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本书为我们带来 什么样的人生智慧?
叔本华是谁
这本书讲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智慧?
我对于这些人生智慧的思考。
本书目录 · · · · · ·
译者序
引言
第一章 基本的划分
第二章 人的自身
第三章 人所拥有的财产
第四章 人所展现的表象
第五章 建议和格言
第一部分 泛论
第二部分 我们对待自己的态度
第三部分 我们对他人应采取的态度
第四部分 我们对于命运和世事的发展所应保持的态度
第六章 人生的各个阶段
附 叔本华的生平轶事
叔本华哲学的神奇美丽与影响
决定人的命运具有根本差别的三个因素,分为两类
第一类,人自身的因素
1)人的自身,即属于人的个性的种种,如健康、力量、外貌、气质、品格、智力等等
第二类,人自身之外的因素
2)人所拥有的身外之物,如财产、女人、孩子、朋友等等
3)人向他人所显示的样子,即人们对自己的看法,如名誉、地位、名声等
人的自身”是人是否能够获得幸福的关键,它能够对人的幸福感产生最根本、最彻底、最直接的影响,而人自身之外的事物则只能产生间接的影响。
叔本华认为 :“人的自身”是与生俱来的,是一出生就决定好了的。并且“人的自身”的绝大部分是恒久不变的,在任何时候都会发生作用,它也不会被剥夺。但同时,时间会损耗人精神和肉体的优势。
叔本华认为人的性格包括,利己 恶毒和同情,这三者的比例决定人的性格,这三者的比例是天生的,不变的,但是我认为,其实人的性格是会因为认知和经历额改变。
叔本华认为人自身之外的事物更多取决于人为的划分,而非天生,所以每个人都是有可能争取到这些自身之外的事物的。这些自身之外的事物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的,如财富可以不断地累计,伟人流芳百世。人自身之外的事物所包含的两方面,即人的身外之物和人向其他人所显示的样子,这两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比如,一个人的财产决定了这个人在他人眼中的价值,而一个人良好的口碑也可以帮助这个人获得财产。
我的理解是有名就有利,由于人们对财富的追求,“导致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不信但看宴中酒,杯杯先敬富贵人。” 名利 是互相促进,可以相互转化。
叔本华认为一个人是直接活在自己的意识里的,活在自己对世界的理解之中的,所以外在的事物对他的帮助并不大。同样的事物、同样的境遇,作用在不同的人身上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是不一样的,因为不同的人对它们有不同的理解。如果一个人的思想是丰富的、深刻的,那么他所看到的一切总是饶有趣味的;如果一个人的思想是贫瘠的、肤浅的,那么他所看到的一切总是乏善可陈的。这种精神能力决定了人所能得到的快乐
我认同这个 观点,所以 ,幸福是一种对世界各种事物的理解和看法,我们要修炼的是自己的意识,向内求。
这是最起决定性作用的。而非身外之物。
《旅行者》言:无论身在何处,我们只能在我们自身寻找或者获得幸福。歌德也说过:无论经历任何事情,每个人最终都必须返求于己。
健康的乞丐或许比一个病弱的国王要来得快乐。
尽管叔本华一直在强调“人的自身”的重要性,但是他并不是完全否定了物质财富,主张人们去追求清贫的生活。人当然可以去追求能够满足自己真正的、自然的需要的财富,他只是反对财富中过分盈余的那一部分。在叔本华看来,财富的盈余非但对人们的幸福感没有大的作用,反而会给人造成累赘,让人不得不为那部分盈余的财富操劳,而不能获得安适的生活。但是常人对于财富的兴趣总是要比对精神的兴趣大得多。于是出现了这样一种人,这种人把自己的思想局限在了狭窄的赚钱领域,每天像蚂蚁似的不眠不休,盘算着如何增加自己的财富。这使得他对挣钱这一领域之外的事物一无所知。精神的乐趣于他而言是遥不可及的,所以他就选择用时间少、耗钱多的方式获得短暂的感官快乐,用它们来代替精神上的享受。这样的人或许终其一生都摆着严肃、煞有介事的面孔,但是在叔本华的眼中,这些人是愚不可及的。
人获得幸福的关键在于“人的自身”。由此,他也提出,人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既定性格,遵循符合我们个性的方向,努力争取适合个性的发展。总之,我们必须选择与我们个性相配的地位、职位和生活方式。
“愉悦”无论何时到来都是合适的,它能让我们直接受益。“愉悦”是一张幸福的现金,而其余的东西都只是兑换幸福的支票。“愉悦”的心情取决于身体的健康与否和个体的感受能力。
Happiness is Happy ,反之亦然,happy is happiness
身体健康的时候和身体不适的时候,身外之物和事件会给我们不同的感觉。我们的快乐或忧伤,实际上不来自于客观、真实的事物,而来自于我们对这些事物的理解和把握。身体健康的时候,即使面对困难也能踏歌前行;身体不适的时候,即使云朗风清也会垂头丧气。健康是快乐的源泉,缺少健康,一切外在的好处都失去了意义。最大的愚蠢就是为了诸如金钱、升职、学问、声名,甚至为了肉欲和其他片刻的欢娱而献出自己的健康。为了保持健康,我们应该避免一切放纵欲望的行为和令人不快或剧烈的情绪动荡;避免长时间、紧张的精神劳累;饮食有节。其中最为有效的办法是运动,因为人体的内部机能每天都处于一刻不停的运转之中,这种内部运动是需要得到外在运动的配合和支持的,否则身体内外就容易产生不协调,即所谓生命在于运动。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体健康是1 ,财富,声望,权利,成就,等都是之后的零。
但是愉悦的心情并不仅仅依靠健康,人的感觉能力对“愉悦”的心情也有影响。一般说来,一个人接受愉快印象的能力越弱的话,他接受不愉快印象的能力就会越强,反之亦然。一个郁闷型的人,不但对坏的结果感到悲伤和烦躁,对好的结果也高兴不起来。即使十个目标实现了九个,他仍然会纠结于没实现的那一个。一个愉快型的人,对事物的好结果会深感高兴,即使在不幸的情况下,也会聚焦于实现了的目标,从中得到安慰和快乐。
简而言之就是乐观与悲观的性格,我们要培养自己称为乐观的人,才能感受到幸福与满足。体验到人生的美好。
六 独处与闲暇
与其说闲暇是每一个生命开出的花朵,不如说是果实。闲暇让自身具备某些价值的人能够把握和支配自身;但是对于没有价值的人来说,闲暇只会让他们无所事事、感到烦闷,连他本身都成了他的包袱。所以说,人们消磨闲暇的方式显示出闲暇对于他们的价值,于精神匮乏的人而言,闲暇就是所谓的一无所知的无聊。
精神丰富的人享受独处和闲暇;精神匮乏的人承受无聊和痛苦
确保自己幸福的内在源泉畅通无阻的条件是闲暇和独处。
对于精神丰富深邃的人而言,闲暇是人生的精华;但对于精神空虚匮乏的人而言,闲暇给他们带来的往往是声色犬马、无聊痛苦。因为凡夫俗子只关心如何去打发时间,而略具才华的人会考虑如何好好利用时间。
对于精神丰富深邃的人而言,闲暇是人生的精华;但对于精神空虚匮乏的人而言,闲暇给他们带来的往往是声色犬马、无聊痛苦。因为凡夫俗子只关心如何去打发时间,而略具才华的人会考虑如何好好利用时间。
我认为,闲暇的确是人们普遍的追求,但是怎么利用闲暇,才是重点
精神禀赋卓越的人的生活是思想丰富、生气勃勃、富有意义的。他们的大脑、他们的目光被有价值的事物,诸如大自然的杰作、人类事物、不同时代和地方的天才人物创造的千姿百态的杰作所吸引。他们超乎常人的精神能力使得他们能够真正完全地享受、理解和感受这些杰作。所以,闲暇于他们而言是宝贵的,他们在闲暇时光之中可做的有价值、有兴味的事情太多,他们可以不断去探索内在世界和外在世界的多种现象,并把它们进行各种组合。这样之后,他们的大脑里也就没有空间留余给“无聊”了。
精神匮乏空虚的人则不然。闲暇对于普通人而言是痛苦的,甚至会带来危险。他们为了应付无聊,只能不断地去寻找外在的刺激,尝试借助某些事物来刺激自己的精神和情绪。这种情况下的选择有时候就变得饥不择食,他们倾力去追求那些表面上看起来五花八门,实则贫乏单调的社交、消遣和娱乐,久而久之,就走入了穷奢极欲的生活,最后以痛苦告终。游戏就是为了应付无聊而出现的。
他人与外在的事物所带来的快乐都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并且为时短暂,也受制于偶然。人到老年,几乎所有这些外在源泉都必然干枯,譬如谈情说爱、对旅行的兴趣、应付社交的精力、亲朋好友的离去。当然,无论在什么年龄阶段,一个人自身拥有的才是真正的、唯一的、持久的幸福源泉。人不应该对自身之外期待太多,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所能做的也是极为有限的。归根到底,每个人都是孑然独立的。所以,最关键的就是这个单独的人是什么样的人。
一个精神富有的人首先会寻求一种没有烦恼和痛苦的状态,追求平静和闲暇;而在了解了所谓的人之后,会选择归隐的生活;如果他有深邃的思想,他甚至会选择独处。因为自己拥有的越丰富,对身外之物的追求就越少,他人对他来说也越不重要。所以,具有卓越精神思想的人常常不喜欢与他人交往——社交的数量并不能代替质量,让一百个傻瓜聚集在一起,也产生不了一个聪明的人。
所以,一个人对同他人交往的爱好程度,跟他智力水平的平庸、思想的贫乏程度成正比。在这个世界上,人要么选择独处,要么选择庸俗,再没有别的选择了。据于此,我们也就能够理解为什么有些人常常不惜代价地寻找人群和消遣,轻易地将就所有麻烦。因为内在的空虚、精神的贫乏让他们在独处返求于己的时候,会面对无聊和痛苦。他们的自身在无聊消遣的兵荒马乱之后再次暴露出来,他必须背负着这样的自身,无法摆脱,只能呻吟和叹息。而消遣和人群可以帮助其逃避他自己。他们也极度渴求这样一种社交和娱乐的刺激,以稍微激活一下自己呆滞的、死气沉沉的生活。
这里我觉得有点绝对了,社交其实也可以是内心的愉悦,只要是志同道合,价值观相近,大家的相处能带来进步与力量,也可以享受过程,乐在其中。
叔本华在书中提到了一个“重心”的问题。思想平庸甚至贫乏的人,他们只是大自然、艺术和思想的美的看客,他们至多只能看到其中的东鳞西爪,而不能领略全部。因而,常人把希望寄托于身外之物,诸如家人、财富、地位等,一旦失去了那些东西,或对那些东西的幻想破灭,那么他的幸福也就消散了。所以,常人的愿望和想法总是在不停地转换。他们只能从外在去寻找满足,就像重病之人,寄希望于汤药。这样的情况可以称为,此人的重心在他的自身之外。但是内在充足、丰富的人,不需要从自身之外寻求娱乐,他们的精神思想帮助他们发掘内在的快乐源泉,这种源泉是不会枯竭的。所以这样的人的重心就是在自身之内的。精神丰富的人,他们需要不受外界打扰,以便忙于自己的思想和作品,所以独处和闲暇是他们求之不得的。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