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左传(33)公孙敖轶事

————佐撰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公孙敖是庆父的儿子。庆父虽然最终被迫自尽(八卦戳这里),但他的后代并没有受到株连。

从今人的眼里看,这是个很有趣的现象。但在古时候,经常可以看到爹犯了事被当朝老大收拾了,儿子却仍然世袭老爸的爵位继续为国效力,丝毫也不受影响。最著名的就是治水不利的鲧被处死了,儿子大禹接班继续治。周武王收拾了纣王,却还是分封给纣王儿子武庚宋国这块地方让商王朝的血脉得以传承、祖祠有祭奠(武庚自己做乱作死后,又把宋国分封给了纣王庶兄微子,总之香火不断)。

我常常困惑于到底什么才是中国传统文化,如今批传统的人批得恨不能刨了自己的祖坟,捧传统的人恨不能说全世界的文化都不及中国一根小指。有文字的历史长河在中国流淌了数千年,其间记载了多少变迁多少变异,而我才疏学浅,所知道的只是东鳞西爪道听途说的一点点而已,不知道批和捧的人到底怎么定义中国文化。仅以一个孔老爷子为例,批孔和捧孔的人到底批、捧的是原版的孔子还是后世二千年来的加强版、演义版、戏说版的孔子,我不得而知。

接着说公孙敖。虽然爹作乱出奔后自杀了,他仍然袭了老爹的爵位在鲁国出任高官,接来送往、出使会盟,相当地受重用。

公孙敖先生的大老婆是莒国人,姓己,名啥不知道,谥号为戴,书称戴己,生的孩子叫榖(读谷),书称文伯,即后来乱了鲁国的三大卿氏之一孟氏的先祖,小老婆是戴己的妹妹,声己,生的孩子叫难,书称惠叔。

鲁文公七年,敖先生已经是五、六十岁的老人啦,大老婆死了,敖先生又跑到莒国去想再娶一个老婆回来,莒国人说啦:为啥不给俺家声己转正啊?敖先生碰了个软钉子,只好改口说给自己的堂弟公子遂定亲,莒人同意了。当年冬天,敖先生去莒国公盟兼为堂弟迎亲,一看,哗,这个女子好美噢,肥水不流外人田,还是我自己娶了吧!

公子遂这个气啊,征得了老大鲁文公的同意就准备跟敖先生开战。鲁国另一位卿士惠伯对文公说:老大,这就是你的不对了,如果是外敌来犯,没办法,就算明知道自己人会死伤,也得去打,但自家人有矛盾,你不想办法平息,倒鼓励内战,伤来伤去,伤的不都是自己人?自己人打起来了,外敌趁虚而入咋办?!文公一想,是这个理儿,就派惠伯就去思想工作,最后公子遂大人大量不再追究,敖先生也觉得这事办得不地道,把莒女又送回了莒国以示改过自新。

但美女的魅力是无敌的。转年,周襄王死了,文公派敖先生去首都参加中央举行的追悼会,结果这位敖先生啊,带着本该送给中央的金银财宝一溜烟跑到了莒国,孝敬美女去了。多么伟大的爱情的力量啊!

如果这事发生在今天,敖先生的老婆孩儿都得吃不了兜着走,但那年头,敖先生跑了,他儿子文伯继承了他的职位。敖先生在莒国呆了一段时间,想家了,要求回国。文伯跟文公好说歹说文公同意让敖先生回国,条件是不许参政议政,不许随便出门。

敖先生回国呆了三年,没啥意思,带着莒美女以及和莒美女生的两个孩子又跑到莒国(这老头儿还真能折腾),没多久,又想回国了。这时,文伯已死(儿子硬是没活过老子),承袭爵位的是敖先生的另一个儿子惠叔,惠叔又下功夫行贿,终于说服大家放他老爹回国,敖先生终于没熬到最后时刻,客死异乡了。惠叔又想说服大家让父亲归葬,未遂。于是有人给惠叔出主意:好歹你爹也是鲁国人,把你爹的棺材放在堂阜,肯定鲁国君臣不能让他就烂在那儿吧。惠叔依计而行,最终果然鲁文公君臣同意让敖先生归葬了。

棺材回到家,敖先生的小老婆声己拒绝进帷幕去看那具棺材,就在帘外面哭了两声算是尽了夫妻之道。公子遂呢,也拒绝去哭丧。又是那位当初说内战不可取的惠伯出面,对公子遂说:

虽不能始,善终可也。史佚有言曰:兄弟致美。救乏、贺善、吊灾、祭敬、丧哀,情虽不同,毋绝其爱,亲之道也。

意思是,虽然你俩抢女人没有善始,好歹咱整个善终也行啊。老话说得好:兄弟之情就在于有麻烦的时候帮一把、有喜事的时候贺一下、有丧事了哭一声,团结友爱才是亲情之道。你又没做对不起他的事,犯不上人都死了你还记仇让自己反而落了不是。公子遂觉得在理,就带着兄弟们去哭丧了。

到此,敖先生晚年的黄昏恋貌似有了一个大团圆的结局。其实不然。多年以后,敖先生跟莒美女生的那两个儿子长大后也回到了鲁国,敖先生的大孙子孟献子很喜欢这两个小叔叔(从年龄上讲,孟献子应该比这两位小叔叔大不少),旁人看着嫉妒啦,就造谣说这两个孩子想杀孟献子,两个孩子听了,觉得很难过,找个机会都战死沙场了。


八卦左传(33)公孙敖轶事_第1张图片
这真是个开桑的故事

下集预告:小人物之狼瞫、臾骈

你可能感兴趣的:(八卦左传(33)公孙敖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