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剧之王“查理·卓别林:卓眼视界”全球首次大型回顾展于6月8日登陆位于上海西岸艺术长廊的余德耀美术馆,6月9日正式对公众开放。
小时候卓别林的默片,我不确定看懂了多少,大概也不会去思考那些笑点的社会意义或者哲学价值,可能只是简单记住了那些歪歪扭扭的表情和动作,记住了滑稽走路的姿势…
这些孩提时期对喜剧的启蒙,慢慢的掺杂了无数的生活感悟与体验,时不时也在现当代大师级电影人的喜剧片里找到卓别林的影子,才发现卓别林不仅影响了无数电影人,更是一直在影响我们对喜剧的认知。
△sa'njiao6月8日展览现场
爱丽舍博物馆馆长塔蒂扬娜·费兰克女士导览
卓别林是现代喜剧电影的奠基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表演艺术家和电影导演之一。被誉为是从电影界中诞生的最重要的艺术家,也是他的时代唯一一位将其创作过程的照片及文献大量保存下来的电影制作人。
△查理·卓别林扮作流浪汉形象(埃塞尼时期)
约1915年来自Roy Export Co. Ltd档案
洛桑爱丽舍博物馆惠允
“查理·卓别林:卓眼视界”围绕七个篇章展开,展示超过400件作品——包含古董照片、现代版画、原创海报及明信片、专辑唱片,戏剧节目表和剧本原稿等。
此外还有30多部电影节选、纪录片、家庭影像、主题剪辑片段等视频集锦。
△卓别林之子尤金·卓别林欣赏展出作品
展览作品依时序排列,内容几近跨越150年(1874-2018),着重卓别林的艺术表现与创新,展露他的特定叙事方法与风格的转换,并强调属于他的作品精髓。
整个展览中仅有两个章节,不以编年逻辑排列,分别是卓别林对音乐和声音的实验,以及当代艺术家对这位经典人物的重新诠释。
△“查理·卓别林:卓眼视界”,余德耀美术馆现场
I.伦敦街头舞台
卓别林与电影院的诞生只相隔几年(分别是1889年及1895年)。自1850年起,戏院成为了一种真正的艺术形式。戏院的迷人世界令年幼的卓别林着迷。他的父母都是戏院的艺术家,常年在国内外演出,直到他们分别死于酗酒和精神疾病。
当生活陷入困境,卓别林不得不与哥哥“流落街头”,虽有教会和施食处的救助,仍需要是不是靠偷抢获取食物甚至露宿街头。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这一生活经历也为后续卓别林影视作品中的流浪汉形象奠定了基础。
△查理·卓别林扮作流浪汉形象
(共同电影公司时期)约1916 年
© Roy Export Co. Ltd/洛桑爱丽舍博物馆惠允
卓别林生涯真正的转折点发生在1902年,他被雇佣扮演话剧《夏洛克·福尔摩斯》里的门童比利。他曾回忆道:“我全身都洋溢着幸福。我不再是平民窟里的无名小卒,现在的我是剧院里的角儿了。”
II.透过镜头
1913年12月,卓别林抵达洛杉矶。他在卡诺尔剧团饰演的醉汉一角使森尼特(基石电影公司创办人及演员)印象深刻,病认为卓别林将能取代已离职的明星福特·斯特林。
然而基石电影公司所做的电影与卓别林的想法几乎背道而驰,他不满导演从不聆听他的想法,甚至删减他的笑料。
但是1914年的《威尼斯儿童赛车记》中,卓别林穿上了那套使他成名的戏服,故意强行出现在电影画面中。他后来回忆时提到,当时他立刻就进入了这个角色,既有尊严又笨拙,是个诗人,也是个梦想家。而那天在观看儿童赛车人群也就是这个即将举世闻名的“流浪汉”的首批观众。
△查理、杰基·库根和扮演警察的汤姆·威尔逊,《寻子遇仙记》(第一国家影片公司),1919-1920年
© Roy Export SAS/洛桑爱丽舍博物馆惠允,博洛尼亚电影资料馆惠允扫描
卓别林迅速成为了即使公司最赚钱的明星,他自己也知道这一点。
1918年,30岁的卓别林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并与第一国家影片公司签订了六部影片的合作协议。《狗的生活》和《从军记》最适合用来观察桌边林创造的“小流浪汉”一角:反对权威、反对一切不公,但对弱者都是和善切不吝施与帮助的。
在与第一国家影片公司合作的作品中,最受人们喜爱的影片当属他与童星杰基·库根共同出演的《寻子遇仙记》。事实上也是这部电影让卓别林的名字享誉国际。
III.好莱坞鬼才
卓别林可以说是电影史上少有敢于挑战好莱坞现有秩序,径自开拓新领域,并用自身行动激励其他创作者的电影人模范。不仅作为演员、导演和编剧,还身兼工作室老板和作曲人。
他保持了长爱的数十年的创作独立,这也许比美国电影史上的任何人都还要长久。
△查理·卓别林和助理埃迪·萨瑟兰(左)在《淘金记》(联美公司)片场,特拉基,加利福利亚,1924年4月
© Roy Export Co. Ltd/洛桑爱丽舍博物馆惠允,博洛尼亚电影资料馆惠允扫描
1920年代初期,卓别林已经成为了全球最高电影票房的拥护者。尽管在短时间内获得如此成就,他却从未停止创新与挑战的脚步。在接下来的三部电影:《淘金记》、《马戏团》和《城市之光》中,卓别林确立了起全方位电影人的地位,他精湛的演技将其表演提升至新的高度。
IV.无声之声
作为两位表演艺术家的儿子,卓别林的生活环境自然而然的充满了音乐。虽没接受过传统音乐的训练,卓别林自学小提琴、大提琴和钢琴,是位无师自通极具天赋的音乐家。
从1931年的《城市之光》开始,他前后为自己的18部电影制作配乐。1936年的《摩登时代》中壮阔的交响配乐可谓是作曲家卓别林音乐生涯的巅峰。
△《摩登时代》(联美公司)1934-1935年
©Roy Export SAS / 洛桑爱丽舍博物馆惠允,博洛尼亚电影资料馆惠允扫描
卓别林天赋异禀的音乐表现以及将声音与动作完美结合的能力,都体现在他的作曲配乐当中。就像他注明的角色一样,她的电影音乐也是在喜剧、悲剧和技巧之前达到了完美的平衡。
V.心之所向
1931年2月,卓别林开始了一段为期18个月的旅行。这次经历最终带给他难以魔免的冲击和影响,为他开拓了新的视野,也点燃了他的艺术热情。
△“查理·卓别林:卓眼视界”,余德耀美术馆现场
1933年当他返回加州之际,反犹太主义正在美国满眼。卓别林之后的两部电影《摩登时代》和《大独裁者》便是他对近期经历和实时的深刻反思,也是这个现状致使他不得不渐渐告别那个无声荧幕中经典不朽的角色。
VI.后“流浪汉”生涯
尽管《大独裁者》非常受欢迎,但也并非没有争议。在参议院上,它被谴责是干涉主义的政治宣传。在整个战争期间,由于卓别林的政治立场以及轰动和私生子诉讼案,使其饱受质疑与攻击。
△查理·卓别林扮演阿德诺伊·希格尔,《大独裁者》(联美公司)1939-1940年
©Roy Export SAS / 洛桑爱丽舍博物馆惠允,博洛尼亚电影资料馆惠允扫描
1952年9月,卓别林和他的家人乘船前往英国伦敦《舞台生涯》的世界首映礼,然而自海上航行两天后,他收到通知,美国司法部长撤销了他身为外国人回到美国时所需要的入境许可;如果他试图回到美国,将举行听证会“来判定在美国的法律下他是否应被批准入境”…
最终,卓别林选择离开这个“不快乐的国家”,他搬到了位于瑞士沃韦的科尔西耶巴恩庄园,并将这里作为家族的永久住所。
VII.惠泽当代
查理·卓别林是首批、甚至可能是第一位将电影提升至艺术高度的演员。
在那个年代已经成为标志性人物,他的影响跨越了数十年并持续滋养着当代艺术家。也成为了众多艺术家的灵感来源,这事情本身就是个传奇。
从马塞尔·布达埃尔到迈克尔·杰克逊,从摄影到一虐、雕塑、绘画以及街头艺术,他的精神不断激励、延续着当代的创作。
△迈克尔·杰克逊模仿卓别林流浪汉形象
卓别林的抒情悲喜剧,让我们笑中含泪,他是流浪汉,是倒霉蛋,更是一代大师。“悲剧的最高境界是喜剧,喜剧的最高境界是悲剧”,有人说他演了一辈子喜剧,但是最好的那部其实是个悲剧,就像《城市之光City Lights》里“卓别林式的爱情”,温情纯粹却又让人双目含泪。
少时看不懂卓别林,就像听不懂李宗盛,如今看懂剧中的你,我们也在自己的人生中上演着剧中的故事。很想说一声,谢谢你,谢谢你为这个世界带来的欢笑与沉思……
查理·卓别林:卓眼视界
地点:上海市徐汇区丰谷路35号
余德耀美术馆
展期:2018-06-08 至 2018-10-07
门票:150元
• End •
图片来源余德耀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