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概论学习笔记——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

需求分析

概念结构设计

逻辑结构设计

物理结构设计

数据库实施

数据库运行和维护

数据库概论学习笔记——数据库设计_第1张图片

数据库概论学习笔记——数据库设计_第2张图片

1.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就是分析用户的要求

(1)信息要求

    用户需要从数据库中获得信息的内容与性质

    由信息要求可以导出数据要求,即在数据库中需要存储哪些数据

(2)处理要求

    用户要完成的处理功能

    对处理性能的要求

(3)安全性与完整性要求

数据字典

数据字典在需求分析阶段建立,在数据库设计过程中不断修改、充实、完善

数据项,以“学号”为例:    

数据项: 学号    

含义说明:唯一标识每个学生

别名: 学生编号    

类型: 字符型    

长度: 8    

取值范围:00000000至99999999

取值含义:前两位标别该学生所在年级,后六位按顺序编号

2.概念结构设计

数据库概论学习笔记——数据库设计_第3张图片

一个实例:

某个工厂物资管理的概念模型。物资管理涉及的实体有:

仓库:属性有仓库号、面积、电话号码

零件:属性有零件号、名称、规格、单价、描述

供应商:属性有供应商号、姓名、地址、电话号码、账号

项目:属性有项目号、预算、开工日期

职工:属性有职工号、姓名、年龄、职称

数据库概论学习笔记——数据库设计_第4张图片

数据库概论学习笔记——数据库设计_第5张图片

数据库概论学习笔记——数据库设计_第6张图片

3.逻辑结构设计

E-R图向关系模型的转换

转换原则

 1. 一个实体型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

    关系的属性:实体的属性

    关系的码:实体的码

2. 实体型间的联系有以下不同情况

(1) 一个1:1联系可以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也可以与任意一端对应的关系模式合并。

    ① 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

         关系的属性:与该联系相连的各实体的码以及联系本身的属性

         关系的候选码:每个实体的码均是该关系的候选码

    ②与某一端实体对应的关系模式合并

         合并后关系的属性:加入对应关系的码和联系本身的属性

         合并后关系的码:不变

(2)一个1:n联系可以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也可以与n端对应的关系模式合并。

    ①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

         关系的属性:与该联系相连的各实体的码以及联系本身的属性

         关系的码:n端实体的码

    ②与n端对应的关系模式合并

        合并后关系的属性:在n端关系中加入1端关系的码和联系本身的属性

        合并后关系的码:不变 可以减少系统中的关系个数,一般情况下更倾向于采用这种方法

(3)一个m:n联系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

          关系的属性:与该联系相连的各实体的码以及联系本身的属性

          关系的码:各实体码的组合

(4)三个或三个以上实体间的一个多元联系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

         关系的属性:与该多元联系相连的各实体的码以及联系本身的属性

         关系的码:各实体码的组合

(5)具有相同码的关系模式可合并

         目的:减少系统中的关系个数

         合并方法:  将其中一个关系模式的全部属性加入到另一个关系模式中  然后去掉其中的同义属性(可能同名也可能不同                                   名)  适当调整属性的次序

例子:

数据库概论学习笔记——数据库设计_第7张图片

部门(部门号,部门名,经理的职工号,…)

职工(职工号、部门号,职工名,职务,…)

产品(产品号,产品名,产品组长的职工号,…)

供应商(供应商号,姓名,…)

零件(零件号,零件名,…)

职工工作(职工号,产品号,工作天数,…)

供应(产品号,供应商号,零件号,供应量)

4.物理结构设计

什么是数据库的物理设计

数据库在物理设备上的存储结构与存取方法称为数据库的物理结构,它依赖于选定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为一个给定的逻辑数据模型选取一个最适合应用要求的物理结构的过程,就是数据库的物理设计。

你可能感兴趣的:(stu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