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证学习笔记005】中学生发展心理

中学生发展心理

目录

中学生发展心理

一、中学生认知发展

1、概述

2、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

3、维果斯基---心里发展观

二、中学生情绪发展

1、情绪

2、情感

3、关系、区别

4、情绪问题

5、情绪特点

6、良好情绪的培养

三、中学生人格发展

1、人格

2、人格结构

3、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4、几大 人格特质理论

4、1、奥尔波特----人格特质理论

4、2、卡特尔人格特质理论:现代

4、3、A-B型人格特质理论

4、4、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

4、5、埃里克森----社会性发展、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四、中学生身心发展


 


一、中学生认知发展

1、概述

中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

  • 稳定性提高,发展速度相对较慢;
  • 广度接近成人;
  • 分配能力不够成熟;
  • 转移能力缓慢增长;

中学生感觉发展的特点:

  • 感受性和观察力进一步发展;
  • 各种感觉能力接近甚至尝过成人水平;

中学生知觉发展的特点:

  • 有意性和目的性提高;
  • 精确性和概括性发展起来;
  • 少年期学生开始出现逻辑知觉;
  • 少年期学生的空间和时间知觉有新的发展;

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 记忆容量日益增大,短时记忆广度接近成人;
  • 对直观形象的材料记忆要优于形象记忆,图形记忆由于词语;
  • 有意记忆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根据不同教材内容提出恰当的记忆任务,主动选择好的方法和手段记忆;
  • 理解记忆成为主要记忆手段
  • 抽象记忆占据主导地位;

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 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处于主导地位;
  • 形式记忆思维逐渐发展,在高中阶段优势;
  • 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

中学生智力发展的特点:

  • 智力水平飞跃性提高,进入关键期;
  • 基本成熟;
  • 各方面智力发展不等速,存在个体差异性;

【教师证学习笔记005】中学生发展心理_第1张图片


2、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

建构主义发展观

  • 人的知识来源于动作;
  • 认知发展机制:
  • 图式:认知结构,对事物咋看的。
  • 同化(未改变)和顺应(改变):和外界适环境应。
  • 平衡:与外界环境平衡
  • 感知运动阶段(0-2岁):仅靠感觉和动作、获得了客体的永恒性(9-12月)
  • 前运算阶段(2-7岁):万物有灵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思维不可逆性刻板性、没有守恒的概念、做判断只用一个标准;
  •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守恒性、思维运算必有具体事物的支持i、可以有简单抽象思维、思维具有可逆性。
  • 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逻辑推理、归纳、演绎;成人

3、维果斯基---心里发展观

人类历史对人的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在人的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并借助语言实现的。

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 作为动物进化结果的低级心理机能。
  • 作为历史发展结果的高级心理机能。(即以符号系统为中介的心理机能)(物质生产工具、精神生产工具)。

心里发展观

  • 心理机能的发展起源于社会文化历史的发展,受社会规律的制约。 
  • 心理发展是个体心理自出生到成年,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基础上,逐渐向高级机能转化的过程。

内化学说

  • 语言符号系统。

教育和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

  • 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
  • 儿童即将达到的水平。
  • 中间就是最近发展区。
  • 指导: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潜在的发展水平变成现实的发展水平,并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
  • 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的创始人----维果斯基。


二、中学生情绪发展

1、情绪

  • 喜怒哀惧。
  • 心境(心情、弥散性、长期性)、激情(强烈爆发式、爆发性、冲动性)、应激(天灾人祸)、热情。

2、情感

  • 道德感(评价)、理智感(解题)、美感。

3、关系、区别

  • 自然需要----社会需要
  • 人和动物共有的----人类特有的
  • 产生早---产生晚
  • 具有情境性和动摇性---稳定性和深刻性
  • 联系:难以分离,同一事物的两个侧面。

【教师证学习笔记005】中学生发展心理_第2张图片

4、情绪问题

  • 忧郁、恐惧、孤独、愤怒

5、情绪特点

  • 爆发性和冲动性。
  • 不稳定性、两极性。
  • 外露性和内隐性。
  • 心境化和持久性。

6、良好情绪的培养

  • 敏锐察觉
  • 接纳
  • 调整
  • 表达宣泄
  • 保持创造快乐

 


三、中学生人格发展

1、人格

  • 在适应环境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系统的、独特的反应方式。
  • 主要是指人所具有的与他人相区别的独特的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
  • 独特性: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 稳定性:跨时间的持续性、跨情景的一致性。
  • 统合性:综合性、有机整体。
  • 功能性:具有功能

2、人格结构

  • 气质(下表):先天的,没有好坏。
  • 性格:稳定的、核心意义的,有好坏之分,最能直接反映一个人的道德风貌。(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绪特征、理智特征)
  • 认知风格:认知方式、场独立性(不宜受影响)和场依存性(容易受影响)、冲动和沉思、同时性和继时性。  (无好坏)
  • 自我调控系统: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

【教师证学习笔记005】中学生发展心理_第3张图片

3、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 生物遗传、社会文化、家庭(权威型、放纵型、民主型)、学校教育(主导作用)、个人主观因素。

4、几大 人格特质理论

4、1、奥尔波特----人格特质理论

  •  共同特质:某一社会形态下大多数人共有的。
  • 个人特质:个体具有的独有的。(首要特质、中心特质、次要特质)

4、2、卡特尔人格特质理论:现代

  • 艾森克:三因素
  • 塔佩斯:五因素
  • 特里根:七因素

4、3、A-B型人格特质理论

  •  

4、4、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

  • 本我:原我,快乐原则。                           自我:现实原则。                              超我:道德原则。
  • 一是强调生物本能即性本能在人格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 二是强调婴儿时期的经历和体验对人格形成和发展的重要作用。

4、5、埃里克森----社会性发展、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  

【教师证学习笔记005】中学生发展心理_第4张图片

 


四、中学生身心发展

  • 过渡性
  • 闭锁性
  • 社会性
  • 动荡性

end

 

 


【教师证学习笔记005】中学生发展心理_第5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师证学习笔记005】中学生发展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