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到底害孩子有多深

我们到底害孩子有多深_第1张图片

父母们往往觉得自己是爱孩子的,很多父母觉得,无论是衣食起居还是教育投入,自己为孩子做了很多,但是实际上,做的那么多有多少是出于自己的私心呢?又有多少是有害无益的呢?

今天学习传习录之“训蒙大意示教读”一篇,此文为王守仁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平定赣南动乱后在当地颁布的文告,相当于地方上的“教育大纲”,五百年前的教育大纲。

古之教者,教以人伦。后世记诵词章之习起,而先王之教亡。今教童子,惟当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为专务。其栽培涵养之方,则宜诱之歌诗以发其志意,导之习礼以肃其威仪,讽之读书以开其知觉。今人往往以歌诗、习礼为不切时务,此皆末俗庸鄙之见,乌足以知古人立教之意哉?

这段直指教育的目的。圣人教人,教的是怎样克除私欲接近天理,而非谋生手段,古有“君子不器”之说;后世教人,教的是怎样培养私欲,怎样为自己获取更多。比如成功学中激励人的欲望的一些做法,甚至那些宣扬“更高更快更强”的方式,都是在加重而不是减少人的私欲。私欲深重进而功利心重,这样的教育价值观培养出来的自然是利己主义者,能够获得最多利益的是擅于为自己获利的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功利心重自然催生实用之学,所以评价教育活动便看“有用没用”,故而“以歌诗、习礼为不切时务”。

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故凡诱之歌诗者,非但发其志意而已。亦所以泄其跳号呼啸于咏歌,宣其幽抑结滞于音节也。导之习礼者,非但肃其威仪而已,亦所以周旋揖让而动荡其血脉,拜起屈伸而固束其筋骸也。讽之读书者,非但开其知觉而已,亦所以沈潜反复而存其心,抑扬讽诵以宣其志也。凡此皆所以顺导其志意,调理其性情,潜消其鄙吝,默化其粗顽。日使之渐于礼义而不苦其难,入于中和而不知其故,是盖先王立教之微意也。若近世之训蒙稚者,日惟督以句读课仿,责其俭束而不知导之以礼,求其聪明而不知养之以善,鞭挞绳缚,若待拘囚。彼视学舍如囹狱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窥避掩覆以遂其嬉游,设诈饰诡以肆其顽鄙,偷薄庸劣,日趋下流。是盖驱之于恶而求其为善也,何可得乎?

此段讲教育之技巧,不是强制,而是顺导、调理、潜消、默化。孩子有孩子的天性,天性就是“理”,孩子的天性喜欢玩乐,父母的天性是喜欢看到孩子的欢笑。但是当上了务实的战船,便不见了孩童的欢笑,不见了父母的慈祥,有的只剩下为了缓解自己焦虑而对孩子的管束和催逼。以及应付各种评比、检查、排名而布置的如山的作业。

凡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量其资禀,能二百字者止可授以一百字,常使精神力量有余,则无厌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讽诵之际,务令专心一志,口诵心惟,字字句句,细绎反复。抑扬其音节,宽虚其心意。久则义礼浃洽,聪明日开矣。

好一个“宽虚其心意”!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就像宽带的“带宽”,就像马路上的车道数量,全占上了就没有回旋余地了。成人自己也会有体会,倘若一段时间工作节奏过快,表面上看上去是效率高,实际上会疲劳到失去创新和精益求精的精神。所以有“慢工出细活”的说法。慢就是快,根据各人的资质,速度与质量之间会有一个平衡,即是最佳时期。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们到底害孩子有多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