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宝藏 | 此生无悔入华夏!

国家宝藏 | 此生无悔入华夏!_第1张图片

博物馆,一座城的眼,我们从中得以窥见灵魂的样貌。

在此,小编奉上国内九大博物馆的27件镇馆之宝,每一件正诉说着中华文明的前世今生归途。嘘,趁着夜色渐浓,万籁俱寂,准备好行囊——一颗澄澈的心足矣,让我们一起从尘网中潜逃,在博物馆之夜,开启一场奇妙之旅……

国家宝藏 | 此生无悔入华夏!_第2张图片

故宫博物馆

国家宝藏 | 此生无悔入华夏!_第3张图片

走过近六百年光阴

这里除了坐拥百万珍宝

更传承着民族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的精神与力量

一 

故宫博物院精选馆藏:《千里江山图》卷

国家宝藏 | 此生无悔入华夏!_第4张图片

《千里江山图》卷是北宋画家王希孟传世的唯一作品。纵长51.5厘米,横宽1191.5厘米。此卷以概括精练的手法、绚丽的色彩和工细的笔致表现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观,一向被视为宋代青绿山水中的巨制杰构。

二 

故宫博物院精选馆藏:陶瓷之宝郎窑红釉穿带直口瓶

国家宝藏 | 此生无悔入华夏!_第5张图片

郎窑红釉穿带直口瓶,高20.8cm,口部显露出白色胎体,底部红釉凝聚。外底施白釉并镌刻乾隆御制诗:“晕如雨后霁霞红,出火还加微炙工。世上朱砂非所拟,西方宝石致难同。插花应使花羞色,比尽翻嗤画是空。数典宣窑斯最古,谁知皇祜德尤崇。乾隆乙未仲春月御题。”由此可见乾隆皇帝对郎窑红瓷器的喜爱和推崇。

三 

故宫博物院精选馆藏:石鼓

国家宝藏 | 此生无悔入华夏!_第6张图片

石鼓,中国九大镇国之宝之一,被誉为“中华第一古物”。石鼓有十块,为花岗岩质,每块上面都有镌刻的 “石鼓文”,记述了秦始皇统一前一段不为后人所知的历史,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石刻诗文,其书法被认为是篆书之祖。

湖北省博物馆

国家宝藏 | 此生无悔入华夏!_第7张图片

集荆楚文化之大成

湖北省博物馆,馆藏24万余件

他背后的故事有温度亦有厚度

一 

湖北省博物馆精选馆藏:越王勾践剑

国家宝藏 | 此生无悔入华夏!_第8张图片

越王勾践剑,春秋晚期文物,剑全长55.6厘米。剑身近格处有两行鸟篆铭文-“越王鸠浅自乍用剑”,说明它是越王勾践的青铜剑。虽深埋于地下2400多年,出土时,自鞘而出的剑身仍寒光闪闪,毫无锈蚀,刃薄锋利。

二 

湖北省博物馆精选馆藏:云梦睡虎地秦简

国家宝藏 | 此生无悔入华夏!_第9张图片

云梦睡虎地秦简,在1155枚长23.1-27.8厘米、宽0.5-0.8厘米筷子般粗细的竹简上,秦代基层公务员喜笔耕不辍书写近4万字的工作日记,内容涉及农业、仓库、货币、贸易等社会各个方面,记录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三十年(前217),长达100多年的历史。

三 

湖北省博物馆精选馆藏:曾侯乙编钟

国家宝藏 | 此生无悔入华夏!_第10张图片

曾侯乙编钟,由65件青铜编钟组成,铸造于战国早期。钟架长748厘米,高273厘米。全套钟12个半音齐备,其音域跨5个半八度,比现代钢琴只少一个八度。音列是现今通行的C大调。具有欧洲键盘乐器的功能,是世界音乐史上的奇迹。

河南博物馆

国家宝藏 | 此生无悔入华夏!_第11张图片

黄河之南 华夏之中

中华文明从这里源起

万年的史前文明、五千年华夏兴衰

在此一览无余

一 

河南博物院精选馆藏:妇好鸮尊

国家宝藏 | 此生无悔入华夏!_第12张图片

妇好鸮尊,通高45.9厘米,重16.7千克。妇好,商王朝晚期一代雄主武丁之妻。“鸮”又叫猫头鹰,“尊”是盛酒礼器。宝物整体作鸮形,头部微昂,圆眼宽喙,双翅并拢,四爪据地,使人看到了商代超绝的青铜工艺以及工匠高雅的审美情趣。

二 

河南博物院精选馆藏:贾湖骨笛

国家宝藏 | 此生无悔入华夏!_第13张图片

贾湖骨笛,出土于距今9000~7800年的河南舞阳县贾湖遗址,先后被发掘出40多支,可吹奏出五声、六声至七声音阶。骨笛以鹤类禽鸟中空的尺骨制成,是中国迄今发现的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乐管器。其出土改写了中国和世界音乐的历史。

三 

河南博物院精选馆藏:云纹铜禁

国家宝藏 | 此生无悔入华夏!_第14张图片

云纹铜禁,春秋中期一件青铜器,整体用失蜡法,铸造出细密繁复的纹饰。与我们现在所见不同,出土时它是一堆残渣。出土后,由当时已60多岁的青铜器文物修复专家王长青率队修复,历时3年才得以完成。

陕西历史博物馆

国家宝藏 | 此生无悔入华夏!_第15张图片

周秦汉唐 鼎盛王朝皆定格于陕西

陕西历史博物馆 

170万件展品 18组国宝级文物

每一件都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灿烂剖面

一 

陕西历史博物馆精选馆藏:葡萄花鸟纹银香囊

国家宝藏 | 此生无悔入华夏!_第16张图片

葡萄花鸟纹银香囊,1970年西安何家村唐代窖藏出土。外径4.6厘米,外形葡萄缠枝,花鸟相依,高超的镂空雕刻艺术展示盛唐时期古丝路的风格。《旧唐书》卷五一讲,安禄山反叛,玄宗等逃离长安,途径马嵬坡时,赐死杨贵妃,并葬于此地。玄宗后来念及旧情,密令改葬。挖开旧冢时,发现“初瘗时以紫褥裹之,肌肤已坏,而香囊仍在……”这里记载的香囊,就是这种金银制的不易腐坏的香囊。

二 

陕西历史博物馆精选馆藏:唐三彩载乐驼俑

国家宝藏 | 此生无悔入华夏!_第17张图片

唐三彩载乐驼俑,通高58厘米。骆驼昂首挺立,驼背垫椭圆形毯,架有平台,台上铺菱纹须边毯,共有七个乐俑和一位歌女。乐俑盘腿而坐,各持笙、笛、琵琶、箜、拍板等乐器演奏,歌女站立其中,轻舞长袖,引颈高歌。

三 

陕西历史博物馆精选馆藏:《阙楼仪仗图》

国家宝藏 | 此生无悔入华夏!_第18张图片

懿德太子墓壁画《阙楼仪仗图》,1971年发掘于唐懿德太子墓。全图左右分别由青龙白虎引领,三出阙楼高耸、仪仗威武,颜色以艳红的赭色为主,绿色为辅,红、黄、青色点缀其间,画面感逼真,体现了盛唐时期绘画技巧的高超水平。

辽宁省博物馆

国家宝藏 | 此生无悔入华夏!_第19张图片

承载中国文明的发源地

记录辽河文明五千年的基因密码

近12万件历代文物馆藏

见证多元民族文化的铸熔传承

 一 

辽宁省博物馆精选馆藏:宋人摹顾恺之《洛神赋图》

国家宝藏 | 此生无悔入华夏!_第20张图片

宋人摹顾恺之《洛神赋图》为东晋画家顾恺之《洛神赋图》摹本之一,原作现已佚,此卷为公认时代最早的摹本。画中人物形象高古,风格灵动飘逸,笔法清劲,刻画细致生动,山石以勾染为主,不加皴擦,空白处以小楷分题赋文,工整朴茂,与画面相得益彰。

 二 

辽宁省博物馆精选馆藏:铜鎏金木芯马镫

国家宝藏 | 此生无悔入华夏!_第21张图片

铜鎏金木芯马镫,是目前考古发现的唯一有绝对年代可考的完整的双镫实物,为公元415年前。通高23厘米,由桑木条揻成木芯,外包一层鎏金铜片。《大英百科全书》中这样写道:让人无比惊讶的是,人类骑兵时代的实现居然是因为马镫的发明。

 三 

辽宁省博物馆精选馆藏:《万岁通天帖》卷

国家宝藏 | 此生无悔入华夏!_第22张图片

《万岁通天帖》又名唐摹《王羲之一门书翰》卷,唐摹即唐代的摹本,它是书圣王羲之一门七位书法家作品集合成的一卷法帖摹本。公元697年,武则天将王羲之后人王方庆进献的王氏一门十人二十八帖法书真迹交予弘文馆勾摹留存。真迹已佚,现仅存此卷摹本,且流传过程中仅剩七人十帖。

国家宝藏 | 此生无悔入华夏!_第23张图片

未完待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国家宝藏 | 此生无悔入华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