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工作总结

工作中的收获

1. 知识产权是服务业,客户体验很重要

作为知识产权从业人员,需要给与客户足够的尊重,因为客户更换代理机构的成本很低,一旦觉得不被尊重,可能就换别家机构。因此,我在一些方面较为注意:

尊重客户的知情权。一旦接到审查意见立刻邮件转发,并电话通知。

考虑客户的立场。如果客户明确表示最近很忙,就要主动承担更多的工作。比如,审查意见答复时,可以不等客户的审查意见回复,而是先查资料写框架,并详细写清楚需要客户补充的具体内容,补充在哪个位置。

拓展客户的选项。有的客户希望保护技术秘密,这时候简单的做法是:好,就听你的。但也可以深入一层,向客户说明隐藏技术秘密的利弊,并且引导客户寻找既可以隐藏技术秘密,又可以增大授权筹码的替代性方案。即,告知客户各种选项和选项的损益,让客户自己做决定。

告知用户可能的结果。如果审查意见倾向于驳回,在答复时就要尽早告知客户,一方面提高客户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让客户做好万一不授权的心理准备。

2. 根据客户性格类型,采取不同的工作思路

审查意见的答复顺序要充分考虑客户的性格类型,大致分成两种,效率型和稳重型(急性子和慢性子)。

急性子的客户大致有以下特征:电话沟通语速快,邮件沟通回复快。比如,有的老师收到审查意见转达之后,一两天之后就能收到回复,这种老师的案子,以及加急类的案子,就要在收到客户回复之后尽早答复,一旦慢了,客户就可能有意见。

而有的客户是慢性子,喜欢最后期限赶工,这种客户首先要保证提前通知到,发邮件之后电话确认,邮件中限定一个时间,通常来说,客户一定会超过设定的时间,而拖到最后期限。这种客户没必要催,催了也没用,一方面把客户催的烦,另一方面消耗自己的精力。这一类客户就用最后期限卡,剩余期限还有20天的时候,再通知第二次,在最后期限的压力之下,不得不答复的时候,客户也就答复了。通常而言,急性子的客户少,慢性子的客户多。一旦遇到特别急性子的客户,甚至就需要打破答复期限的早晚的排序,给他插队。

3. 珍惜每一次培训机会

一次好的培训顶的上埋头半年的经验。有时候出去培训几次,才能遇到一次有价值的培训,虽然说概率不高,但却更显珍贵。一旦遇到好的培训,就值得录音多听几次。比如11月份青知局培训中王卫彬的培训,我就觉得听一遍不够,回来又听了2遍。

工作中的问题

1. 速度与质量的平衡

按照撰写的速度和质量划分,代理人可能处于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质量低,速度低。第二阶段:质量提升,速度低。第三阶段:质量高,速度提升。第四阶段:质量高,速度稳定。

目前我正处于质量低,速度慢的阶段,因此目前给公司带来的效益并不多。目前主要有以下三方面问题:

①对于新颖性和创造性的判断不准。②机械结构描述不清,化工类方法的关键技术点找不出来。③专利撰写的布局功底太浅。

但我并不焦虑这一点,因为我心里清楚只要花费足够的时间,踏踏实实写好每一个案子,一定可以慢慢跨越到下一个阶段。

但问题在于,当跨入更高的阶段之后,由于服务业的天然限制,必然会达到一个天花板:如果不降低撰写的质量,速度就提升不上去。一方面,公司的目的是盈利,希望员工多写案子,我当然也希望自己能多赚钱;而另一方面,自己又想把每一个案子写好,不想降低撰写的质量。这就是将来可能必须面对的一个速度与质量质检的抉择,这一点目前尚未理清思路,仍然需要继续思考。

2. 提高撰写水平

知识产权行业虽然属于服务业,但同时对技术水平的要求较高。光有客户体验没有技术水平,是做不好代理人的。

而代理人的行业在于日常积累,2017年我所做的积累还远远不够,2018年,我要着重提升下面两方面:专业知识的补充,行业新闻的了解。

对于专业知识,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把18年《专利代理》杂质的文章看完,关注思博学院、智慧芽学院等网上培训渠道,进行专项学习。复习本专业的专业课,如《环境工程学》,学习化学类课程,以弥补自身专业方向技术性较弱的问题。

对于行业新闻,我目前基本不关注,长此以往,就容易闭门造车,跟不上趋势。需要寻找合适的新闻渠道,比如知识产权报、微信公众号和相关网站等,提高自己的行业接触面。

祝自己和公司的2018年更加精彩!

你可能感兴趣的:(年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