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妈记》:平均每顿饭看两集情景喜剧每天三顿饭的小王最爱的情景喜剧

我现阶段的观影乐趣大致可以这么着概括:吃饭的时候看情景喜剧,不吃饭的时候看恐怖片。我已经病入膏肓到了不看情景喜剧吃不下饭,不看恐怖片就犯困的地步。不久前,我打开《与莎莫的500天》看了几分钟后,打了个哈欠,随后把室友丫丫拖过来一道看完了很是惊艳的《无名女尸》。不过今天不谈恐怖片,我想要撸起袖子,饱含深情剧透一部我平时用来下饭的情景喜剧。

《寻妈记》——平均每顿饭看两集情景喜剧每天三顿饭的小王最爱的情景喜剧

我觉得我看过的美剧往往透着一股子坦率又粗鲁的风格,笑点像是嚼碎了后端到观众面前,观众不需要咀嚼就能吞咽下去。相比之下,我看过的英剧则更加精致一些,像是刚刚听到有点懵逼,附和着笑两声,走在回家路上想了想才能笑出声的餐桌笑话。《寻妈记》深受小王喜爱的原因在于,小王不需要咀嚼就能很方便地把它的笑点吞咽下去,但过后却又能够在回家的路上继续咀嚼。它是一部综合了美剧和英剧优点的情景喜剧。

我觉得《寻妈记》的编剧和一众主角全都流露着中产阶级的文青感。主角泰德是个张口意大利语朗诵《神曲》原文,闭口品出葡萄酒里是黑醋栗混紫罗兰还是杜松浆果混烟草的公认文青。泰德的好基友和好姬友们虽然装模作样地鄙夷泰德的文青气,但也是随随便便以十四行诗对答的人。大概《寻妈记》这种文青基底造就了它精致的特点。

我对于影视剧精致的定义是:编剧挖空心思地玩弄观众。《寻妈记》里我一直很爱拿出来举例的一集是这样的:(前方剧透预警)这一集的开头,一个少年和一个少女坐在镜头前的沙发上,镜头外女主角罗宾的声音说:“孩子们,我今天要跟你们讲讲我是怎么遇见你们爹的。”接着这一集开始说罗宾如何告诉不久前跟自己发生一夜情未戴套的巴尼自己可能怀孕了,如何愤愤道老天凭什么让自己怀孕,如何忐忑着去医院检查。在一系列的闹剧发生过后,在这一集接近结尾的地方,罗宾从医生那里得知自己没有怀孕。不仅没有怀孕,她一辈子都不可能怀孕。随后镜头转回罗宾跟少年和少女讲故事的客厅,镜头前的少年和少女的影子随着客厅逐渐淡去,变成了正在下着雪的公园。罗宾一个人坐在公园落满了雪的长椅上缓缓地喝着啤酒,她说:“你们知道吗孩子们,我很高兴你们是假的。”接着,有着“十四岁独自一人在原始丛林徒手杀狼”人设的罗宾落下了眼泪。所以刚才的少年少女只不过是不会有孩子的罗宾的想象而已。这是万千观众观后决定给编剧寄刀片的一集,但它大概可以排进我最喜欢的几集当中。

这主要是因为我是个变态。

其次是因为这一集充分地展现了这部剧的精致感。其实单单用一集并不足以展现这部剧的精致感,毕竟编剧是可以为了抖个包袱而把这个包袱从第一季埋到最后一季的人,区区把包袱从一集开头埋到这一集结尾并不算什么。这样处心积虑地埋包袱在较短的正剧和悬疑电影里可能比较多见,但在一部足足九季二百一十六集的情景喜剧里却绝对是少有的。其他相似长度的成功情景喜剧,比如《生活大爆炸》和《老友记》,把每一集和每一集拆开了揉碎了调转了顺序看,一点都不会影响观众的观感。但如果把寻妈记一集一集拆开了看,虽然也有趣,但却会因为不能看到此前的包袱而无法回味。我到今天已经至少看了《寻妈记》每一集三遍,但每次看的时候,都会发现编剧在某处埋了个包袱,用来跟日后的剧情呼应。这种“啊……原来如此”的回味感,是寻妈记的精致带给我的。

除了精致以外,我认为《寻妈记》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人生感了。《寻妈记》全剧的设定是主角泰德在给自己两个孩子讲自己在遇到他们妈妈之前的几年里发生的故事(一个五十岁男人硬拖着自己两个青春期面瘫脸儿女非要唠唠自己年轻时的事情)。也就是说,这就是这个五十岁男人所经历的三十岁前后的人生。说这部剧有人生感,是因为它真的很像人生。在这个人生里,很少有什么是能够完全按计划来运行的。(前方剧透预警)泰德想要成为一位成功的建筑师,却当了大学教授。罗宾想要成为知名新闻节目主播,却长期做了类似曾小贤的凌晨电视节目主持。马修想成为环保律师,却在大公司里为破坏环境的资本家们工作。莉莉一直想成为画家,却是幼儿园老师。可是,尽管人生不会按照计划来运行,却会在意想不到的时候以意想不到的方式把你真正想要的东西给你。泰德在做大学教授的时候设计出了饱受赞誉的摩天大楼,罗宾在当了多年不受重视的鸡肋主持后偶然成为了知名新闻节目的主播,马修成为了环保法的法官,莉莉成为了艺术品经纪人。

就像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一样,没有什么是主角们能够掌控的,可是到头来却能够心满意足。

《寻妈记》:平均每顿饭看两集情景喜剧每天三顿饭的小王最爱的情景喜剧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寻妈记》:平均每顿饭看两集情景喜剧每天三顿饭的小王最爱的情景喜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