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架构入门——大牛分享总结

公司组织工程师培训课程,首先是沈老师第一讲互联网架构入门将重点内容简单整理如下。

 一、一切脱离业务的架构设计 都是耍流氓

Case1 Redis Or  Memcache

记得面试的时候,沈老师就问过我这个问题

redis ,为什么要用它?

为何不选择memcache

结合什么业务场景,可解决什么问题

一般coder只能回答公司用,领导用,所以用,并未从使用者、架构师的思维去思考这个上述问题。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除了了解Redis memcached各自特性之外,更需要结合自身业务场景。ps:既然聊到这,便再review一下两款缓存技术的差异:

1如果需要缓存能够支持更复杂的结构(stringhashlistsetsorted set)和操作,那么Redis会是不错的选择;

2使用简单的key-value存储的话,Memcached的内存利用率更高;

3由于Redis只使用单核(单线程),而Memcached可以使用多核,所以平均每一个核上Redis在存储小数据时比Memcached性能更高。而在100k以上的数据中,Memcached性能要高于Redis

4Redis中的数据是持久化的,断电或重启后,数据也不会丢失。

5Memcache做缓存,适合多读少写;Redis在读写效率要求都很高的情况下; 

Case2  Mysql 的索引引擎

MyisamInnodb 均采用B+ tree,而非hash ,但从查询和插入的时间复杂度而言,hash均优于B+树,为何还选择B+tree作为索引结构?

 

查询时间复杂度

插入时间复杂度

B+ tree

lg n

lg n

hash

o(1)

o(1)

cause 业务需求不可能只是查询id=n条件过滤,更多情况下是使用 time > between等范围查询,这是使用B+ tree 连续(sorted)的数据结构特点,在range查询时效率优于hash;另外磁盘结构针对B tree 更便于存储。

至于为什么更便于磁盘存储读取,详见博客:https://blog.csdn.net/cyl937/article/details/53585007

可以看出,从技术、数据结构设计到具体代码的编写,由大到小说明,架构设计基于业务,是设计,更是随业务发展的演进。其中提到如果回退到4年前公司刚成立时,再来对系统架构进行设计,会是什么样。沈老师觉得还会是当时的样子。架构设计可以想得远,但又不能脱离当下实际想得太远。人生亦是如此。

二、高可用 高并发

1、高可用

何为高可用?线上服务kill 几个,仍持续服务输出,用户无感知,即为高可用。

如何做到高可用?方法论:冗余(集群)、服务检测、流量(故障)转移

从web--nginx--server--cache---db 几个环节对高可用进行分析

web高可用:集群

nginx keepalive机制,在nginx集群间,down掉一个,通过心跳机制,另一backup 进行工作。另外对web层过来的进行流量分发,对server端的集群,down调,分发到okserver上。Server 本身服务框架如dsf提供连接池、服务探测功能。

db 主主复制,主从同步。从集群保证。到家目前使用阿里云服务,主主复制,一从提供读服务。

2、高并发

方法论:加机器。还是从web--nginx--server--cache---db每个技术环节进行case分析。webtomcat平均可支撑1k /s的请求。nginx5k/s.(智能DNS,根据用户请求ip直接路由到最近的省市服务器中)server层传统通过写大量存储过程,少量业务代码,利用cpu进行计算。

三、向牛人致敬

  进入58一年的时间,跟沈老师来回有过好几次接触,我心中的牛人气质几乎完全符合。没架子,讲话平和,技术精湛且面广,重点是技术沟通总是深入简出,且均基于case说明问题,举一反三。从气质看人品,聊技术不禁每次接触后都感叹,受益颇深。简单list一下本次分享内容只是课程内容的小小一隅,重点我想分享或记录的是沈老师的思路。

1、系统是设计出来的,更是演进出来的

  2、一定出现问题,才使用某种技术、某种解决方案来不断优化系统架构

  3、高可用不外乎HA冗余、心跳检测、流量故障转移,每种方式的实现原理,一通百通举一反三

4、另外,public speech,尤其是专业性技术性强的分享,注意语速慢,娓娓道来。且使用项目实例case123说明问题。深入简出

  后续还会进行系统解耦、秒杀等业务架构设计分享。持续更新。

你可能感兴趣的:(互联网架构入门——大牛分享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