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未知的三种人生态度,决定着你的人生成就和幸福指数

记不清哪位大家哲人第一次说过:人类现在已经掌握的所有知识总和如果是一个圆,名为已知;而无论圆圈多大,圆圈之外,浩瀚无际,是人类所面对的未知。

一,人类自我膨胀,对自然和未知不敬畏,是人类现代危机产生的根源

自从欧洲文艺复兴以后,开始了大航海时代的地理大发现,开展了工业革命,带来了以工业文明和改造自然为主旋律的现代文明。人们几百年来以越来越快的加速度掌握了更多的关于地球、宇宙和自然界的知识,随着对于我们生活的周围环境中一个个的未知密码被我们破获和掌握,人类由于比前辈们掌握了越来越多的知识而越来越自负,缺少了对于自然的敬畏,缺少了谦虚。于是,大自然和环境就不断地用危机来教训不知深浅的人类,让人们重新审视自己,学会敬畏自然,敬畏未知。

从18世纪末开始与英国的工业革命,迅速燃遍欧洲、美洲的美国。一个世纪后俄罗斯、日本紧跟成为世界强国,工业文明、西方文明成为世界发展的主旋律。一时间学习和套用西方文明者昌,跟不上步伐的被抛弃,落后挨打。但是发展到后来,一战和二战的爆发,让西方文明名誉丧失,连西方文明自己也在反思,为什么经济和文明处于人类文明史最发达时期,却避不开文明史上最残酷的杀戮?“一战时期,参战人数5000万,被称为绞肉机”。

一时间对于东方文明和汉学的研究从一战结束后开始大兴,以为要拯救西方文明之弊只有用东方文明的精华。所谓“西方不良东方亮”,“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但是声音一直比较弱,停留在学术研究层面,没有成为大众思维的主旋律。

一直到上世纪60-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频频发生重大公众性环境危机,比如伦敦酸雾,酸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等,一本《增长的极限》的书流传发达国家,让西方国家和民众在现实环境危机面前不得不调整发展的理念,开始学会敬畏自然,与环境和谐发展。

发展市场经济似乎西方有更多的发言权。自从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大萧条以来,罗斯福新政刺激经济发展成为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补充手段。所以,从那个时候起,市场经济成为发展经济的主旋律,自由竞争是经济有活力的必要条件。当市场竞争到一定程度时,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国家宏观调控手段跟上创造需求,刺激经济发展成为主流声音。实际上,从上世纪20-30年代起,经济大潮的方向就是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

但是,一场没有前兆,波及全球,不知何时好转,不知何时结束的蔓延全球的美国次贷金融危机,山呼海啸来到了一点没有准备的世人面前。重新让人们审视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关系。实际上,实体经济应该是本,金融应该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工具。但是曾几何时,金融衍生产品层出不穷,让人应接不暇,实际上是在玩数字游戏,本末倒置,脱离了实体经济的需要。当金融成为一匹脱缰的野马,谁也控制不了的时候,一个断供事件导致多米诺骨牌的连锁反应,金融泡沫危机爆发了。


两千多年前,苏格拉底宣称,唯一真正的知识就是知道自己无知。培根在四百多年前警告人们,当心被自己思想的丝线索束缚。中国古代的哲人,更是对无限的未知,就是天,充满了敬畏,然后提醒人们顺天休命,天人合一。

二,普通人类思维的局限

普通人类,芸芸大众的思维习惯有两个局限:一是以平均常态思维去推测未来极有可能发生的小概率极端事件;二是以人所已知的信息去推测未来事件的发生。

在许多人的惯性思维中,认为世界上万事万物的状态呈正态分布,只需要关注平均的状态,因为特定个体不足以对平均状态产生大幅波动。比如,随机挑选出一万人测算他们的身高和体重,再加入任何一个人的身高和体重,对于平均值的影响微乎其微,这个人即使是身高如姚明、体重过半吨,对平均值的影响也可以忽略不计。这种特定时间对总体时间影响很小的状态,美国学者塔勒布叫做平均状态分布。而相对应于平均状态分布的是,极端状态分布。在极端状态中,特定事件将极大地影响总体的平均状态,或者说个体可以轻易地以不成比例的方式影响整体。比如,世界上的收入分布就是极端状态分布,据统计,世界上80%的财富集中在20%的人手中,这就是著名的二八法则。如果随机挑选10000人计算收入,与比尔盖茨一个人相比,可能比尔盖茨一个人的财富让那10000人的财富变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世界上的事件和现象,大都可以归入平均状态分布和极端状态分布两种模式。寿命长短、体重、身高、卡路里等,受平均状态分布的影响;而财富、收入、名人名气、城市人口、国家财力、地震、金融市场、商品价格、股票、通货膨胀等受极端状态分布影响。

在现实世界中,极端状态分布的清单比平均状态分布长的多。因为,对于一个人的人生来说,往往一个极小极偶然的事件,决定了一个人的一生,这也是极端状态分布事件,因此更容易被人们记住。这样的大量的极端状态分布事件就是未知的,充满了不确定性,不知道来不来,会不会发生,不知道何时去,更无法运用所学知识去把握。既然如此,人们的思维习惯以其偏好的平均状态分布观念去处理来自极端状态分布的问题,必然会麻烦重重。

但是,现实中的小概率黑天鹅现象时有发生

中世纪的欧洲人一直以为天鹅只有白色的,因为他们见到的天鹅都是白色的,所以人们简单地推测所有的天鹅都应该是白色的。1647年,荷兰航海家在澳洲发现了黑天鹅,推翻了长期以来的理念。这就是著名的黑天鹅现象。

人们往往用已知去推测未知,从黑天鹅现象看出,人们不能只靠过去的经验去判断未来。但在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中,用已知推测判断未知识常有模式。用易经来算卦预测未知就是根据以往历史事件的经验总结,来占卜预测将来要发生的事情,从而采取适当的措施。

另外,已知的信息和资料未必是对真实世界的真实描述。例如,二十五史是中国文明历史的正史,在历史方面占主流地位;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正史也可以说是胜利者的历史,使对胜利者歌功颂德的历史,是歪曲和抹杀失败者事实的历史。因为正史的编篡者,往往是一个时代的胜利者组织编写的,对于符合自己地位的往往,大加褒扬大书特书;而对于不利于自己统治的史实则往往篡改,流传下来以后往往就偏离事实较远了。比如,亚圣孟子的书,因为违背了朱元璋的统治要求,先是要被从文庙中清除,不准享受祭祀;后在清流的压力下,好不容易保留在文庙中,孟子一书也被删削的不成模样。

再比如,关于人物传记。人们读多了人物传记,往往总结英雄人物的成功经验,这些人往往具有勇气、冒险和乐观等优秀特点;于是推断这些特点将有助于人们取得事业的成功。果真如此吗?事实上,曾经有千千万万的人因为采取同样冒险的策略招致一败涂地,不能翻身,他们的复制努力并不比成功者少;从这个角度说,冒险并没有为这些成功者提供额外的帮助。只不过,失败者很少写回忆录,即使写了也因为晦气,出版商不愿出版,读者不愿买,因为大多数人愿望是取得成功。结果,我们看到的传记是那些成功者的传记,他们是那些千千万万冒险者中成功的那一个幸运的人。他们是在冒险中因为更幸运才成功了,而不是冒险本身帮助他们成功。这就是沉默证据的问题,我们看得到的常常并不能说明问题,恰恰是我们未能看到的证据才往往揭示了事实的真相。


三,行业专家的局限

普通人在面对未知时有思维的局限性,那么,遇事求教和依赖行业专家如何呢?

按理说,应该相信科学和专家的分析研究。但在现实中,往往专家的意见在现实面前,让人大跌眼镜。

在面对一些未知和不可预测性较大的问题时,一些经验丰富的专家,往往预测出现很大的偏差;而一些没有专业知识的人,凭着直觉往往判断正确。

因为这些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因为拥有知识,同时也就等于拥有了知识所涵盖的条条框框,往往就会习惯性地在条条框框内思考问题;而那些知识没有那么多,看起来也不那么聪明的人,却往往因为没有条条框框的束缚,凭着直觉把握住了机会。他们在研究科学和做学问上没有优势,但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取得出人意料的成功。譬如,看一看改革开放期间发展起来的富豪们,分析一下他们的学历和文凭,就会发现一些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往往知识不丰富、学历也不高。

从另一个角度说,专家并不是样样皆通,只是某一门类的专家。相对于浩瀚无际的自然界,在其他方面与我们一样无知。专家只有在那些事物不断重复而缺少变化的领域,才比我们更具有优势,比如,科学家、会计师、象棋大师、运动员等;而对于变化频繁的领域,证券市场、金融市场、情报分析、经济发展预测、政治家、风险分析等方面,这些专家不一定具有超越常人的优势,因为这些事件是极端状态分布事件,谁也不知道下一步会发生什么。10年前的全球金融危机,全世界只有一位经济学家预测到了,所以他得到了当年的诺贝尔奖。而很多不是经济学家的人,凭着物极必反的经验带来的直觉,也感觉到经济不正常,要出问题,肯定要调整。

回顾中外人类的历史,很多影响人类发展的事件的发生具有不可预测,影响极端并且难以事后解释,但是历史的史实就是那个样子。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萨拉热窝事件,就是一位塞尔维亚青年刺杀奥匈帝国皇太子,太子遇刺后导致第二天两个国家宣战,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站在对立的两个阵营里,导致了一战。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德国希特勒的上台也是受偶然事件影响,使希特勒上台后发动了二战。

四,无限和未知会一直伴随人类

前面提到有先哲把人类已经掌握的知识比喻成一个圆,而无限的未知就是圆之外的部分,谁也不知道有多么深远广袤,谁也不可能知道还有多少未知我们能掌握,还有多少未知我们人类的发展角度上看,可能永远无法到达。从这个观点来说,探索无限和未知是伴随人类发展的永远主旋律;也可以反过来说,在人类的发展史上,无限和未知永远伴随着我们。

小概率事件造就黑天鹅现象,而对于黑天鹅现象的无知又会让人们在现实中产生认知扭曲、过滤性错误等;这些惯常谬误导致我们可能错误解读人类社会和历史,生活中“有意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现象比比皆是。

一些科学发现和重大事件的模式往往是:你在走向目标的时候,没有找到你想要的东西,却偶然发现了另外的东西。

而正因为如此,历史才不是亦步亦趋的直线缓慢前行,而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活蹦乱跳、永远富有激情和生机勃勃的样子。

否则,上帝把人类造好了,把终生的命运都安排好了,人类岂不都成了机械的机器,还有什么意思?人生和世界之多如此之美,如此令人迷恋,就是因为未知和无限产生的丰富、多样性和永远不可预测性。

五,面向未来的人生态度:厚德载物,自强不息

对于永远渴望了解无限和未知,永远希望创造美好的人类,面对永远伴随我们的无限和未知,应该如何把握有限的人生呢?

我认为可以先把芸芸众生分为三类,一类属于平均状态分布,他们是众生中的凡夫俗子,他们的生活目标比较现实,没有好高骛远,很容易知足,是属于给点阳光就灿烂的那类人。他们因为生活在自己的现实中,他们很容易得到快乐和知足的人生。

这类芸芸众生的“小确幸”没有什么问题,关键是要有足够强大的心态或者宗教信仰作保障。否则,“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一旦遇上坎坷境遇,打破了宁静的常态,他们的幸福感会大打折扣。

另一类人属于极端状态分布,是那种自身天赋比较高或者本身出身名贵,很容易取得成功的那种人,似乎他们走到哪里都会成为人们注目的焦点,无疑他们是幸运的,他们的人生因为有了众生的仰慕,也会是快乐的人生。比如“李广难封,冯唐易老”,而霍去病生逢汉武大帝对匈奴用兵之时,天降英才,适得其用,28岁即封狼居胥山、万户侯。

这种情况就怕是有些人过度自信或者自大,自以为不同凡响、自命不凡,实则德不配位或者“贵而无位,高而无民,所谓亢龙有悔者也。”这样的心态,去求取成就和人生的幸福,会是缘木求鱼。

但问题就在于第三部分:处于极端幸运的人是极端个体,我们大量不甘沉沦于芸芸众生中的有志之士需要在现实的丛林中挣扎。

难就难在处在平均和极端中间的这一类人,他们不甘于平庸的人生,虽然境遇坎坷,但是他们心中永远渴望出人头地。有些在外人看来是:心比天高 ,命比纸薄。这种人不象第一类人那样,永远生活在大地上和真实中,享受平凡里的幸福;也不象极端状态分布的那类人,就是飞龙在天那样的幸运和一呼百应;他们往往成为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情况,高不成,低不就,最后有可能丧失自我。

这类人要想人生过得有意义,还是应该采取保本与积极进取并存的态度。

保本的态度就是厚德载物

就是一半的精力和时间用于平均状态事件,采取比较保守的态度,目的是为了保本。这个本包括自己的家庭,身体的健康,自己的社会地位,等等,包括人生的责任比如照顾老人家庭、教育孩子成人。抓住了本,就等于一个人像人猿泰山那样站在了母亲大地上,永远可以保持源源不断地从大地那里汲取力量,就会生生不竭,就会“为有源头活水来”。

积极进取的态度就是自强不息

另一半的时间和精力则是用进取冒险的态度抓住极端状态分布带来的机遇,就是抓住来到你面前的幸运。人生的终极目标,就是要让自己的生命在浩瀚无际的星空中划出一道属于自己的光芒,让自己的人生旅程发出光和热,燃烧自己,照亮周围。不要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不要过分纠缠于小的失败,但必须避免人生最大的终极失败,即做人的失败。

对于未来,命运前途未卜,因为厚德载物有了本,做人能够成功,生命依然是快乐有意义的;而对于可能到来的机遇,则一定要敢于积极进取,自强不息。因为这样的幸运垂青,只有一直自强不息有准备的人才有可能抓住。这样的机遇,是会让人生发出更灿烂的光芒,应该珍惜这样的机会。就像赫拉柯利特所说,人不会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有些机会可能稍纵即逝,再也不会回来了。

我很推崇青城山天师洞的对联,“事在人为,休言万般都是命;境由心造,退后一步自然宽。”上联讲自强不息,下联说的是厚德载物。天师都这样以为,那么,你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面对未知的三种人生态度,决定着你的人生成就和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