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春秋战国

滚滚黄沙、淹没了喧嚣繁华。荒烟蔓草、掩盖了富贵雍容。

两千七百年前的那一段荡气回肠的历史,直到今天,依然璀璨。

  周王室的衰落,诸侯国的兴起,一场诸侯争霸的好戏正在上演。起起落落、谁主沉浮,一切都是未知数。强国与强国的争斗,弱国与强国的依附,谁都无法预测未来会如何。曾经称霸中原的霸主,下一世就可能分崩离析、国破人亡。曾经依附强国苟延残喘弱国,也随时可能加入争霸的行列。变化莫测的局势,也是就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吸引人的地方吧。

  我无意去探讨晋国的没落与楚国的繁荣。在那个人才辈出的时代,总是有很多人,不是君王,不是霸主,却主宰了一个国家的振兴与没落。总是有很多人,在乱世中仍然坚持着礼乐之道,即使官场失意依然坚持把自己的学说永传后世。我眼中的他们,才是春秋战国时代最耀眼的明星。

鲍叔牙与管仲

  齐襄公死后,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争夺王位,鲍叔牙和管仲各位其主,管仲为了替公子纠争夺皇位,箭射公子小白,公子小白炸死躲过一劫,赶到齐国登上了王位即为齐桓公。 齐桓公即为后照鲍叔牙的计策借鲁国之手杀死了公子纠。管仲被缚押往齐国,鲍叔牙见到管仲十分高兴,要把管仲推荐给齐桓公,谁知齐桓公大怒,没有答应。后来齐桓公想要拜鲍叔牙为上卿,鲍叔牙又一次推荐管仲,要齐桓公拜管仲为相。这一次齐桓公听取了鲍叔牙的意见,拜管仲为相。

  管仲很感激好友鲍叔牙,更对齐桓公的大度和睿智所折服,决心鞠躬尽瘁、竭尽全力报效齐桓公,他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经济,重新给农民划分土地,由于他从小经商,也很重视和其它国家通商和发展手工业。他还对国家常设的军队实行严格的训练和管理,使之成为战斗力很强的一支军队。由于管仲的改革,齐国在几年内就兴盛起来,获得了“九合诸候,一匡天下“的地位,成就了齐桓公的霸业。

  齐桓公不计前嫌,才没有错失管仲这样的人才。而鲍叔牙与管仲之间的友情、也被后世广为称赞。

俞伯牙与钟子期

  俞伯牙,战国时的音乐家。 他弹起琴来,琴声优美动听,犹如高山流水一般。虽然,有许多人赞美他的琴艺,但他却认为一直没有遇到真正能听懂他琴声的人。直到有一年,俞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他乘船来到了汉阳江口,琴兴大发,拿出随身带来的琴,专心致志地弹了起来。这时看见一个打柴人专心致志的再听他弹琴,这个人便是钟子期。他能理解俞伯牙琴声中的情感。当他弹奏的琴声雄壮高亢的时候,打柴人说:“这琴声,表达了高山的雄伟气势。”当琴声变得清新流畅时,打柴人说:“这后弹的琴声,表达的是无尽的流水。”俞伯牙惊喜万分,俩人越谈越投机,相见恨晚,结拜为兄弟。约定来年的中秋再到这里相会。 和钟子期洒泪而别后第二年中秋,俞伯牙如约来到了汉阳江口,怎么也不见钟子期来赴约,原来钟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临终前,他留下遗言,要把坟墓修在江边,到八月十五相会时,好听俞伯牙的琴声。 听了老人的话,俞伯牙万分悲痛,他来到钟子期的坟前,凄楚地弹起了古曲《高山流水》。弹罢,他挑断了琴弦,长叹了一声,把心爱的瑶琴在青石上摔了个粉碎。他悲伤地说: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这琴还弹给谁听呢?”

  两位“知音”的友谊感动了后人,人们在他们相遇的地方,筑起了一座古琴台。直至今天,人们还常用“知音”来形容朋友之间的情谊。 后人有诗赞美曰: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与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俞伯牙和钟子期,高山流水的知音之情,几千年来一直被广为流传。人生得一知己、夫复何求。在那个兵荒马乱的时代,这样的感情尤其令人动容。没有高低贵贱,不分贫富等级,只有最单纯的情谊。即使生离死别都无法阻隔他们之间的情谊。

春秋战国的四大死士:要离、专诸、聂政、荆轲

  专诸,春秋时期吴国人,家住阳山之野,靠为人屠猪维持生计,当时伍子胥隐居于此, 与其交好。后来,吴公子光欲刺其兄吴王僚,来见伍子胥,请其荐一勇士,伍子胥荐了专诸。 为了刺杀吴王僚,专诸于是隐太湖学治鱼三月。藏鱼肠剑于鱼腹,成功地刺杀了吴王僚。当时,吴王僚之子公子庆忌与其手握兵权的母弟掩余、烛庸均被派出征楚国,因此,公子光谋成王位,即吴王阖闾。

  吴王阖闾即位后,听说吴王僚的儿子庆忌逃到了卫国,并在那边招兵买马,以图伺机复仇。庆忌是当时吴国的第一勇士,传说此人有万夫莫敌之勇。吴王阖闾和伍子胥商量,决定挑选一位智勇双全的勇士去刺杀庆忌。最后他们选定了善于击剑的要离,命他前往行刺。为了取得庆忌的信任,要离不惜使用苦肉计,用剑斩断了自己的右臂,杀了妻子,逃到了卫国。庆忌见状,对要离深信不疑,视为心腹,常在左右。 

  终于有一天,要离找到了刺杀庆忌的良机。据说当时庆忌被要离一剑刺穿心窝,但是并没有很快死去。左右将要离捉住处死,庆忌阻止道:“想不到天下竟有如此勇士敢刺杀我!如果杀了他,岂不是一天之内要杀死两个天下勇士吗?”于是庆忌放了要离。 

  要离回国后,吴王阖闾亲自迎接,并且要重重赏赐要离。要离不愿接受封赏,说:“我杀庆忌,不是为了做官发财,而是为了吴国的百姓生活安宁,免受战乱之苦。”说完,要离拔剑自刎。

  专诸和要离成就了一代霸主吴王阖闾

  聂政,战国时期魏国人,本来时一个杀牛的屠夫,被严隧看重。之后拿着一百两黄金去找聂政、请求他刺杀侠累。聂政因要侍奉老母拒绝了严隧的请求、请严隧把钱拿回去。而严隧敬重他高尚的义节,留下黄金便离开了。一年后、聂政的母亲去世、聂政找到侠累、答应为他去刺杀侠累。他杀了聂政之后、知道自己必死、怕连累姐姐、便自毁容貌刺吼而死。

  荆轲,战国末期燕赵人,太子丹想要刺杀秦王,便找到了田光。而田光觉得自己已经老了,便找到了荆轲。最后荆轲不得不答应为太子丹刺杀秦王。之后的故事就家喻户晓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去还。明知是必死、依然义无反顾。

  对这四个人,后世一直都是褒贬不一。有人说他们侠肝义胆、是为人敬重的勇士。有人说他们是愚忠,尤其是在现在看来,这种行为必然不被认可。

  我觉得每一种说法都有道理、却又都是片面的。他们是那个时代的产物,为报知遇之恩,踏上必死的征途。甚至不惜杀妻弃子。在某种意义上说确实是一场悲剧。而站在另一个角度,他们不为了名誉不为了金钱,只是抱着一腔热血为了报答君主的恩情,又怎能不让人心生敬意。

  这是这些人,让黄沙漫天马蹄飞扬的春秋战国时代有了更多血性和情谊。他们比那些稍纵即逝的霸主更加耀眼,在历史长河中一直发着光。


我眼中的春秋战国_第1张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眼中的春秋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