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尼丁|教堂:管风琴声里,那南半球老城走过的旧时光

曾为英国殖民地的地方,或多或少会留下一些英伦风情,在满是山河湖泊的新西兰,大部分时候只能看到汽车右驾这个“英国特色”。

从内陆南阿尔卑斯雪山群下,奔向大陆尽头——卡卡角的路上,我们经过了海滨城市但尼丁,南半球最多维多利亚时代印记的地方。

我们与新西兰式英伦风情,便这样偶遇了。


在大部分信奉天主教的国度里,教堂都是当时市镇里最高的建筑,并在后期的城市建设中给予教堂相对独立的地理地位。

在但尼丁亦不例外,远在火车站的我们就能看到那教堂塔尖。

但尼丁火车站上,能看到市中心的第一教堂

于是教堂便成了我们但尼丁之行的第二站。

第一教堂:但尼丁天际里那塔尖

从知名的但尼丁火车站,走向城市八角广场途中,便能看见广场边“钟”山Bell Hill小山丘顶端,那高耸突出的塔尖——

相比欧洲知名教堂相比,远不算高,但这座城市给了第一教堂它应有的突出地位。

这座建于1862年的教堂属于奥塔哥第一教会,是整个新西兰第一座教堂,“第一教堂”名副其实。

但尼丁|教堂:管风琴声里,那南半球老城走过的旧时光_第1张图片
不远处的第一教堂

同样彰显教堂地位的,还有那整个山头大小的庭院。

但尼丁|教堂:管风琴声里,那南半球老城走过的旧时光_第2张图片
教堂庭院门口

庭院门口,精致、斑驳的铁栏,庄严的门柱,与教堂建筑上数不清的小塔尖一起,簇拥着主塔指向苍天,让我们心中多了几分敬畏。

但尼丁|教堂:管风琴声里,那南半球老城走过的旧时光_第3张图片
教堂

56米高的钟楼主塔,比中堂高出一倍多。近距离仰视起来,还是有几分伟岸。

特别喜欢这样仰望,说不出为何,只觉得这是哥特教堂最好的打开方式。

但尼丁|教堂:管风琴声里,那南半球老城走过的旧时光_第4张图片
仰望主塔

走进教堂那瞬,世界突然安静下来。仿佛地毯收走了所有声响,只留下了庄严。

入口与大厅之间还隔着门廊,空间不大,结构却安排得紧凑。

但尼丁|教堂:管风琴声里,那南半球老城走过的旧时光_第5张图片
门廊

门廊的纪念碑,缅怀着这里的第一任牧师、第一任行政长官和教堂建筑师。

但尼丁|教堂:管风琴声里,那南半球老城走过的旧时光_第6张图片
门廊的纪念碑

走进大厅,我们以为自己进入了一间苏格兰村庄小教堂:

不多的座位、小小的布道坛、洁白的石灰墙,配上木饰面与木顶。一切都看着温馨、舒适、与欧洲石室哥特教堂截然不同。

特别喜欢教堂的管风琴,第一教堂的风琴并不大,琴管排在布道坛两边,便已是大厅里最优气势的部分了。

但尼丁|教堂:管风琴声里,那南半球老城走过的旧时光_第7张图片
大厅

两面褪色、残破的英国国旗,依旧悬挂在风琴管上。也许,是为了纪念过去的旧时光吧。

午后阳光,穿透彩色玻璃大窗洒在座位上,窗上绘的是耶稣生平的故事。

但尼丁|教堂:管风琴声里,那南半球老城走过的旧时光_第8张图片
大厅侧面的大玻璃窗

不高的拱顶上,木梁纵横交错,也许这就是苏格兰式哥特风?

但尼丁|教堂:管风琴声里,那南半球老城走过的旧时光_第9张图片
大厅拱顶

走出教堂时,阳光正好穿过塔尖。

但尼丁|教堂:管风琴声里,那南半球老城走过的旧时光_第10张图片
教堂后侧

此时新西兰的气候已开始变暖,但教堂边的老树尚未长出新芽。哥特教堂配老树,晴天和阴天该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画风吧。

但尼丁|教堂:管风琴声里,那南半球老城走过的旧时光_第11张图片
教堂侧面

和门廊的纪念碑一样,教堂内外随处物件上,能看到纪念先驱者们的印记。比如草地上那教堂早期的挂钟。

但尼丁|教堂:管风琴声里,那南半球老城走过的旧时光_第12张图片
早期苏格兰教友赠与牧师和教会的钟,现放在草地上

逛完了教堂庭院,我们便要离开。很喜欢庭院里的草地和大树,如果庭院里是一处住宅,该很怡人吧。

但尼丁|教堂:管风琴声里,那南半球老城走过的旧时光_第13张图片
教堂庭院

圣保罗教堂:哥特教堂与现代主义

从第一教堂走向城市八角广场,便能看到广场西北角、地图上显眼的圣保罗教堂。

最早于1863年建成的教堂,经历重建与1915年重新落成,成为主教堂,使用与但尼丁火车站同样的材料。

教堂不高,且就在景点市政厅的旁边,因此教堂并不显眼。然而,这座双塔尖的哥特教堂有一种独特气质,作为教堂控的我们不远处就被吸引着。

但尼丁|教堂:管风琴声里,那南半球老城走过的旧时光_第14张图片
圣保罗教堂,右边是市政厅

海滨小城的地势宛若港湾,起伏不平,教堂伫立在一个隆起的小坡上。小小的前院里,一课大树遮住教堂的半个正面。

但尼丁|教堂:管风琴声里,那南半球老城走过的旧时光_第15张图片
圣保罗教堂

站在坡上仰望,不高的教堂像是通天之塔,门前38级阶梯仿佛通往天国,两个钟楼塔尖,是凡人不可企及的高。

但尼丁|教堂:管风琴声里,那南半球老城走过的旧时光_第16张图片
圣保罗教堂

哥特教堂多有种冷峻的气息,棱线与棱角充满岁月留下的暗影,阴天里定是一番别样的景象。

繁复、细致而对称的构图里,让人联想到旧时的秩序、文化与信仰里的繁文缛节。

但尼丁|教堂:管风琴声里,那南半球老城走过的旧时光_第17张图片
教堂,仰视

教堂的内部意外的简洁,进门便是中堂。

教堂内空无一人,我们是唯一的游客,作为但尼丁的主教堂,显得冷清。

但尼丁|教堂:管风琴声里,那南半球老城走过的旧时光_第18张图片
中堂

印象里一如既往的哥特教堂:高大的立柱棱角分明,撑起交叉弧形拱顶;阳光透过写满故事的彩色玻璃窗,变得昏暗。

但尼丁|教堂:管风琴声里,那南半球老城走过的旧时光_第19张图片
教堂正面的彩色玻璃窗

与大多哥特教堂不同的是那圣坛。

走过中堂,便过渡到与中堂拱顶齐高的圣坛。

70年代新修的圣坛,是现代主义的简洁,墙面没有任何雕饰。每个角的棱线上,原本的立柱乃至顶棚全部改为长条玻璃窗。远优于其它传统教堂的采光,整个圣坛都沐浴在阳光里。

但尼丁|教堂:管风琴声里,那南半球老城走过的旧时光_第20张图片
圣坛

有机玻璃上的彩色等边十字架,悬挂在圣坛空中,让我们以为自己不是在天主教会,而是它下面的某个现代分支教会。

走到教堂外侧立面,也能看到古典中堂与现代圣坛的拼接。独特但不违和,给人印象深刻。

但尼丁|教堂:管风琴声里,那南半球老城走过的旧时光_第21张图片
教堂侧后方

很喜欢哥特教堂的飞扶壁。圣保罗教堂的传统中堂外,飞扶壁被利用建了扩展的侧廊,因此不像巴黎圣母院那般凸出。

但尼丁|教堂:管风琴声里,那南半球老城走过的旧时光_第22张图片
蓝天、教堂与树

管风琴响:沉醉琴声悠扬,徜徉小城流年

我们是被一阵管风琴声吸引进了圣保罗教堂,这座教堂也因此让我们记忆深刻。

古典音乐就像故事,能从里面听到很多很多。作为古典音乐迷,在中国出生长大,一直没有机会听过现场的管风琴弹奏。

在教堂外,我们便听到那管风琴声,空气中无处不在,犹如天国之音。

进入教堂,巴赫的那些宗教音乐,随管风琴声回荡在高大的中堂里。

教堂的管风琴在圣坛旁,原来是一位老妇人与一个工作人员在调试管风琴。

但尼丁|教堂:管风琴声里,那南半球老城走过的旧时光_第23张图片
教堂的管风琴

似曾在马蜂窝别人的游记里,也“遇见”过这位老妇人。我们便静坐着,听她试奏了一首又一首。

那些福音书里的音节,从3500根音管里迸发出来,那深沉,震撼得让人落泪。

我们听到了唱诗的音乐,听到了祷告的音乐,听到了典礼的音乐。音乐里有人声鼎沸,有幽深静寂,有这座小城里的故事,有小城很久很久的过去。

但尼丁|教堂:管风琴声里,那南半球老城走过的旧时光_第24张图片
教堂的钢琴

听到了这段琴声,我们在但尼丁便不虚此行。

听完了这段琴声,我们便也到了离开的时候。

但尼丁|教堂:管风琴声里,那南半球老城走过的旧时光_第25张图片
圣保罗教堂

走出教堂,阳光恰好从它头顶照过,那个角度就如我们离开第一教堂时一样。

但尼丁|教堂:管风琴声里,那南半球老城走过的旧时光_第26张图片
最后的游客照,第一教堂下的仰望

——End——


关于但尼丁:

《但尼丁|火车站:乘一列火车,通往南半球维多利亚时代》

《但尼丁|印象:南半球海滨小城的一段日光剪影》

大懒熊写的东西很多,喜欢本篇游记的,就关注专题《神游纪》或文集《大懒熊的云游—大洋彼岸南半球》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但尼丁|教堂:管风琴声里,那南半球老城走过的旧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