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永不死,只是渐凋零。

    昨天看了《老爷车》,影片讲的是曾参加过越战的沃尔特在妻子去世后独自居住在密歇根州小城的亚洲移民区的故事。

      伊斯特伍德,西部老牛仔。他的身材已经走样,皮肤松弛且没那么光滑,却努力把自己挺拔的像一棵倔强的树。他眼神中的那股杀气犹在,这便是一个迟暮老人的铮铮傲骨。岁月可以打败他的躯体,却永远折不弯那份属于牛仔的热血之情。

影片的主线是沃尔特的改变。沃尔特是一个坚硬的外壳下包裹着柔软之心的人,因为参加越战的罪恶感让老人变得孤僻,让他远离所有的人。他古怪、不合群、独行寡言。这时,邻居苗族大家庭的一对兄妹走进了他的生活。姐姐苏幽默善谈,逐步与固执又有点种族主义的老沃尔特成为了朋友;沉默寡言的弟弟陶则被苗族黑帮强迫指派去偷沃尔特的福特老爷车。偷车不成,涛被家人强迫给沃尔特打工赎罪,却没曾想与沃尔特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沃特从当初对陶的看不起到后来自觉自愿帮助陶,最终成为他的“精神之父”。他发现那些苗族人竟然比他的孩子们了解他。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本身就没有种族、年龄、阶层之分,真诚互爱才是人与人之间沟通和相处的本质。

  影片中,当沃尔特拿起枪,指着想偷他车的贼时,一股热血上涌,接着却摔倒了,他带着些自嘲和无奈地抹掉了嘴角的血,他嘴里喃喃的杂种,他并未服老,只叹时光飞逝。

沃尔特的晚年是孤独的。 当他打电话给儿子,儿女推三阻四没人想接,好不容易被接起却被急着忙工作的儿子搪塞进而挂了电话,他吞回了口中想说的话。沃尔特可能不是一个好爸爸,但他绝对是个好丈夫,整部影片中他不断提到亡妻的名字,他是一个标准合格的美国居家男人,仓库中各式各样的工具就是他这些年照料家庭的最佳写照。回过头来再看:亡妻的葬礼上,儿子儿媳嬉嬉乐乐的样子,孙子孙女玩世不恭的样子,深深地刺痛着沃尔特。儿子并不愿意为宴会来宾去拿椅子,孙女更关心爷爷死掉了怎么处置老爷车。沃尔特的生日里,儿子儿媳没有去想父亲有什么真实需要,送来的是养老院的宣传册,关心的是腾出这座房子,他们可以换成一大笔钱。晚景的悲凉正好映衬出他对苏和陶的关爱,是出于一个父亲对子女的呵护备至。

陶,这个沉默寡言,窝囊受气的腼腆男孩经历过挫折磨难,成长为一个男人。男人的成长,是看着硬汉前辈背影,沿着前辈足迹成熟的。在搬动地下室的冰箱时,沃尔特说:我来搬上面,因为那比较重,你在下面推就好。陶说:不,要么我搬上面,要么我走人。沃尔特带着陶去理发,教他如何与陌生人说话,带他去买东西。教他怎么去开着老爷车去泡妞,让他如何成为男人,告诉他不能像懦夫一样的活着,告诉他这个这个世界永远是强者的世界。

美好的世界总是有擅入者,苗族黑帮欺负了陶,沃尔特一时冲动去教训了其中一个混混,反而招致了帮派更加恶劣的报复。陶的家里被乱枪扫射,苏被抓去,百般蹂躏之后才放了回来。这一切让沃尔特做出了最终选择。那个饱经风霜的老人安静地坐在黑暗的家中,一遍遍擦拭他的枪,他去相熟的理发师那里理发;他去裁缝那里定制西服;他去教堂忏悔。他知道自己得了肺癌,时日无多,与其痛苦的死在病床上,不如像一个光荣的战士一般,为了保护自己珍惜的东西而死在战场上。他义无反顾地去了苗帮的巢穴。他扣动了自己灵魂的扳机,将坏人绳之于法。在苗帮的枪声中倒下的勇敢无畏的老人,显得那么高大和令人敬仰。“他只是掏打火机点火,就被他们杀了,我们有许多目击证人,他身上没有枪。”他巧妙地一锅端掉了苗帮,扫清了陶一家人安居乐业的障碍,教会了陶如何冷静的对待问题。他用他的生命表达了爱,他知道陶和苏会象敬爱父亲一样敬爱他,象怀念父亲一样怀念他。

影片的结尾,陶开着老爷车在一望无际的海边消失了,悠扬的爵士乐若隐若现,一种无声的伤痛和释怀缓缓流淌。

有人吐槽影片中种族冲突,对于在朝鲜战争中遭受严重心理创伤的沃尔特的描述,都一笔带过,没有深入挖掘,但你能祈求一个80岁的老人干什么呢?伊斯特伍德决绝地宣称这是他最后一部电影一般。在35年里,他执导了26部电影。几乎每部他本人都有出演,在十多部里他都自己做了音乐。他获得了八次奥斯卡提名,有两次获奖。两次得到了DGA的“杰出导演奖”。他甚至还得到过一次格莱美的提名。他被尊称为最后一位“古典派”导演,脱缰野马似的狂放,对自由的无限向往。他的故事,有传奇,有平凡,他能让你看到传奇人物的平凡内心,也能让你看到平凡人带来的非凡感动。

由老爷子,脑子里突然想起了这样的旋律:当我和世界不一样/那就让我不一样/坚持对我来说就是以刚克刚/我如果对自己妥协/如果对自己说谎/即使别人原谅/ 我也不能原谅/最美的愿望一定最疯狂/我就是我自己的神/在我活的地方

英雄永不死,只是渐凋零!

你可能感兴趣的:(英雄永不死,只是渐凋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