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和写作的舍“身”取“意”

在上大学之前,经历过无数场考试,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特别是在语文考试中,那就是:为什么我的阅读速度这么慢?并且这种慢并没有提高我做题的准确率,反而使我在后面的写作中慌里慌张,草草了事。

事实上,有时候“慢”并不代表“认真”,而有可能是关注点跑偏了。

就我而言,以前为了能在考试中写出所谓的“美文”,自己在阅读时总会不自觉地去关注别人用的辞藻和句式,即文章的身/形。久了之后,便渐渐忽略了文章的意图及表达意图的走势,即文章的意,形成了不好的阅读习惯。最后的结果是自己读也读不好,写也写不顺。

上大学后,我把这种“优良习惯”带到了科研中。结果是自己第一次给老师提交的真正意义上的科研论文,就遭遇了“满江红”,通篇都是老师红色的修改和批注。事后知道我虽然阅读了很多文献,集各家之大成,但完全没有形成自己的逻辑,自然是一团糟。在之后不断的修改和阅读过程中,我渐渐明白了,不管是阅读还是写作,逻辑才是我最需要关注的东西。以前觉得华丽的辞藻很美,现在看来,一篇有观点、内容完整、逻辑清晰且前后衔接得当的文章就足以令人读起来身心愉悦了。

回到开始的问题。当明白了“舍身取意”的道理之后,自己阅读慢的问题似乎自然而然就解决了。拿托福的阅读题来举例,以前感觉自己总是读完了做不完,又或者读不完错完。最近重新捡起来时发现,其中的文章多是科研性质的,逻辑十分严谨,几乎都可以先看题然后再去相应的段落或句子中推敲出答案,这样下来不仅节约时间,而且正确率极高。当然,这种方法并不会通用于一切,但以理解为主导的阅读定会提高阅读的准确性。当你带着逻辑的思维去阅读时,会更加注重文中人、事、物的关联性或者说其中的因果关系,这种关注和好奇会推动你快速地去寻找“因”的“果”或者“果”的“因”,自然就忽略了一些用于修饰或者辅助说明的“废话”。结果是进入你脑子里的东西少了,但却更清晰而有序了,也就快而准了。

再则,阅读是为了更好地写作,反过来,写作也可以是为了更好地阅读,读写本应是一体的。时常写作迫使你去关注说话的顺序和表达的逻辑,锻炼你自我表达能力的同时,也会提高你对逻辑的敏感度。当你写得多了之后再去阅读,你会发现阅读不是纯读,而是半读半猜,读完前半句你可能就已经预测到后半句,阅读的速度就上来了。而那些在你预测之外的东西,则又是你需要注意、学习的地方。

你可能感兴趣的:(阅读和写作的舍“身”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