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练,只教(jiào)可教(jiāo)之人

教练,只教(jiào)可教(jiāo)之人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题目有点绕口,想说的其实很简单,用一句很通俗流行的话,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

其实在教练一模块,还有LAC领导力课程上,几位睿智的老师已经点明,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用于教练的。教练,更适合于自身真正想要改变的人,并列出了改变公式,嗯,贝克哈德变革公式:

              D* V * Fs>R

(Dissatisfaction * Vision * First Step > Resistance to Change)

当时对这个公式印象深刻,因为自己就是提问“什么人需要教练”的那个人,而上述的公式很好的回答我的问题。哪些人适用于教练?对现状不满,明确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为愿景实现做出行动,哪怕是微小的一小步。

但生活就是这么戏剧性,当自己自认为学成归来,荣归家门,志气满满,意气风发的在对孩子的教育中运用教练思维时,却被现实狠狠的抽了几记大耳光。以前存在的问题不但迟迟没有改善,甚至恶化,更糟的是,自己对情况浑浑噩噩,对状况浑然不知,完全不记得上述教练课堂的所学所讲,想来实在惭愧。

举个孩子学习的例子,一说孩子学习,估计有过亲身经历的父母会先吐几口老血,嗯,我现在就是苟延残喘的在码字。

孩子不学习,想让他学习。这是看起来多简单的一件事,但却让无数的父母横尸荒野,哀嚎漫天。你会发现,讲道理没用,身体力行,没用,放任不管,没用,严刑拷打,有用,但副作用更大,要不要试一下,自行决定,后果自负(此处扎心十下)。经历过以上的种种,有一天有一位老父亲学了教练,以为窥探天机,欣喜若狂,迫不及待,满腔热血的去“践行”,去沟通,去解决,去期盼,去改变,结果呢,遍体鳞伤,溃不成军。

贝科哈德公式清楚的告诉你,如果孩子没有对他的“学习不好”的现状不满,他也没有想变成你或者老师眼里“好孩子”的诉求,或意愿,同时,也没有参与任何哪怕微小的一点行动,那对不起,事情不会发生任何改变。而且,要注意,公式里的D、V、F是相乘而不是相加关系哦,任何一方面是零,结果都是零!

反思这近几个月(再次扎心)自己的所作所为,基本忽视了孩子自己的意愿,他不觉得自己学习有什么问题,或者觉得有点问题,也没有他丧心病狂、急功近利的老爹说的那么严重,所以,即使有所行动,那也是被逼无奈勉强为之,结果呢,那个一厢情愿的老爹,活该一次次在凛冽的寒风中凌乱。

对孩子也好,对下属员工也罢,教练都应该是“被动”的,也就是你来主动找我,而不是我主动来找你。这倒不是教练姿态高不高的问题,而是当事人(客户)自己要有意愿,有远景,且有行动,才能产生改变。

教练不是灵丹妙药,包治百病,教练,只能帮助那些真正想自我改变的人。

教练,只教(jiào)可教(jiāo)之人,

这是多么痛的领悟!

至此,感谢埃里克森晓霖老师的醍醐提点,点醒雾卡之人,遥祝春节快乐。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练,只教(jiào)可教(jiāo)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