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疗愈力量——《剩下来的孩子》读后感

       一场校园枪击案让扎克永远失去了他的哥哥安迪,他成为了这个家庭中“剩下的孩子”,一家人陷入巨大悲痛中。母亲陷入悲伤中久久不能自拔,并且在强烈的复仇情绪指引下,信誓旦旦要让凶手的父母付出惨重代价。父亲也在这次事件中牵扯出了跟安迪同学母亲的一段不为人知的过往恋情。家庭危机重重出现,然而扎克,一个六岁的孩子最终用自己的方式疗愈了自己和家人,让大家重新找回了爱和谅解。

       本书创作灵感来源于真实新闻事件——美国康涅狄格州桑迪胡克小学枪击案,造成包括枪手在内的28人丧生,其中20人是儿童,还造成6名成年人死亡,这是美国历史上死伤很惨重的校园枪击案之一。

       砰-砰-砰,几声枪响打碎了校园的宁静,也打碎了扎克一家的幸福安宁。迟迟等不到安迪的消息,没想到最终是那个最不想要的最坏消息——安迪在此次枪击案中不幸遇难。妈妈梅丽莎独自陷入悲伤中不可自拔,爸爸吉姆也无从知道该如何来安慰悲伤的妻子和受惊吓的扎克。扎克突然觉得自己好像这个家里的隐形人,大家都忙着各自的悲哀,而忘了他也有害怕和不安。每次半夜从噩梦中惊醒,他都觉得好像持枪的人来到了他们家要杀死他。

       生活每天照常在过,可是生活永远回不去了。看着家里写着每个人每周要做哪些事的告示板,扎克觉得好像时间永远停在了枪击案那天,现在大家好像没有什么必须要去完成的事情了。某一天,扎克走进了安迪的衣柜间,他突然发现这个衣柜间好大,他独自在一片漆黑里坐在安迪的睡袋上,开启了小孩子独有的自我疗愈旅程。

       他在思考,人真的可以同时拥有着很多复杂的情绪么?他觉得他现在情绪就很复杂,而且全部缠绕在一起,让他无法思考和区分。于是他拿来了纸和画笔,将每种情绪都单独画在纸上。红色代表丢脸,灰色代表难过,黑色代表害怕,绿色代表生气,一个空心的纸框代表孤独。他将这堆画纸称为“心情画纸”。就像文中所说:“我等着心情画纸慢慢晾干,然后去厨房里找了胶带,把画纸贴在了藏身处的墙上。这地方不错,我可以躺在安迪的睡袋上,看着各种心情。现在各种心情都分开了,分开了,就比较容易分别去思考。”

       看到这里,真是为扎克捏一把汗,同时也为他独有的机智和聪慧而感到欣慰。而通过绘画来疗愈心理真的是有据可循的。通过百度搜索:“绘画治疗是心理健康疏导和治疗的方法之一,绘画者在绘画的创作过程中,通过绘画工具,将潜意识内压抑的感情与冲突呈现出来,同时,在绘画的过程中,绘画者在心灵上、情感上、思想上,将获得负能量的释放、解压、宣泄情绪、调整情绪和心态、修复心灵上的创伤、填补内心世界的空白,获得满足感、成就感、自信心,从而达到诊断与治疗的良好效果。绘画治疗法不限制年龄,成人或儿童都可以通过绘画治疗法,获得任何良好的心理需求。绘画艺术是一种玄乎却神奇的语言,心理咨询师可以通过绘画解读受访者的心灵密码,透析深度困扰人们的‘症结’,从而对症解题,让受访者在一定的时间内得到帮助和缓解,是心理健康恢复的手法之一。”而对于孩子而言,他们尚不能很好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感受,那么绘画就可以直击内心的潜意识。

       而对于扎克来说,这只是疗愈自我的第一步。接下来他便时常进入这个秘密空间,跟安迪对话,他拿来了《神奇书屋》的系列图书在这里阅读,也是读给安迪听。他发现了里面关于寻找幸福的四个秘密。

       幸福的第一个秘密:留意身边的微小事物。曾经看过一句话:“人并非变得幸福,幸福本来就存在。明白这个道理的人不用非要等到自己实现了什么,也能在日常的瞬间中感受到幸福。”然而我们如今太过缺乏感知幸福的能力,每天忙着工作、生活和家庭一堆琐事,仿佛不曾为生活中的点滴而动容。我们一直在追寻的幸福其实就在每个人的身边,就看你是否觉察到它。很多幸福的人并不在于他真的拥有多高的地位,取得多大的成就,而在于他愿意去留意身边的微小事物。陌生人的一个微笑、一份意外的惊喜、莫名的好天气、书中读到的一句直入人心的话语,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的幸福时刻。然而,我们往往不会去留意生活时不时给予我们的馈赠。

       幸福的第二个秘密:好奇。要说谁是最具有好奇心的人,我想孩子会是冠军。小小的他们天生就对于这个陌生的世界充满了好奇。而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好像逐渐失去了这项能力,变得呆板麻木,似乎一切都不能引起我们想要去探究到底的冲动。没有好奇心的人生难免会失去些许活力和生机,甚至在成人世界中,颇有好奇心的人还会被视作异类,觉得这人脑子是不是有点问题,经常想些稀奇古怪的事情。

       然而,这两个秘密好像没有帮助扎克和他的家庭重新找寻到幸福,大家都被悲伤掩盖,妈妈甚至扬起了强烈的复仇情绪,没有人会再有心情去留意身边的美好和抱有好奇心。扎克在想,书里的话好像也并不一定是对的。

       幸福的第三个秘密:感同身受。在读到这个秘密的时候,扎克的秘密空间也在一次偶然中被爸爸发现了,爸爸也来到了衣柜间里听他阅读书籍。在读到“感同身受”时,扎克问爸爸什么叫“感同身受”,爸爸告诉他,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感受他们的感受,就是感同身受。扎克突然想起了安迪,他去跟安迪感同身受,一下就释怀了安迪过去对他种种不友好的行为。他也想到了枪击案凶手的父亲查理——麦利金学校的保安,他也试着跟他感同身受,并且想要妈妈也同他感同身受,然而妈妈在仇恨的支配下并不觉得需要去感同身受。扎克觉得这个秘密对他来说是有用的,但是妈妈为什么不愿意去感同身受呢?

       于是,为了和解妈妈和查理之间的仇恨,这个六岁的小孩做出来一个决定,他要去找查理,让他来跟妈妈谈一谈,或许大家就不会再吵架了。他步行一个多小时来到了墓地,他知道查理会每天晚上来这里跟他儿子道晚安,他忍受着巨大的害怕和恐惧,他觉得自己应该勇敢,他想要去重新找寻幸福。终于他见到了查理,他感同身受到查理巨大的悲伤,跟妈妈一样大的悲伤,然而查理觉得扎克母亲是不会谅解他的。为了避免扎克亲人担心,查理开车送扎克回了家。

       扎克以为自己闯了大祸,可是当所有人看到他回来时,大家都平静了,妈妈提出想要去看看他的秘密空间。很显然,爸爸在扎克失踪时第一个想到的地点就是秘密空间,于是这个秘密成为了公开的秘密。爸爸、妈妈、扎克挤在拥挤的衣柜间里,妈妈看着扎克的心情画纸、安迪和扎克的合照,轻轻地听扎克继续读着《神奇树屋》里的探险历程,小说主人公最终发现了幸福的第四个秘密。

       幸福的第四个秘密:去照顾需要你的人。或许反过来也能成立:“如果你能允许别人来照顾你,别人也会开心的。”在经历了扎克的失踪和探究了扎克秘密空间以后,妈妈终于释怀,她说:“我觉得,是咱们一直以来处理......你哥哥的死还有所有这一切的方式是错的——咱们一直以来都在各自作战,没有彼此陪伴。”是啊,在家庭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悲伤时,每个人都沉浸在各自的哀伤中,以自己的方式过着生活,而独独忘了家人是一个整体,是可以共担风雨、彼此温暖的。至此,一家人终于能够相互依存彼此照顾。扎克终于以他独有的方式给这个家庭带来了爱和疗愈。

       读到这里,揪着的一颗心终于踏实,这是一个关于悲痛与疗愈、仇恨与原谅的温情故事。就像书的封面那句话所说:“没有人可以独自坚强,无论何时何地,我都需要你。”

你可能感兴趣的:(孩子的疗愈力量——《剩下来的孩子》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