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究竟是不是一种套路?

  双十一将至,相信不少的同学已经把购物车填的满满的。随着每年双十一各种电商的促销,双十一“购物节”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对于某些人来说,它甚至是必不可少的。

 



  每年的双十一,都会在网上出现巨大的商品交易量。由此一些人可能会想,双十一究竟是不是一种套路?为什么会出现双十一?疑问由此产生。

  实际上双十一和不少厂家发放优惠券是一样的道理,只不过它使用了特定的时间,在特定的时间里进行非常大的优惠。这种优惠方式更类似与某品牌手机的“饥饿营销策略”。

 

  可是有些人又会问,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

经济学里有个概念叫做“价格歧视”,价格歧视是指厂商对同一件产品或服务针对不同的人群或是不同的数量设定不同的价格进行销售。为啥要这样呢?因为要实现厂商的利益最大化。

如果一件商品的价格是80块,成本是5块,那么手里有80块的人可能会考虑购买它,那么手里有60块,40块,20块的这群人根本没有足够的钱来购买这些商品。那么厂商就只能赚取手里有80块钱这部分人的钱。

但是如果这件产品根据不同的消费人群定出了20,40,60,80,这几种价格,那么拥有不同资本的人都可以买得起这件商品,厂商就能赚取对这件商品需求弹性不同的人或者是说拥有不同资本而对这件产品有需求的人的钱,从而实现利润的最大化,这就是价格歧视的作用。

可是这时候又有人问了,那它为啥不直接降价,为啥要进行双十一,或发放优惠券呢?关键点在于价格。“价格”拥有传递物品稀缺性的功能,也就是说价格可以反应出商品的需求,如果价格下降,需求量虽然可能短期上升,但会因此降低品牌在消费者眼中的定位,一旦回调价格还会对消费者心理造成负面影响。

而其他商家为了做出应对措施必然也会降价,从而引发行业内战,形成恶性竞争。同时还会增加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心中对于同一件商品的价值与商品市场价值的差值),而消费者剩余越小,才能实现利益的最大化,所以这样做得不偿失。十几年前著名VCD制造商爱多,就犯过这种错误。

而双十一和发放优惠券策略则比简单的价格下调效果要好的多,它可以有效的从人群中挑出“差钱”和“不差钱”的人,或者是说对于这件商品是否有刚性需求的人。

针对不同的人群迅速分类,杀入市场,并用不同的优惠门槛增加人们的非理性消费。对于时间成本低,而对价格敏感的人,他们很愿意付出自己的时间成本换取这一部分优惠,而对于时间成本高,价格不敏感的人来说,也并无影响,这些优惠对于他们来说毫无意义,所以也没必要。两者的钱都能赚到,何乐而不为呢?

  由此,双十一和优惠券为何会出现?真相大白。

  这是套路吗?这确实是一种套路,不过对于厂商来说是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价格敏感者”的福音。这样看,似乎是双赢的。但究竟是不是?还得根据个人来判断。

  快要双十一了,写这篇文章就是想让大家知道,为什么会有双十一以及优惠券。透过现象分析事物本质,让大家知道其中的原因。

希望大家都能理性消费,祝大家都能抢到自己想要的东西。Good luck!

文/喵先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双十一究竟是不是一种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