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攻略的旅行,除了一双好走路的鞋子,还有什么可能?

温馨提示:此文就几张图,请放心大胆往下看~

不做攻略的旅行,除了一双好走路的鞋子,还有什么可能?_第1张图片

上个礼拜天下午四点半,在这个通往广州著名景点石室圣心大教堂的巷子里,我目睹了一场发生在游客小姑娘和当地居民阿姨之间的对话。

游客小姑娘面向我走来,是很年轻的学生,齐刘海下的面庞散发着青春逼人的好奇心,左看右看。当地居民阿姨坐在家门口的路边,沐浴在氤氲的夕照中,在一张小凳子上剁着黑黑的一团东西。阿姨剁的东西吸引了小姑娘。

小姑娘:阿姨,这是什么?

阿姨:萝卜干啊。

小姑娘:哦。

对话发生在我与她们插身而过的短短数十秒内,“原来是萝卜干啊!还以为是什么没见过的东西呢。”小姑娘不免失望,头也不回的离开了阿姨继续往前探索。“噗!”,经历她俩对话的我当时却笑出了声。

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场景让我想起了大部分人去旅行的原因:以陌生人的身份去见没有见过的东西。但愿望是美好的,在经历过一次又一次买回来的纪念品都是Made in China、周围都是举着自拍杆说着乡音的同胞以及到处都是贴着中文字的餐厅、商店的时候,相信很多人都会跟游客小姑娘一样会失望,怎么转来转去还是熟悉的萝卜干,尴尬,只能无奈地微笑了。

我算不上一个热爱旅行的人,这些年去过的一些地方几乎都是工作或活动出差,唯一的几次还算正儿八经的旅行一个是大学的某个暑假,跟随堂姐、伯母和堂哥的女儿去厦门姐夫那,逛了夏大和鼓浪屿;一个是刚工作的第二年,陪着机构从美国来的驻地艺术家去香港买摄影设备,那是我第一次出境,紧张的很,去了太平山顶、坐了山顶火车和天星小轮,看了维多利亚港的夜色;还有一个就是几年前的一个工作结束后的回程特意在西安停留了几天,和那时在西安上研究生的弟弟去了兵马俑、看了华清池、在城墙脚下第一次住了青旅。除此之外,其他的旅行,对我而言,差不多都是趁着工作结束后,随便查一下攻略,然后抓紧时间去看看。虽然这样,也去过了蛮多的地方,经历了不同的城市以及各个风景区越来越像之后,我就对正儿八经的旅行越来越没有动力了。

上个周末,我去了趟广州。这趟广州之行原本是出差,原本上周日晚上有一个工作,刚好上周六我熟悉的一家机构有一个一天的工作坊,所以我就规划了周六培训、周日白天约广州的朋友随便逛逛、周日晚上工作的安排。谁知上周四左右临时收到通知,周日晚上的工作取消了,然而我高铁票、周六的培训费都已经交了,所以原本的一个工作出差,就变成了一个广州两日游。

面对旅行,我本来就不是特别有热情的人,基本原则就是走到哪算哪,人越少越好,所以我一贯都不怎么做攻略,好听是随性实际可能是懒,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我不喜欢那种确定性极强的规划,比如几点到几点看什么风景。所以,这个不在我计划中的广州两日游倒是蛮符合我的调性,除了周六的培训是确定的,其他的安排都处在一种不确定性中。上周日晚十点回到深圳在住处放下包后,我那时真的很满足,因为这次的广州两日游真的收获满满又舒心。

所以,这是怎么样的一个广州两日游呢?

- 跳出3月10日住哪里的舒适区

我向来不喜欢麻烦别人,跟我从小养成的疏离性格有关,一直都是趋向尽可能减少人际交往,这样我就可以规避在一段关系中遭遇挑战。

对于3月10日住哪里的问题,蹦到我脑子里第一个解决方法是住酒店,安全省事但不便宜;第二个解决方法是找Airbnb,能有人互动讲讲话价钱也实惠些,毕竟年龄越来越大怕孤独,但是安全难以保障;第三个解决方法就是找广州的朋友借住一晚上,相互熟悉既安全又省钱,但熟悉的朋友不在广州,有空房的朋友不是特别熟悉。

我纠结了很久。惯性使然,为了让自己心里舒服,我一定会选一。广州有空房的朋友认识我和我上司,我的认识只是见过几面,我上司的认识是很熟的朋友。当我将我不愿意麻烦别人想法告诉我上司时,她不以为然,她觉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得靠着各种适度的相互麻烦才能建立起来。学心理学的我也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但总是不愿意打破自己的舒适区,听完我上司的话,就决定选三,试一试跳出舒适圈,看看会怎样。

事实证明,这个选择是正确的。有空房的朋友是我周六培训的导师,晚上我们俩各就着一罐啤酒、吃着零食、看着《歌手》,继续聊着白天培训的疑惑和其他衍生话题,与我而言,通过这样的互动,不仅对一个新知识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同时也通过非工作场合的聊天,以及观察她的居住空间,对这个之前只见过几面的朋友有了更立体和生动的了解,体会到了人与人关系建立的奇妙之处。

- “精神炮友”

这个词是从一个朋友那听来的。我的工作和广州的几个机构有合作关系,合作期内,每次去广州出差,都会约他们出来聊一聊项目,次数多了,就慢慢地变成了朋友,即使合作期已经结束,去广州仍会约着见面,各自update一下工作进展,探讨一些问题。

这次也是一样,约了三个机构总共三拨小伙伴见面,和其中一家机构的两个小伙伴还周六日各见了一次,“精神炮友”这个词正是从这个机构的一个朋友那听来的。这个机构是一个创业中的机构,在学习精益创业的方法,我也学习过,恰巧我们是相同的启蒙老师,有共同的经历和兴趣,因而聊得非常深入和投机,因而有了“精神炮友”一说。

第二个也是创业中的机构,约在她们办公室见面,聊了会工作后就随意闲聊,吃了好吃的土家番薯干,喝了很多的热水,让我的发烧咳嗽好了很多。第三个机构的小伙伴的见面主题是吃饭,吃了好吃便宜管饱的烧腊饭,去观摩了一下广州著名的百花甜品店,然后在对面的明记吃了巨甜的红豆烧仙草,在吃吃喝喝中聊了些广州的城市生活。

回到我自己,这些见面对于疏离性格的我来说也是挑战。但选择让自己内心不那么舒适的那边,并且亲身体验了局限被打破后的各种可能性,这个过程充满挑战但又有趣,也我增长了信心和勇气。

感谢这些朋友!

- 所以,在广州玩了啥?

真正的游览是上周日,由一位家在番禺的朋友带领,自然而然从早茶开始。

不做攻略的旅行,除了一双好走路的鞋子,还有什么可能?_第2张图片

这算是我第一次经历正宗的广式早茶,一个宴会厅,摆了不下百张桌子,热热闹闹坐满了人。九点多入口还有不少等位的人,而朋友说这早茶起码得吃到下午一两点。朋友点的都很经典,对于我这个从小无辣不欢的人,讲求清淡原汁原味的广府食物俘获了我的胃。吃早茶的氛围很舒服,很多都是全家出动,慢慢吃慢慢聊,一点都不用着急,一个周末的早上就这样度过,真是舒服。

不做攻略的旅行,除了一双好走路的鞋子,还有什么可能?_第3张图片

吃过早茶,我们慢悠悠地步行去吃了这个肠粉,虽然不怎么好看,但是味道很好。在走去肠粉店的路上,我得以看看番禺的城市风貌,建筑看得出时间的痕迹,身边经过的人步履轻松,男女老少,神态满足,逛着公园、买着菜或纯粹发着呆,就连肠粉店的白猫都透着一股地气,顶着未经精心梳理的毛发,一遍一遍过来求马杀鸡。

不做攻略的旅行,除了一双好走路的鞋子,还有什么可能?_第4张图片
不做攻略的旅行,除了一双好走路的鞋子,还有什么可能?_第5张图片

吃完肠粉,我们没有错过番禺的糖水店,吃了如上图的炸牛奶,我们讨论了半天,牛奶到底要怎么炸,隔壁桌的妈妈在向店员抱怨芝麻汤圆里的汤圆全破了。

听番禺的朋友介绍,我才知道番禺人对番禺的归属感有多强,在我看来,番禺是广州的一个区,然而对于原来是市后来才成为广州一个区的番禺人民来说,他们更加亲近番禺。所以,当我们返回广州的时候,番禺的朋友就将在广州逛的行程交回给我。我按一贯的调性,在知乎上查了下广州有什么好玩的,然后挑了沙面和石室圣心大教堂这两个有眼缘的。

不做攻略的旅行,除了一双好走路的鞋子,还有什么可能?_第6张图片
不做攻略的旅行,除了一双好走路的鞋子,还有什么可能?_第7张图片

沙面的建筑有意思,但我功课提前没有做足,所以只能走马观花逛了一圈。不过大多数建筑都关着门,建筑物内都被清空,我挺不理解这种清空的文物保护手段,没有人气的建筑就只是一个空壳子了,我反而欣赏广场上的各种雕塑,大人小孩都有互动的空间,有趣味多。

不做攻略的旅行,除了一双好走路的鞋子,还有什么可能?_第8张图片

圣心大教堂真心壮观。我们到的时候,正好是英文弥撒,几乎都是黑人朋友。等了一会,弥撒结束,游客可以入内参观,进去时,仍有不少人坐在座位上低头祷告,身旁经过是长枪短炮、手机自拍杆,各个角落不时有闪光灯亮起,教堂的广播播放着:游客朋友们,请不要勾肩搭背,不要开闪光灯。。。

圣心大教堂下次得赶早趁人少的时候仔细去看。

所以呢,这是一次怎样的广州二日游呢?跳出舒适区、去链接不同的人、不计划到每分每秒,拥抱不确定性,接受遗憾。这也是我个人对旅行意义的思考。

再次,感谢提供借住的朋友、带我逛番禺的朋友以及跟我聊天的各机构的小伙伴朋友们!

此为“出去走走”系列第一篇。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做攻略的旅行,除了一双好走路的鞋子,还有什么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