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T-内核基础

文章目录

  • RT-Thread 内核介绍
  • RT-Thread 启动流程
  • RT-Thread 自动初始化机制
  • RT-Thread 内核对象模型
    • 静态对象和动态对象示例
    • 内核对象管理架构
    • 对象操作块和相关函数
    • 函数API接口说明
      • 初始化对象(静态)
      • 脱离对象(静态)
      • 分配对象(动态)
      • 删除对象(动态)
      • 辨别对象(判断指定对象是否是系统对象(静态内核对象))
  • RT-Thread 内核配置示例
  • RT-Thread小结
  • 参考

RT-Thread 内核介绍

内核是操作系统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部分。下图为 RT-Thread 内核架构图,内核处于硬件层之上,内
核部分包括内核库、实时内核实现。
RTT-内核基础_第1张图片

内核库是为了保证内核能够独立运行的一套小型的类似 C 库的函数实现子集。这部分根据编译器的不 同自带 C 库的情况也会有些不同,当使用
GNU GCC 编译器时,会携带更多的标准 C 库实现。

!!! tip “提示” C 库:也叫 C 运行库(C Runtime Library),它提供了类似 “strcpy”、 “memcpy” 等函
数,有些也会包括 “printf”、 “scanf” 函数的实现。 RT-Thread Kernel Service Library 仅提供内核用到的一
小部分 C 库函数实现,为了避免与标准 C 库重名,在这些函数前都会添加上 rt_ 前缀。
实时内核的实现包括:对象管理、线程管理及调度器、线程间通信管理、时钟管理及内存管理等等,内
核最小的资源占用情况是 3KB ROM, 1.2KB RAM。

RT-Thread 启动流程

一般了解一份代码大多从启动部分开始,同样这里也采用这种方式,先寻找启动的源头。以 MDKARM 为例, MDK-ARM 的用户程序入口为 main() 函数,位于 main.c 文件中。系统启动后先从汇编代码startup_stm32f103xe.s 开始运行,然后跳转到 C 代码,进行 RT-Thread 系统功能初始化,最后进入用户
程序入口 main()。

为了在进入 main() 之前完成 RT-Thread 系统功能初始化,我们使用了 MDK 的扩展功能 $ Sub$ $ 和
$ Super $ $。可以给 main 添加 $ Sub $ $ 的前缀符号作为一个新功能函数 $ Sub$ $main,这个 $ Sub$ $main 可以
先调用一些要补充在 main 之前的功能函数(这里添加 RT-Thread 系统初始化功能),再调用 S u p e r Super Super$main
转到 main() 函数执行,这样可以让用户不用去管 main() 之前的系统初始化操作

/* re-define main function */
int $Sub$$main(void)
{
    rtthread_startup();
    return 0;
}

在这里 $ Sub$ $main 函数仅仅调用了 rtthread_startup() 函数。 RT-Thread 支持多种平台和多种编
译器,而 rtthread_startup() 函数是 RT-Thread 规定的统一入口点,所以 S u b Sub Sub$main 函数只需调用
rtthread_startup() 函数即可(例如采用 GNU GCC 编译器编译的 RT-Thread,就是直接从汇编启动代码
部分跳转到 rtthread_startup() 函数中,并开始第一个 C 代码的执行)。在 components.c 的代码中找到
rtthread_startup() 函数,我们看到 RT-Thread 的启动流程如下图所示:

RTT-内核基础_第2张图片

RT-Thread 自动初始化机制

自动初始化机制是指初始化函数不需要被显式调用,只需要在函数定义处通过宏定义的方式进
行申明,就会在系统启动过程中被执行。例如在串口驱动中调用一个宏定义告知系统初始化需要调用的函数,代码如下:
RTT-内核基础_第3张图片

示例代码最后的 INIT_BOARD_EXPORT(rt_hw_usart_init)表示使用自动初始化功能,按照这种
方式,rt_hw_usart_init()函数就会被系统自动调用,那么它是在哪里被调用的呢?

流程框图中有两个函数:rt_components_board_init()与 rt_components_init(),其后的带底色方
框内部的函数表示被自动初始化的函数,其中:

rt_components_board_init()函数执行的比较早,主要初始化相关硬件环境,执行这个函数时将
会遍历通过 INIT_BOARD_EXPORT(fn) 申明的初始化函数表,并调用各个函数。
rt_components_init()函数会在操作系统运行起来之后创建的 main 线程里被调用执行,这个时候
硬件环境和操作系统已经初始化完成,可以执行应用相关代码。rt_components_init()函数会遍历通
过剩下的其他几个宏申明的初始化函数表。

“board init functions”为所有通过 INIT_BOARD_EXPORT(fn) 申明的初始化函数。
“pre-initialization functions”为所有通过 INIT_PREV_EXPORT(fn) 申明的初始化函数。
“device init functions”为所有通过 INIT_DEVICE_EXPORT(fn) 申明的初始化函数。
“components init functions”为所有通过 INIT_COMPONENT_EXPORT(fn) 申明的初始化函数。
“enviroment init functions”为所有通过 INIT_ENV_EXPORT(fn) 申明的初始化函数。
“application init functions”为所有通过 INIT_APP_EXPORT(fn) 申明的初始化函数。

RTT-内核基础_第4张图片

RT-Thread 内核对象模型

RT-Thread 内核对象是为系统对象(线程、信号量、邮箱)维护的一些数据结构,这些数据构保存了与系统级对象相关的信息。在 RT-Thread 内核对象中分为两类:静态内核对象和动态内核对象。静态内核对象通常放在 RW 段和 ZI 段中,在系统启动后在程序中初始化;动态内核对象则是从内存堆中创建的,而后手工做初始化。

静态对象和动态对象示例

/* 线程 1 的对象和运行时用到的栈 */
static struct rt_thread thread1;
static rt_uint8_t thread1_stack[512];
/* 线程 1 入口 */
void thread1_entry(void* parameter)
{
    int i;
    while (1)
    {
        for (i = 0; i < 10; i ++)
        {
            rt_kprintf("%d\n", i);
            /* 延时 100 个 OS Tick */
            rt_thread_delay(100);
        }
    }
}
/* 线程 2 入口 */
void thread2_entry(void* parameter)
{
    int count = 0;
    while (1)
    {
        rt_kprintf("Thread2 count:%d\n", ++count);
        /* 延时 50 个 OS Tick */
        rt_thread_delay(50);
    }
}
/* 线程例程初始化 */
int thread_sample_init()
{
    rt_thread_t thread2_ptr;
    rt_err_t result;
    /* 初始化线程 1 */
    /* 线程的入口是 thread1_entry,参数是 RT_NULL
    * 线程栈是 thread1_stack
    * 优先级是 200,时间片是 10 个 OS Tick
    */
    result = rt_thread_init(&thread1,
                    "thread1",
                    thread1_entry, RT_NULL,
                    &thread1_stack[0], sizeof(thread1_stack),
                      200, 10);
    /* 启动线程 */
    if (result == RT_EOK) rt_thread_startup(&thread1);
    /* 创建线程 2 */
    /* 线程的入口是 thread2_entry, 参数是 RT_NULL
    * 栈空间是 512,优先级是 250,时间片是 25 个 OS Tick
    */
    thread2_ptr = rt_thread_create("thread2",
    thread2_entry, RT_NULL,
            512, 250, 25);
    /* 启动线程 */
    if (thread2_ptr != RT_NULL) rt_thread_startup(thread2_ptr);
    return 0;
}

在这个例子中,thread1 是一个静态线程对象,而 thread2 是一个动态线程对象。thread1 对象的内存空间,包括线程控制块 thread1 与栈空间 thread1_stack 都是编译时决定的,因为代码中都不存在初始值,都统一放在未初始化数据段中。thread2 运行中用到的空间都是动态分配的,包括线程控制块(thread2_ptr 指向的内容)和栈空间。静态对象会占用 RAM 空间,不依赖于内存堆管理器,内存分配时间确定。动态对象则依赖于内存堆管理器,运行时申请 RAM 空间,当对象被删除后,占用的 RAM 空间被释放。这两种方式

内核对象管理架构

RTT-内核基础_第5张图片
RTT-内核基础_第6张图片
在对象管理模块中,定义了通用的数据结构,用来保存各种对象的共同属性,各种具体对象只
需要在此基础上加上自己的某些特别的属性,就可以清楚的表示自己的特征。
这种设计方法的优点有:
(1)提高了系统的可重用性和扩展性,增加新的对象类别很容易,只需要继承通用对象的属
性再加少量扩展即可。
(2)提供统一的对象操作方式,简化了各种具体对象的操作,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图中由对象控制块 rt_object 派生出来的有:线程对象、内存池对象、定时器对象、设备对象
和 IPC 对象(IPC:Inter-Process Communication,进程间通信。在 RT-Thread 实时操作系统中,IPC
对象的作用是进行线程间同步与通信);由 IPC 对象派生出信号量、互斥量、事件、邮箱与消息

对象操作块和相关函数

/*内核对象控制块的数据结构:*/
struct rt_object
{
	/* 内核对象名称 */
	char name[RT_NAME_MAX];
	/* 内核对象类型 */
	rt_uint8_t type;
	/* 内核对象的参数 */
	rt_uint8_t flag;
	/* 内核对象管理链表 */
	rt_list_t list;
};
 
/*目前内核对象支持的类型*/
enum rt_object_class_type
{
	RT_Object_Class_Thread = 0, /* 对象为线程类型 */
	#ifdef RT_USING_SEMAPHORE
		RT_Object_Class_Semaphore, /* 对象为信号量类型 */
	#endif
	#ifdef RT_USING_MUTEX
		RT_Object_Class_Mutex, /* 对象为互斥量类型 */
	#endif
	#ifdef RT_USING_EVENT
		RT_Object_Class_Event, /* 对象为事件类型 */
	#endif
	#ifdef RT_USING_MAILBOX
		RT_Object_Class_MailBox, /* 对象为邮箱类型 */
	#endif
	#ifdef RT_USING_MESSAGEQUEUE
		RT_Object_Class_MessageQueue, /* 对象为消息队列类型 */
	#endif
	#ifdef RT_USING_MEMPOOL
		RT_Object_Class_MemPool, /* 对象为内存池类型 */
	#endif
	#ifdef RT_USING_DEVICE
		RT_Object_Class_Device, /* 对象为设备类型 */
	#endif
	RT_Object_Class_Timer, /* 对象为定时器类型 */
	#ifdef RT_USING_MODULE
		RT_Object_Class_Module, /* 对象为模块 */
	#endif
	RT_Object_Class_Unknown, /* 对象类型未知 */
	RT_Object_Class_Static = 0x80 /* 对象为静态对象 */
};
/*从上面的类型说明,我们可以看出,如果是静态对象,那么对象类型的最高位将是 1(是 RT_
Object_Class_Static 与其他对象类型的与操作),否则就是动态对象,系统最多能够容纳的对象类
别数目是 127 个。*/
 
 
/*内核对象容器的数据结构*/
struct rt_object_information
{
	/* 对象类型 */
	enum rt_object_class_type type;
	/* 对象链表 */
	rt_list_t object_list;
	/* 对象大小 */
	rt_size_t object_size;
};

函数API接口说明

初始化对象(静态)

void rt_object_init(struct rt_object* object ,
                    enum rt_object_class_type type ,
                    const char* name)

RTT-内核基础_第7张图片

脱离对象(静态)

void rt_object_detach(rt_object_t object);

分配对象(动态)

rt_object_t rt_object_allocate(enum rt_object_class_typetype ,
                                const char* name)

RTT-内核基础_第8张图片

删除对象(动态)

void rt_object_delete(rt_object_t object)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辨别对象(判断指定对象是否是系统对象(静态内核对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RT-Thread 内核配置示例

!! note “注意事项” 在实际应用中,系统配置文件 rtconfig.h 是由配置工具自动生成的,无需手动更改。

RT-Thread小结

  1. RT-Thread 内核部分的实现包括:线程管理及调度器、定时器管理、线程间通信管理及内存管理等等,是操作系统的核心。
  2. 系统配置文件 rtconfig.h 是由配置工具自动生成的,一般情况下无需手动更改。
  3. 使用自动初始化时,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安排好各个函数的先后执行顺序。

参考

https://blog.csdn.net/Kk_01110001B/article/details/83718608

你可能感兴趣的:(RT-Th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