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的女人 成长不“尴尬”

                                                                       


        前几天,看了好友写的一篇心灵感悟,题目叫《写在35岁前》,感动之余,才猛然间发现,原来我们都快进入35岁。

        35岁,是个什么样的感觉?夹在30岁和40岁中间,既没有30岁前时的蓬勃心,又没有40岁后的从容感,人生好像处于很“尴尬”的状态。

        一、35岁是“尬龄”么?

        (一)职场“尬龄”

        我的一位朋友和我讲述了她的职场经历,朋友刚出校门就进入一家外企,从事人力资源工作。那时的她,对事业充满期待,找工作,不挑地点、不在意薪资、不纠结是否需要加班,最大的关注就是能否有一个可以学习和成长的“好”平台。刚进入公司,从人力资源的基础管理做起,却发现和她一起工作的,是一位36岁的大姐。对此,朋友一度十分不解,已经36岁,为什么依然在从事这些琐碎的工作?而今,随着原来公司销售业务的整体出售,直到自己生完孩子再返回职场,才发现原来工作的预期,可能需要再重新调整,而工作是否琐碎,也不再是值得纠结的地方。

        (二)生活“尬龄”

        去年的一整年,都几乎没有时间和好友聚会,直到年底放假前最后一天,才招呼三五好友一起吃个饭。勿勿忙忙到达吃饭现场,五个人相视一看,哈哈大笑,原来,我们都是头发无造型、脸上无妆容,一致地拖沓相。当然,形象并不影响大家的交流,比如说,如何让老公好好待娃,如何给宝宝选课,如何调整工作中的失落心态,诸如此类。聊天快结束时,一个朋友突然说道:“你说,我们现在的状态,怎么这样忙乱?我都好久没有买衣服逛街了”。这句话一出,顿时进入全场无声状态。之后,就被一声声催促回家步伐的电话铃声打破。

        是呀!35岁,我们已经不关注哪里的小吃好吃,倒是知道哪家店里的宝宝餐不错;我们不知道哪个商场的衣服适合自己,因为我们最近的购物清单中都是家电清洁用品;在我们的朋友圈里,关心养生、关心安全、关心教育,原来的休闲空间、电影感悟却再难提及;我们背的包,最好宽大、实用,能装多物;我们穿的鞋,最好平底、舒适、能抱娃走远路。

        只是在少有的上下班途中或者家人都睡着时,我们可以刷刷微信、看看网剧,获得片刻的轻松,却发现我们曾经喜欢的女主演,都已经开始了中年演员的节奏。而手机里那些靠“噱头”当题目博人眼球的新闻,早已经产生不了任何兴趣。

        这样看来,35岁女人,实际上并不尴尬,只是女人在成长过程中的忙乱期而已。好比成熟需要积淀,成长需要积累一样。而积淀和积累的过程,正是让女人在忙乱中获得成长。

        二、三十五岁了,你哪里成长了?

        处于日积月累中,我们不觉得自己的成长,但是当我们回首25岁时,还是可以感觉到两者之间的不同:

        (一)坦然心

        25岁,硕士刚毕业进入工作岗位,做什么都是谨慎的。为什么要这样?一方面是由于刚到一个新环境的陌生,另一方面更是因为担心出错。说什么人生就是在犯错中成长起来的话,我是不信的。所以,小心谨慎是我那时候和人打交道的心理原则,不轻易和别人讲话、不会提出对别人的意见,心累,也让别人觉得过于沉默。

        35岁,不管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待人接物,自然自在,对陌生人、陌生事,也总能坦然应对。当然,这也是因为我们在生活中,认识的人、了解的事越来越多。因为阅历增加而带来的坦然,让我们在面对新的环境时,依然能够不慌乱,做到有条不紊。

        (二)责任心

        毫不质疑,有的人在25岁时,就是一个非常有责任心的人,只是想强调,随着经验的累积,我们的责任心会越来越强。比如说,我们最开始做工作时,并不知道整个过程的前因后果,也不清楚不同事项之间的关联性。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却不知道一发之所在,是许多新人可能出现的问题。

        然而,随着工作时间的增长,我们有了对工作中多类事项的判断力,并且能够知道很多事项的发展走向,并以此倒查到当前的工作细节中来。可能很多事项,在最开始时,确实没有联系,但可能会在后面的发展中交叉起来。拥有了这样的预期,我们在最开始工作时,就需要更加强调责任心了。

        举一个工作中的例子,在一次组织培训会议时,领导会对老师请授、课程PPT设计、电脑准备等一系列工作,进行人员分工,我们每位同事,各干其事,相互配合,总体感觉流程把控属于OK,准备工作很顺利。没想到,在上课开始前五分钟,老师坚持用自己的电脑,却无法与会议室的投影仪相联。此时,带着备用转换插头的同事,救了急。所谓的责任心,由此可见。

        (三)同理心

        记得在研究生毕业前夕,我的指导老师这样嘱咐我们,“快到毕业前夕,我没有什么特别要说的,只希望未来无论你们工作在什么岗位上,都要有同理心,遇到事情,能够换到对方的角度,认真思考自己的行为。。。。。。”什么是同理心?对谁应该有同理心?毕业以来,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记得老师当时解释同理心时,讲述的是她儿子的故事。她的儿子,从小出生在北京,学习成绩也很优秀,身上总是天然带着一种优越感,但是对于这种优越感,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行动上,老师都会担心儿子会因为这种优越感而忽视周边的人。老师曾经关注过儿子对家里请的阿姨有时候行为不礼貌,并且当面指出。但是儿子也曾经认真表达过,他这样做或许不对,不过在内心深处,他并不能将从事家务工作的阿姨与自己等同,难以在内心深处做到真正的尊敬。

        当然,这样的现象可能并不少见,或者是社会同理心都缺乏所致。君不见,在各类新闻信息中,各类以身份为特征的标题党横行其是,充分折射,在我们大众的内心深处,都对着身份贴满了标签式的印象架构,只不过随着媒体的模式宣传,进一步深化。

        其实,刚开始从事工作时,我不也对很多人、很多事不够理解么?记得一位大姐,管着单位的印章,平常对我态度很好,但是在一次合同用印时,因为缺少了一项流程,大姐好像变了一个人,让我几次返复提申请。当时感觉有点过于给人难堪,后来才知道,这个过程本身就体现一个人是否对工作尽职,我自己也受益良多。

        仔细想来,不论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中,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对越来越多行业的人,多了一份理解。都是同一个专业毕业的学生,有好多人,选择了不一样的工作地点、工作类型,却一样的收获满满,刷新了我曾经对于工作选择的看法;都是一个年龄段的好朋友,选择了不一样的生活方式,却一样的幸福满满,改变了我曾经对于幸福的定义。

        看来,认可不同,正是有同理心的基础!

        三、三十五岁的女人,如何看未来

        一直以来,文学作品,总是喜欢将20岁的女人,界定为最美好年龄段的女人,其实,对于女人自身而言,哪个年龄段都值得珍视。

        前一段时间,网上连续公布了女神级演员俞飞鸿的报道,不论是对她的采访,还是照片的公布,都让人感觉,46岁女人的气质如此,确实值得欣赏。不论是说话谈吐时的安然,还是面对男性质疑声时的坦然,都让人感觉神清气爽。

        这样看来,处于或即将处于35岁,可能少了年少时的天真,却多了因阅历而带来的优雅。

        曾经的经历,告诉我们,身处35岁,看向未来,遇见未知的自己,值得期待!

你可能感兴趣的:(35岁的女人 成长不“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