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病不好看呀。”我还没有开口问病,刚坐下的这位女患者就说。
“哦,咋不好看呀,你详细说说。” 我将手指放在键盘上就位,准备记录病史。
她叹了口气说 :“大夫开的药,我一吃不好就扔了,家里到处都是药,中药、西药,这一箱,那一堆。”
“那你主要是哪里不舒服呢?” 我估计她是郁证之类的病,而且可能偏于热,不然不会这么没有耐心,这么浮躁。
她又长出一口气,说 :“我心里老烦老烦呐,也没有劲儿,心口还胀, 吃饭也少。” 诊其脉,弦细数。
她抽回胳膊, 说 :“你看你看。” 我于是将目光从屏幕转到她身上,见她用右手揉搓左臂的肱二头肌,正要问她左臂的情况,却听见她打了个声音沉闷的嗝。这时她又揉搓右腿,也随之打嗝。“你看这是啥病,随便是哪儿,一揉就打嗝。”
我马上想起张鸣钟教授曾说,他治过一位女患者,无论身体哪个部位,一捣一戳就随之嗳气,屡试不爽,后来是用木郁散治好的。“你这大概是气郁。” 我答。
“你说是‘气’ 我信。” 她点点头,“我这病就是从气上得的。”
“那咱就从气上来治,理气、顺气、开气、降气、散气,总得把你这气病给治了。”
听了我这一串的治气方法,她露出笑容:“看来治气的方法还不少呢,这大概就是你们特色诊室的特色吧。以前看病的大夫从不跟我说这些,没听我说上几句就开方,开了方就叫下一个。”
我想,缺乏交流,患不信医,大概是以前治疗失败的原因之一。“信则灵,不信则不灵” 未必是迷信,反而有一定道理。如果是那些与心理因素关系不密切的病,如外感发热、外伤骨折之类,信不信医与疗效关系不太大,反之,受心理影响大的病, 如郁证,则须医患互信,充分交流,标本不得,则邪气不服。于是我说 :“我这里的特色是喜欢听病人说病。你这个年龄的人大概看过电影《尼罗河上的惨案》吧?”
她显出困惑 :“是看过,您咋会说到这电影呀?”
“你就按电影上赛蒙对作家太太所要求的那样,平静下来,说说全部经过,从头说起。”
她又笑了:“赛蒙这样要求是尽量拖延时间,我如果按这要求说,不是太费您的时间了吗?”
“没事,我在门诊的时间就是给病人用的,你是最后一个了,最多是晚下一会儿班。”
于是她的倾诉如冲决河堤的河水,倾泻而出,我则安静地倾听她的诉说。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言,“木郁达之”“火郁发之”,述说、倾诉不但是“达” 与“发”的形式,而且是很有效的形式之一。果然,一番倾诉后,她的表情已经不那么沉郁了,我也更加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到她的病情。此患者是为肝气郁结, 横克脾胃,郁而化热之证。治当疏肝和胃、清热除烦,遂选栀子豉汤合小柴胡汤、 半夏厚朴汤、 甘麦大枣汤及木郁散化裁。
开方如下 :栀子5克,豆豉10克,黄芩10 克,枳壳10克,柴胡20克,白芍15克,甘草10克,半夏10克,厚朴15 克,茯苓20克,苏梗10克,麦芽10克,神曲10克,香附10克,小麦50克,郁金10克,木香10 克,姜枣为引。3剂,水煎服。
3剂后复诊,患者症有所减,情绪好转,口干思饮。前方加路路通10克以调气, 加天花粉15克以生津, 黄芩加至15克以清热。仍开3剂,水煎服。
三诊时患者呃逆大减,数揉方出。脉亦不甚弦,饮食增加。药已中病,宜仿古人,击鼓再进,以求全功,故加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后以此方加减进退又服2周,患者诸症基本消除。
作者介绍
张大明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副主任中医师,从事临床工作30余年。全国首批名老中医张海岑研究员入室弟子,学术传承人。中华中医药学会会员。获国家级一等奖1项,厅级科研成果2项,出版专著10部,发表论文30余篇。
擅长治疗 :抑郁症、咳嗽、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消化不良、慢性腹泻、习惯性便秘,糖尿病并发症、高脂血症、痛风、痤疮、前列腺增生、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并兼长指导体质养生,调治亚健康状态。
出诊信息
地点: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时间:周三、周六全天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管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主办
中医药知识 健康养生资讯
零售价:RMB16元
邮发代号:82-654
文章版权归《家庭中医药》杂志所有,未经授权谢绝转载、摘录。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所载方药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本文编辑:桔梗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