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沟通的终极秘密在哪里?

常听人形容:某某演员戏特好,一个眼神儿都能表达出好几句台词儿。如果眼睛真的能说话,那我们确实可以少许多废话,然而在说话都不能表达清楚自己的状况下,眼睛眨断貌似也不能取得高效沟通的效果。

前一段阅读《凸法则》这本书,封面副标题是:从默默无闻到脱颖而出,还给自己戴上了一顶美国联邦政府沟通内训课的“高帽”。不过讲真,书中讲到的如何高效沟通的八个步骤和方法,还是干脆利落和实用的。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通过语言、文字等方式进行信息传递和情感交流。高效沟通便是又快又好的传递和交流,沟通成本低、沟通效率高。那么,为什么现实世界里,总会存在令人心塞和扼腕的沟通案例呢?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思考,我发现每一场沟通无论规模大小,抑或参与主体是否众多,都可大致区分出沟通甲方与乙方,分列沟通天平的两端,分别持有自方观点和立场,分头代表个人或组织。低效沟通的症结往往在于,沟通主体的脑子不够灵光、方法和技巧不够娴熟、个人或组织的体系和架构不够健全,还有一种可能是,沟通级别不对等。

举个例子。我们都有代表自己或者公司去到某个机构办理业务的经历,到达之后等候多长时间才能办好业务,体现的往往是沟通的功力。

首先,要辨明业务事关自己还是公司、是否有确定的联系人、是否已经提前沟通过办理细节、是否带齐所需资料。清晰的目标思维和流程思维容易帮助我们高效沟通。

其次,要做好与业务办理人员的信息传递和情感沟通,往往,有趣的业务原理最终都会演化成无聊的业务流程,办理人员在此过程中穿针引线,他的脑子里大多已经建立起固有的流程模式。如果我们能精准的投放给他们有价值的信息,相当于直接对接到他们脑海中的模式,减少了反复表达、甄选和确认信息的过程,办理速度一下子得到很大提升。如果我们还能捕捉到他们游离于业务之外的模式,比如个人风格、志趣、偏好等内容,不着痕迹的渗入你的内容于他们,那情感交流的目的也顺势达到了,进入到沟通的更进深层面的领域。

最后,如果以上两方面都做得很好,仍然面临无法高效沟通的境地,那往往就是体系和架构的缺陷问题在作怪了。业务就是事情,事情总要有个主人,一旦事情理不清头绪、分不清主人,就会造成一团乱麻的情形,变得没人愿意负责和处理,变成推诿和搁置。这样的话,再灵光的脑子和娴熟的沟通技巧,处理起来也费劲,需要花费更多精力和成本。此时,锦囊只剩一条,那就是:可爱呀!比如,微笑总比哭丧可爱,建设性总比抱怨可爱,你更可爱比他有一点点可爱,更可爱。这个世界终究,还是喜欢可爱的。

沟通,不仅仅是表达,表达不仅仅是说话,说话不仅仅需要组织语言,还需要有点温度、有点质感。把话说清楚,说漂亮,才能更好的表达自己,那是我们的名片。修炼到那时,再辅助眨巴眨巴眼睛的哑剧,沟通效果也许会真的不一样。

你可能感兴趣的:(高效沟通的终极秘密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