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万年的孤寂-费米悖论和造不出来的冯诺依曼探测器
地球之外有灿烂星河,银河系之外是广袤宇宙。可明明是大千世界,浩瀚无边,又为什么如此冷清、荒凉、死寂?从伽利略发明望远镜以来,人类就把目光投向了太空,可这明明该喧嚣拥挤的银河,却保持了神秘而恒久的沉默,这是多么荒谬的巨大矛盾,却又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真实。
这就如同你置身于一座规模恢弘、无边无际的城堡,你知道城堡有上千亿个房间,知道它们离你并不遥远。那么为什么从没有人来敲响你的门,为什么你听不到任何人的声音,为什么所有地方都没有他人的痕迹?难道这浩淼的城堡只为你一人而建,难道你是唯一的存在?
费米提出“费米悖论”的时候,他只说了一句话:Where are they?他并不是在装深沉而故意少说话让别人去咀嚼去思考,我想他当时一定是太过震惊了,这个简短的疑问句,充满了困惑、难以置信和彻骨的孤独。
有人把费米悖论揭示的宇宙图景,形容为“大沉默”。千百年来,我们想象外星人、思考外星人、寻找外星人,只因我们不愿相信,人类在宇宙中是孤独的。宇宙的尺度让我们乐观,但星空的沉默又让我们不得不悲观,每一个理解了费米悖论的人,都会感到全人类的孤独压在自己心头。
可是费米悖论不是数学悖论,它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悖论。费米悖论里有一个环节是值得怀疑的,那就是自我复制的冯诺依曼探测器。
费米设想的冯诺依曼探测器是这样工作的,发射到一个星球后,它收集材料开始自我复制,然后再向下一个星球进发,这样,在不长的时间内如百万年,这种探测器的足迹应该遍布整个银河系。
可是人类至今没有发现过这种探测器,更别说制造出来了。因此,宇宙必然有其它高级文明存在和没发现过探测器就形成了明显的悖论。
这个悖论的核心在于冯诺依曼探测器能否制造得出来,如果制造不出来,那么悖论就不存在了。
我觉得冯诺依曼探测器制造难度有三:
一.所往星球上有没有进行下次星际探测的所有必要物质,如果没有,那就没戏了。举个例子说,现在很多液体火箭采用的氢氧发动机,想在火星上去收集,基本是没戏的,土星木星也没戏。还有一些稀有元素和重元素,也是很不容易获得的。探测器不仅要能快速找矿,还要能建造冶炼工厂。这得需要多强的人工智能?
二.如果比较幸运,探测器找到了和地球类似的处于宜居带,有大气层的岩石圈星球,它也轻易获取了所需的资源,然后,需要复制自己。但是这个复制是极其复杂的,不是计算机病毒自我复制那么简单。大到大厦般的外壳,小到纳米级的芯片,都得自己制造出来,这得相当于几千个工程师的智商?
三.如果他AI足够强大,那么该选择下一个目的地了,它又要探测,筛选,这个至少要等于一个NASA的能力吧。
到这里,我们会发现,一个成功的冯诺依曼探测器,要等于数千名顶级地质勘探员+矿场工人+冶炼工人+制造业工人+软硬件工程师+天文学家的合体,以当今AI的棋牌乐水平,还不知要发展多少年。
但我的结论是,这样的探测器造不出来!这是根据没有外星探测器到访的事实反推出来的。
宇宙如此辽阔,像太阳般稳定的恒星如恒河沙数,就银河系中,比地球早发展一万年的文明应该是存在的,但他们也没有派能自我复制的冯诺依曼探测器过来,这是否意味着,比地球先进的文明也造不出来。外星人和人类一样是被困在复活节岛般的孤岛上守望。
困住人类和外星人的真正枷锁,是只能在低等级徘徊的AI,因为物资还是相对容易取得的,相当于万人工程师远征军的AI,则太难了,以至于还没见过哪个外星人建造出来。
说不定这个梦想,和人类建造光速飞船一样,存在理论上的天花板,是不可能实现的。这个理论天花板,可能就是造成人类亿万年孤寂的原因。
2019年11月4日12:1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