胞们说一声:多谢你们,好样的。当然,站在人类文明这个无国界的视角,也要对不管是美国、日本、欧洲各国各地的各种不同肤色、不同性别的科研者、探索者、企业者,说句:谢谢你们,人类未来的希望缔造者。

我对未来充满希望,为什么,就一句话,一张图,这是上周我在国家会议中心参加 2013 MDCC 中国移动开发者大会,见到的四个来自深圳的高中生,应该是97后了(一下子90后都老了,咳咳,我说我是92年的),搞开源硬件,真是少年英杰呀。想想当年我们读高中时在干嘛呢,再看看他们。

地心引力:我们、科技、国家、未来_第1张图片
shenzhen-student-mdcc

我们怎么样,未来就这么样。在这也自勉一下,先 Code 去了,好歹也自称工(měi )程(gōng)师(zǎi )嘛。

原文地址罗磊的独立博客:「地心引力:我们、科技、国家、未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地心引力:我们、科技、国家、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