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只不过是一直穷罢了

你只不过是一直穷罢了_第1张图片
图片来自于网路

一年前的这个时候,一客户约我在星巴克谈点事情,我一听是在星巴克谈事情,内心有丝紧张,因为自己不是经常去那地,而且平时我也很少喝咖啡。心情有点类似于第一次吃牛排的心情,多少有点担心是左手拿叉还是右手拿叉的感觉。

所以整个聊天的过程,我显得很拘谨。中途客户问我要点点什么,我说不用了。我想如果直接拒绝那我就可以直接避免自己犯错的机会了。不知道卡布奇诺、拿铁的区别,是先搅拌下还是怎样?还是慢慢小口品呢,还是像喝水那样豪饮就行?因为自己是很少来消费咖啡的,第一是自己喜欢喝但是一喝就睡不着,所以不敢喝;第二是觉得像星巴克咖啡在自己的消费那一栏里面是极其低频的,觉得这东西始终跟我隔一个档次。

以我以前的一个消费水平只能说是挣扎在温饱线上吧,哪里还谈得上会培养自己去咖啡店喝咖啡的习惯呢?真想喝,买包速溶的就好了。虽然现在待遇会好一点点,但仍旧不敢消费。因为以前的一个消费习惯在那里,重新去接受一些昂贵的东西,难免会难受。就像走进红袖Veromode这些服装店一样,其实狠下心可以买上一两件,但是还是感觉一件衣服要花上自己十几天的工资,仍然还是不舍得。

你只不过是一直穷罢了_第2张图片
图片来自于网络

曾在前年看过一篇转载很热的文章,《我奋斗了十年 ,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来自穷人家的孩子永远只有挣扎奋斗才能有机会取得富人家与生俱来的资源。“这便是我和你的最大差别,根深蒂固的分歧、不可逾越的鸿沟也在于此。我曾经以为,学位、薪水、公司名气一样了,我们的人生便一样了。事实上,差别不体现在显而易见的符号上,而是体现在世世代代的传承里,体现在血液里,体现在头脑中。18年的积累,家庭出身、生活方式、财务观念,造就了那样一个你,也造就了这样一个我,造就了你的疏狂佻达与我的保守持重。当我还清贷款时,你买了第二套住房;上证指数6000点,当我好容易试水成为股民,你清仓离场,转投金市;我每月寄1000元回去,承担起赡养父母的责任,你笑嘻嘻地说,养老,我不啃老就不错了;当我思考着要不要生孩子、养孩子的成本会在多大程度上折损生活品质时,4个老人已出钱出力帮你抚养起独二代;黄金周去一趟九寨沟挺好的了,你不满足,你说德国太拘谨美国太随意法国才是你向往的时尚之都……

聊到这个话题,我朋友也跟我说了一个他的故事。他说有一次他带着新助理去石家庄出差,助理出身农村,因为干活踏实,所以想带在身边历练历练。由于自己在业界内名声还蛮受欢迎,那边客户很热情给自己订好了五星级酒店。一到酒店,助理就东张西望的,跟他说话都变得很小声。中途休息的时候,他想让助理帮忙点点吃的。然后助理就迅速跑到楼下前台去问有什么吃的,问了半天也没见人上来。于是,朋友打个电话去,问怎么还没好。助理说他正在楼下问呢,朋友直接说,你打个电话直接问前台有什么吃的不就行了?干嘛跑到下面去问呢?在朋友看来,可能助理没住过这么豪华的酒店吧,所以不知道是个怎么样的流程。

吃晚饭的时候,客户给安排了两桌,朋友跟那些老板坐一桌,助理见老板都跟老板坐一起,就自动识相坐到另一桌助理桌。朋友说,这个小孩子实在是太单纯了。“需要人挡酒的时候助理不在,助理还跟其他老板的助理开聊甚欢。万一对方是自己的重要客户,那些老板下属一套他,他不就把我的想法全告诉对方了吗?还好对方不是什么重要客户。不过我也能理解他,这孩子出身农村,可能没见过多少世面,但是好在人做事踏实,我相信带他见得多了,他就自然习惯了。”

而往往穷人,去了比较高端的餐厅,享受比较昂贵的美食,总觉得自己配不上,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到处张望,因为这是我没见过的豪华啊。其实在面对这些高端环境,除了些许自卑之外,更多的还是消费习惯让我们产生这样一个误区。我们会惯性认为,一定要变得有钱了我才能去享受这些,只有有钱了我才能配得上。其实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我们之前的消费思维还在引导着现在的自己,所以导致我们不敢跨出这一步,让自己还是停留在原来的那个消费区域里,不肯出来。当某一天即使通过奋斗,经济有所改善,你还是会在一段时间里去维持这样一个消费习惯。因为之前那些你用得舒服,用得心安理得。所以有的人月薪即使两三万了,买生活用品的时候还是会挑最廉价的给自己用,买衣服还是会不过百。工资上去了,对应的生活品质还是没有提高。

其实反过来想想,只有你见过更好的,你才不会惧怕这些所谓的高端,有想去努力脱离掉现在这个消费区域的一个想法。而且更高端更好的东西,其实它是有它的价值所在的。所以那些名家的字画何以值百万千万?不就是一幅字而已吗?它不及仅仅只是字而是高雅的艺术。就像鲜花一样,不能吃不能玩,买来就放在那里只为了观赏一个星期?如果只从这个角度理解,很多人就不会买鲜花给自己了。但是美美的鲜花真的能给人带来精神愉悦啊,这个是有些东西代替不了的。这便是所谓的温饱思淫欲?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只不过是一直穷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