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真正为你好 父母伟大 真没有那么伟大

没人真正为你好 父母伟大 真没有那么伟大


父母总是为了子女好?

很多人都毫不怀疑地认同,父母永远为子女好。略微有一点思考能力的人,会以为父母的出发点确实是为子女好,但有时容易“好心办坏事”。不过之所以偶然给子女形成困扰,也仅仅是由于方式办法的问题。

父母这种生物,跟“对子女好”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逻辑关系。通常,父母都会尽力将子女抚养到有独立才能为止,不过,这样就足够伟大了吗?这种行为在鸟类或者哺乳动物中也很常见,是嵌入基因中让种族得以顺利延续的一种天性,非人类独有。

没人真正为你好 父母伟大 真没有那么伟大_第1张图片

假如硬要将这种行为说成“爱”也可以,但这是一种初级的冲动,一种没有多少理性成分、没怎样经过思考的“爱”,跟我们通常说的爱是有区别的。就像你的天性就是要进食,若是由于你的进食行为从而让某些物种得以更好地生存,那么该物种就应该以为你伟大了吗?显然没有一毛钱的关系。但同样的道理,子女作为受惠的一方,性命得以保全,在智慧未开化的时候,我们不断将其视为高层次的“爱”。

不过在子女有了独立才能以后,很多父母还是会继续尽心尽力地抚养,显然不能再用天性来解释了,而是依据社会现实分为多种缘由。比方父母遭到社会的道德压力——“由于周围人都这样,所以我不得不这样,否则会被人指指点点”;比方父母有攀比需求——“谁的孩子更牛,谁就更牛”。这就直接导致了很多父母用近乎变态的方式逼孩子生长为他们想要成为的样子,这背后除了“为孩子好”以外,可能有本人的攀比心在作祟吧。比方父母在长期抚养中构成了“默许价值观”,那就是“抚育孩子理所当然”“我的一切都是孩子的”,父母在子女身上付出过多,以致于没有了自己的生活,构成了巨大的沉没资本。此时所谓的“爱”,已经转变成自己的青春以至是生命,于是一旦根孩子的关系断开,就滋生了潜在的道德绑架可能。再比方养儿是为了防老,“我如今这么做,是给我的将来买一份保险”……

我们普遍为以为的“爱”里就有很多种其实是“非爱”的。当然还有一大堆我们一眼就是看出来的,比方卖孩子、把孩子当出气筒等等。

没人真正为你好 父母伟大 真没有那么伟大_第2张图片

亲子“天性”并不天然

父母对孩子的情感很复杂,但有时又不像是有目的的,这一点我想很多为人父母的人都深有感触,那么问题出在哪儿呢?

我们会对某个老物件有感情,我们会对某个玩了很久的游戏账号有感情,我们会对某个人有感情,这些感情的对象是什么,是老物件、游戏账号或者是人本身吗?

没人真正为你好 父母伟大 真没有那么伟大_第3张图片

人与世界的互动中,不断进行着塑造与反向塑造。我们不时地将自己的某些信息加到他人或物的身上,同时也通接收他人或物的信息来改造本人。所以当我们对某人或者某物做出某种行为之时,我们就将这些内容全部加在了对方身上,对方能够歪曲拒收,但那是在对方的世界里。在我们自己的世界里,就是不论对方收不收,我们的大脑都会以为我们已经加上了。

于是,不论老物件、游戏账号有没有意识,对我们而言,那些曾经令我们印象深入的记忆是存在的。不论孩子领不领情,对父母而言,曾经含辛茹苦抚育孩子的行为是存在的。

没人真正为你好 父母伟大 真没有那么伟大_第4张图片

我们根这些东西的一切交集,构成了我们的情感来源,而非这些东西自身。所以,所谓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情是什么?很遗憾,世俗认知的亲情是虚拟的,真实存在的只有父母与自己那么多年付出的心血、精神、劳动之间的情感 。就像那些从一出生就与父母素未谋面的孩子,几十年后相认,他们之间是基本没有亲情的。假如看似有,那一定是诸如“孩子是我生命的持续”“不认爹娘就是不孝敬”等社会压力在起作用,这不是情感 。

从孩子的角度来看,对父母又有哪些“天性”?

孩子确实有印刻和跟随的天性,但并非对父母,而是出于生存的需求。中国人有句古话,叫“有奶便是娘”。这句话对于孩子来说是对的,是不是亲生的,不重要,在没有能力独立生存的时期,生存最重要。很多父母跟孩子之间的关系是单向的,父母想方设法讨好孩子,但孩子不一定领情,所以仅仅是父母把自己的心血加在孩子身上。那么自然父母对孩子有感情,由于父母对自己的心血有感情。但孩子却并没有。

因而假如父母希望跟孩子之间可以长期地保持一个相互有感情的友好状态,就得多提供孩子为父母做事的场景。不要以为这是压榨孩子,其实一味对孩子好才是真正的自私。

你可能感兴趣的:(没人真正为你好 父母伟大 真没有那么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