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与概念一:MVC和MVP

又到年终了,回顾2015年,感觉收获颇多。进入新的领域后,在设计方面也收获不少新概念,MVP,DDD,微服务等等新鲜出炉的名词,需要梳理总结一番。

一、分层

常见的软件分层是表述层、业务逻辑层、数据层。在java应用中,将数据的访问细节进行封装,在业务层和数据层之间增加了持久化层。

分层架构达到解决方案,小到单个模块都可以使用,然而在面向服务思想逐渐成为潮流的今天,一切皆服务,上述三个层次的划分基本在架构设计上看不到了。但是这并不影响这种划分概念应用于服务内,MVP和MVC就是这种概念的设计模型。

二、MVC和MVP

MVC:Model – View –Control

MVP:Model – View - Presenter

MVC和MVP是常见的应用设计模型,但是在众多模块设计中,不一定都需要直接显示的,因此笔者在设计过程中,将View改成了Interface,变成了PMI和CMI,如下图的SERVICE_A和SERVICE_B。(View其实也是接口,因为UI嘛^_^)


设计与概念一:MVC和MVP_第1张图片

三、为什么要使用MVC和MVP的设计模型?

首要目的是为了解耦,在上图中,服务B提供的内容发生了改变,服务A只需在MODEL中进行兼容处理,而服务A的MODEL提供的内容并未变化,因此服务A的主体逻辑和对外功能都无需改变。(DDD中领域隔离的概念,在下一篇中也会有所描述)

其次则是减负,服务的处理流程一般是接口内容解析、业务请求处理以及处理结果的反馈。如果接口是大而全的函数,则逻辑负担十分沉重。(如果接口处理函数超过50行,就应该考虑整合一下)而通过MVC/MVP的设计模型,可以极好的减轻处理流程的逻辑负担。

还有一个好处是MVC的自演进,后续的变化中会讲到随着需求的演进,MVC也在不断的变化适应。

四、MVC和MVP的差别是什么?

从三的图中我们可以直观的看出两者的差别就在于View(INTF)是否可以直接访问MODEL。从View的角度分析,如果定位View尽量简单,那最好是把事情都交给presenter处理,View无需知道Model的内容,这样Model的变化也就不会影响到View。如果View想够快的响应,那么对于查询配置这些简单处理逻辑内容,View就有可能“越俎代庖”,直接访问Model,避免P/C响应不及时(特别是P/C被设计成独立的线程时)。

因此笔者对MVC和MVP差别的解读主要是解耦和性能的衡量。相对而言,笔者更常用MVC模型,因为笔者比较直接^_^,另一方面则是业务逻辑太复杂,实在不忍心增加P/C的负担T_T。

三、变化

需求在不断变化,有一类需求是优化无止境的,那就是快,所有请求都希望被尽快处理,至少不要让使用者被堵塞住,因此MVC开始出现变化。(以下变化案例全部源于基站多模系统的设计理念)

1、服务无API,服务只能通过消息访问。如果有多个应用需要使用服务,则服务内的同步锁会导致多个应用被堵塞,这是难以忍受的,因此通过消除API,可以避免应用直接被服务锁住。

2、P/C/M服务化,对于View(INTF)来说,一切皆服务(微服务概念)。举个例子,某个服务根据不同设备设计数据传输流量,要求上层调用者的数据传输流量要适配其要求。这时候,需要上层的调用者大改?其实不用,只需要在MODEL里适配即可,INTF将所有数据交给MODEL,MODEL启动后台任务完成流控,对View来说MODEL就是服务。

3、由数据驱动。真正的快是怎样的?任何请求,我只改数据,对数据校验通过后,我存入数据库就可以反馈了,至于数据库的变化如何触发其他业务逻辑,则不再关注。这种设计让INTF与LOGIC解耦,响应可以达到非常快的速度,但是有一个前提是业务逻辑基于数据的处理基本不会异常,在小概率异常的情况下,由上层往下进行后处理。(如下图,INTF写,LOGIC读,如果LOGIC反写数据库,存在很大风险)


设计与概念一:MVC和MVP_第2张图片

4、SERVICE之间无接口。所有的交互只是数据,服务间再无依赖。MODEL间的同步是标准协议,所有服务都可以独立演进,发布,替代,只需要确保MODEL遵守标准即可。


设计与概念一:MVC和MVP_第3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设计与概念一:MVC和MV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