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习得第193篇--关于模式,读《人生舞台》有感

最近在看阿西莫夫自传《人生舞台》,写到下棋的水平,他自认为水平很差,原因是他找不到下棋的模式。他每走出一步后,才会想下一步怎么走。在下棋大师眼里,每步棋之间绝不会如此分离,在他们的脑海里,每一步都会关联多步走法,对应着背后不同的模式。无模式的人和有模式的人对战,一定会被牵着鼻子走,最后怎么输的,都没机会知道。

有的人之所以成为高明的棋手,是因为他们年复一年地研究怎么下棋,他们记忆了大量复杂的“组合”。他们不把下棋看成一种连续的移动,而是看成一种模式。

--阿西莫夫 《人生舞台》

阿西莫夫善于比较,他发现自己也拥有某种模式,不是用来下棋,而是用来写作。在象棋大师的眼里,一篇文章只是文字的组合,而在他眼里,却是模式中一种。所以阿西莫夫得出结论,象棋大师擅长下棋,他适合写文章,不能调过来。

阿西莫夫继续深究他下棋很差劲的原因,结论是他不愿意研究棋盘,完全凭冲动和感觉下棋,下不过普通的棋手,更不要说象棋大师。

很有意思的一点,对于他能在写作和演讲中,轻松看清各种模式,他归结为好运气。看过他的这本自传,很容易找到证据反驳他的说法。在第15篇,他写到,在11岁时,他开始写作,模仿《格林维尔来的大学生》写文章。在成为科幻小说大师前,经过多年的写作积累,他才能具备多种写作模式。而演讲能力,也能从自传中找到蛛丝马迹来证明并非凭空生成。为了供养家庭,他在波士顿大学医学院担任多年教师,他对科研不感兴趣,只能专注于任教,任教水平始终名列前茅,长期任教经历极大促进他的演讲水平。可见,模式无法凭空生成,需要时间和精力积累,需要注意力长期关注。

即使花费时间和精力,也不一定能习得模式,我的10多年数理化学习,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当我把知识当成谋生的途径或工具时,对于知识本身并不感兴趣,也不愿意探究背后的模式。每个学期,来一门新的课程,我只能硬着头皮去记忆和练习,目标是在期末考试取得好成绩,我只关注取得好成绩最快最有效的办法,从来不想获得什么模式。当我通过这些知识获得财富后,把他们一股脑扔到九霄云外,再也不想被他们烦扰。

直到有一天,我发现它们如此重要,想要拾回时,却无比艰难。就像散落的棋子和枯燥的文字,没有模式的知识,永远都无法串联起来,十几年,算是白学了。没有知识,可怕;没有模式,更可怕。今年过年,我送给两个分别上初中和高中的侄子,一人一本《阿西莫夫最新科学指南》,希望他们能通过这本书找到模式的雏形,以便把新知识添加到模式中。我也希望自己的孩子,上学以后不要被动应付每学期的课程,而是按照自己的节奏获取更多知识,尽早形成自己的模式,学习的旅程才会变得愉快。

谁说寒暑假必须休息玩耍,谁说周末就一定要郊游,其实,所有的时间都可以用来学习,形成自己的模式。知识是别人的,模式是自己的,伴你一生。

尽管错过形成模式的最好时光,但值得庆幸,我能意识到模式的重要性,并始终为之努力。

养成一个习惯不重要,重要的是发现背后的模式,模式能指导你探究习惯的关联,发现背后的规律,让你打破一个习惯,形成一个习惯,都易如反掌。思考不重要,重要的是思考背后的模式,没有模式的思考,会陷入胡思乱想的境地,不仅不会产出,反而会陷入难以自拔的泥潭。学习不重要,重要的是学习背后的模式,没有模式的学习,注定会学多少忘多少。投资赚多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背后的模式,没有模式的投资,很可能今天买,明天卖,不论赚钱还是赔钱,都说不清道不明。

形成模式,需要不断回顾、不断复盘;形成模式的方法,本身也是一种模式,值得学习,例如我现在的书写,就是学习模式的一个途径。

模式千变万化,始终离不开书写,书写传承模式,强化意识,造就人类文明。

书写如此重要,问问自己多久没有书写过了?原始人的大脑才会抗拒书写,拿起笔来,开始书写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写作习得第193篇--关于模式,读《人生舞台》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