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报 安曼
一语激起千层浪!
7月17日,大众汽车集团(中国)CEO冯思瀚在业绩发布会上透露,“除宁德时代和国轩高科,还有一家动力电池生产企业正在(通过大众汽车的动力电池)认证中。”
整个周末,大家都在寻找这个"幸运儿"。
刚刚,万向集团子公司万向一二三股份公司(下称“万向一二三”)相关负责人向电池中国网证实了“今年4月就已经定点了,2021年Q4将开始向大众汽车供货”,并获得大众汽车百亿元动力电池订单消息。
宁德时代险了?
大众深度布局软包电池
2019年,大众将宁德时代纳入其全球供应链,又在今年5月出奇不意地控股了行业里的老三——国轩高科。
根据万向一二三的说法,在公告控股国轩高科之前,大众就已经和万向"眉来眼去"了。但是,大众为何会选择一直比较低调的万向一二三呢?
据了解,万向一二三的前身A123,2001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成立,同年还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创建了研发中心。2009年,A123在密西根州设立工厂,并一直为通用、戴姆勒克莱斯勒等品牌提供电池配套。
2012年,万向集团整体收购A123,经整合万向在国内的动力电池业务,2016年正式更名为“万向一二三股份公司”。同年,万向一二三在捷克开设工厂,服务需求日益增长的欧洲市场,客户包括戴姆勒奔驰、保时捷、捷豹路虎等欧洲主流车企。
“虽然与宁德时代尚有一定差距,但与国轩高科相比,万向一二三的实力并不弱。”劲邦资本合伙人王荣进表示。
专注新能源汽车赛道的正轩投资的王海全则认为,欧洲汽车企业更认可软包电池技术。尽管目前,大众使用的是宁德时代的方形三元电池,但是大众入股国轩高科后,国轩高科未来向大众汽车提供的软包三元电池。而万向一二三同样也是主打软包三元电池的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前不久,戴姆勒在华入股的电池企业孚能科技,也是主打软包电池的企业。
根据动力电池应用分会最新数据,今年1-6月,新能源汽车软包动力电池的装机量只有849.88MWh,市场占比仅有4.86%,远低于方形电池的76.40%。
业内人士认为,虽然目前国内市场,方形电池独霸天下,但是随着大众、戴姆勒等国际巨头纷纷与软包电池生产企业合作,未来或将带领中国国内软包电池装机量走出低谷,与方形电池在市场格局上一争雌雄。
被大众看上的
宁德时代、国轩高科都涨疯了
作为超4000亿的电池巨头宁德时代,近一年内来,陆续成为大众、戴姆勒等国际汽车巨头的电池供应商,股价也因此翻了3倍,成了资本追捧的宠儿。
7月18日,宁德时代发布非公开发行股票情况报告书,此次定增发行价为161元,募集资金197亿元。其中,高瓴资本认购100亿元,包揽了超过一半的定增,本田也认购了37亿元。
但是真正被改变命运的是大众刚刚入股的国轩高科。
今年5月28日,国轩高科突然宣告第一大股东易主。通过转股和募资定增的方式,大众将成为国轩高科第一大股东,占其总股本的26.47%。
至此,大众将成为首家控股中国电池厂商的外资汽车企业。
虽然在动力电池装机量上,国轩高科是仅排在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之后的第三大动力电池厂商,但仍然无法改变国轩高科业绩逐年下降的事实。
2018年,借壳上市的国轩高科在顺利完成对赌协议之后,开始业绩变脸。
2018年公司扣非净利润1.91亿元,相较上年同期的5.29亿元,大幅下滑63.89%。2019年公司更是出现借壳以来的首次扣非亏损,亏损金额高达3.45亿元。
年报显示,2019年公司存货周转天数为335.51天,相较借壳之初的77.04天,增长超过三倍。存货周期的暴增表明公司已经出现存货积压的情况,产品销售堪忧。
业绩变脸,使得公司股价也从2016年的高位38元/股一路下跌到12元附近,截至2019年年底,国轩高科的股价仅为2016年的1/3。
2020年初,大众牵手国轩高科的传闻在市场中传开,到绯闻正式确定,公司股价一度接近前期高点。截至目前,涨幅仍超过100%。
7月15日,国轩高科公布了惨淡的2020年上半年报告之后,同时宣布启动年产30000吨高镍三元正极材料项目,未来将向大众汽车配套软包高镍三元电池。
“纯电动汽车方面,2025年,(大众汽车)集团在亚洲市场对动力电池的总需求量将达到150GWh。为满足这一需求,在中国,我们至少需要2-4家电池供应商的支持。”大众汽车集团(中国)CEO冯思瀚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
有业内人士预测,大众2025年国内销售目标150万辆,所以即使国轩高科满产满销,也仅占大众份额的23%。
根据国信证券测算,假设2023年国轩高科电池产能利用率达到70%,产销率90%,电池价格0.61元/Wh,净利率9.5%,则公司电池业务利润可达13.9亿元;高镍正极材料假设满产满销,单吨净利1.5万元,则正极材料利润4.5亿,公司整体利润可达18.4亿。
大众牵手万向一二三
或坐实万向造车被骗?
本来当年万向集团收购万向一二三的电池业务是为自己的造车事业做准备,但是4年过去了,万向集团的豪华超跑一辆都还没有造出来。
最近,美国一个名为Jalonik的汽车博客网站,公开发表一篇文章称,根据作者掌握的内部资料,Karma正在低调裁撤大量员工,而其现有的原型车多为骗人骗投资的假项目。
成立于2007年的Karma Automotive,前身是菲斯克汽车(Fisker Automotive),其最著名的车型是曾叫板特斯拉Model S的Fisker Karma。2014年,公司破产后被中国万向集团收购。
根据该篇报道指出,万向去年已将4亿美金的投资缩减为1亿,并希望彻底撤资;加上今年年初疫情的冲击,Karma的高层已经在准备破产保护。
不过,根据Jalonik在6月28日对此文的更新中表示,有信源告诉作者,万向似乎已经被说服了将继续投资Karma,以避免其考虑申请破产保护。
对于造车,万向集团当时的掌门人鲁冠球多次表达了他的执着;“我会把万向挣到的每一分钱都用来制造电动车。我会大量烧钱,直到成功。或者万向崩盘为止”。
万向集团旗下拥有4家上市公司,其中我们所熟知的万向钱潮营收规模远远超过了其他三家上市公司。
万向钱潮于1994年成立并上市,主要生产底盘及悬架系统、汽车制动传统系统等汽车零部件及总成,公司不仅为国内主要的整车企业供货,也为通用、福特、大众等国际整车企业配套。
2019年,万向钱潮实现营收为105.8亿元,同比下滑6.87%,出现近20年来的首次下滑;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36亿元,同比下滑25.82%。
这已经是连续第二年出现下滑,2018年万向钱潮实现净利润7.23亿元,同比下滑18%。
进入2020年,万向钱潮并没有像大多数的股票一样迎来反弹,反而股价不断下跌。截至目前,万向钱潮仅剩下140亿市值。
另外三家上市公司中,规模最大的是从事房地产业务的顺发恒业,2019年营收16.5亿元,同比下滑39.29%;净利润6.08亿元,同比下滑40.8%;其次是从事食品行业的承德露露,在2019年实现营收22.6亿元,同比小幅增长6.29%;实现净利润4.65亿元,同比增长12.54%;另外一家是从事农业领域的万向德农规模最小,2019年仅实现5800多万净利润。
显然,这4家上市公司难以支撑万向的造车梦想。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格局已经初步确定,万向的Karma即使能够实现量产,也难以撼动新能源汽车里,特斯拉一家独大的局面了……
中国基金报:报道基金关注的一切
Chinafundnews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中国基金报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
万水千山总是情,点个 “在看” 行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