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ad 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二)

上篇提到了 iPad 作为休闲娱乐设备的增长潜力是有限的,那么势必要向生产力工具方向拓展。一个优秀的生产力工具需要同时具备优秀的生产力软件和与之相适应的硬件规格。前者在 iPad 平台上有,但是数量不多,而且大多面临严峻的生态问题(后文详述);后者,iPad 有一块完美的屏幕,但作为工具,仍缺乏更有效的输入设备。

硬件规格

尽管 iPad 的这块屏幕出类拔萃,但触摸屏是天然不适合进行大量内容输入的。而虽然 iPad 支持外接蓝牙键盘的,但仅支持基本的文字输入,无法通过键盘进行更多的功能操作,导致用户必须在敲击键盘和触摸屏幕这两种操作方式间切换,极其低效且易疲劳。

对于这一点,我们很高兴地发现在今年6月的 WWDC 和9月的 Apple Event 上,苹果作出了一些应对措施。WWDC 公开了 iOS9,引入分屏多任务、画中画以及经过改进的键盘;Apple Event 则发布了人们期待已久的大屏幕 iPad Pro,与之配套的 Pencil 和 Smart Keyboard 有可能彻底解决 iPad 的输入问题。

生产力应用

软件部分是比硬件更难解决的问题,生产力软件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 前期的开发投入大 (初始资金成本高)

  2. 产品需要定期的维护和升级 (持续的资金投入)

  3. 用户的使用门槛较高,学习曲线陡峭 (用户数量不可能很大)

  4. 专业用户有非用不可的强依赖性 (对用户有极强的锁定作用)

这些特点决定了生产力应用的盈利模式是:

  1. 相对较高的定价 (从少量用户那里获得更多的收入)

  2. 可收费的版本升级

  3. 订阅收费模式 (从现有用户获得持续的收入)

然而目前 App Store 的政策对以上盈利模式并不友好,这让此类的开发者生存艰难,也即前文所述的生态问题。

  1. 与 Mac App Store 相比,iOS 上的应用定价低的多。

  2. App Store 不支持版本升级收费。

  3. App Store 不支持试用。

  4. 除了 newsletter ,App Store 不支持订阅收费的模式(可以对应用内的部分功能采取订阅解锁)。

以上四点可以说与生产力应用的盈利模式完全冲突。目前能够在 iOS 平台上能够靠产品本身实现高额盈利的,几乎只有游戏。

可以算一笔账,一个 10 人的团队,花费一年时间开发一款工具类应用,在 App Store 上架的价格通常是 $1.99 或 $2.99 ,在算上通过内购解锁的 1-2 个收费功能,总价格不会超过 5 美元,此后便无收费的可能。那么每年需要 10 万以上的购买下载量才能维持基本的开支。考虑到生产力应用的门槛较高,不可能获得社交产品那样的下载量,这种模式显然是不可持续的。事实上,美国区 App Store 付费总榜的前 150 名,没有一款来自 Productivity 分类的应用。

生产力应用举步维艰的另一个原因,或许来源于苹果内心对超级应用的畏惧之心。众所周知,Photoshop, Office 这样的软件具有强大的锁定作用,这类产品的核心用户是选软件不选平台,使得他们有能力凌驾于系统平台之上。这显然不是苹果愿意看到的,他们曾经在这方面吃了大亏。

9月的发布会,苹果请来了 Adobe 和 Microsoft 这两个生产力大厂。Adobe 一直和苹果有着不错的合作关系,而微软则着实出乎了大家的意料。这两个宿敌又站在了一起。苹果的决心可见一般。

回到1997年的波士顿,那一年乔布斯宣布了微软对苹果1.5亿美元的投资。在发布会的最后,乔布斯说:「苹果赢,微软必须输?我们必须抛弃这个观点。」以乔布斯的性格,说出此话时内心必是咬牙切齿。但彼时的境况让他不得不如此,因为人们需要 Office 多过 Mac 。这种羞辱的经历或许带来了如今 App Store 的种种政策。然而斯人已去,如今的掌权者是更纯粹的商人。我们有理由相信 iPad Pro 会取得成功。但是,未来的苹果会走向何方,只能拭目以待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iPad 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二))